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章 《四郎探母》为什么要有《见妻》 (第1/2页)
京剧大师:我从龙套开始捡属性正文卷第三百三十章《四郎探母》为什么要有《见妻》贾淮胤的这一段“泣血”流水板唱段,赢得现场所有观众的掌声和叫好声。 郭德钢也是双膝跪地,口中唱道, “老娘亲请上受儿拜——” 郭德钢由于心中挂念陶云阳,感怀心事,这一嗓子,真的是悲到了极致! “千拜万拜也是折不过儿的罪来——” “多蒙太后的恩泽似海——” “铁镜公主配和谐——” “儿在番邦一十五载——” “常把我的老娘挂在儿的心怀——” “胡狄衣冠懒穿戴——” “每年间花开儿的心不开——” 麒派的唱腔,特别适合这种悲伤的情节,郭德钢的状态直接拉满,让下面德云社的粉丝们叫好声不断。 有了林牧和陶云阳的珠玉在前,不少郭德钢的粉丝都有些担心,在后面出场的老郭是否能够压得住场子。 毕竟唱戏这种东西,年轻还是占着不小的优势。 虽然郭德钢还没有到年老气衰的境地,但是林牧和陶云阳这两人,也不是普通的青年演员。 之前两人的神仙打架,已经算得上是当今京剧界青年演员的巅峰对决了,这些粉丝们就怕郭德钢上场接不住该怎么办! 没想到的是,郭德钢一上场,气势全开,不但稳稳的接住了陶云阳的场子,而且那种扑面而来的气势,甚至要超过林牧! 站在侧幕条的林牧也是忍不住在心中给郭德钢竖起了大拇指。 姜还的是老的辣啊! 别看郭德钢不是正经科班出身,但是人家当年跟着剧团在外面唱了三年戏! 要知道,唱戏这种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演出经验。 就算是你从华夏戏曲学院毕业,但是你从来都没有正儿八经的在剧场,在买票的戏迷面前唱过一出戏,让你跟一个从来没有上过戏校,但是跟着乡下的小剧团唱过一两年戏的演员一起上台演出,高下立判! “闻听得老娘征北塞——” “乔装改扮过营来——” “见母一面愁眉解——” “我愿老娘福寿康宁——” “永和谐无灾——” 一段西皮快板,最后一句,郭德钢的西皮散板,唱的是悠悠扬扬,情真意切。 林牧甚至有一种感觉,郭德钢的这句唱词,也许是唱给正在送往医院的陶云阳听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林牧也是不禁为郭德钢的艺德暗挑大指。 只要是德云社的粉丝,没有人会怀疑郭德钢对陶云阳的那种宠溺。 郭齐麟虽然是他的亲儿子,但是在艺术上,陶云阳则是更像他的儿子。 每次跟陶云阳同台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够看得到,郭德钢眼中对陶云阳的那种欣慰和宠溺的眼神,简直都快要化为实质了! 而陶云阳也是争气,如今的麒麟剧社已经成为了民间社团中,唯一一家能够自负盈亏的京剧社团了! 这其中,陶云阳的努力绝对是不容磨灭的! 作为麒麟剧社的角儿,大部分戏迷都是冲着陶云阳来的,而陶云阳也没有让买票前来的戏迷们失望,真的是做到了装龙像龙,装虎像虎的境界! 陶云阳不仅仅在舞台上饰演老生的角色,其他的行当,他也是能够信手拈来,这也是他能够受到观众们欢迎的原因之一! 希望陶云阳的伤势没那么严重吧! 在见娘的这一折中,郭德钢的表现真的是太强了,将一个失落番邦十五载,重新回来见到娘亲的杨四郎,表现的是淋漓尽致! 下一折戏,是这出戏里,最为让人纠结的一折。 见妻! 就是杨四郎听闻自己的夫人也在后帐,于是就要去见一见这个苦命的女人! 而这一折戏,是《四郎探母》中最让戏迷们津津乐道而且讨论最多的一折! 因为结果是很明显的,杨四郎见了妻子一面,最后还是狠心的撇下了妻子,一个人回到了番邦! 这样的结果,对于杨四郎这个人的品行有着非常大的伤害,甚至有一段时间,在演出《四郎探母》这出戏的时候,就将“见妻”这一折给删掉了,直接就不演了! 】 就算是现如今的不少剧团,也很少演出《见妻》这一折,而且《见娘》和《哭堂》竟然都放在了一起,时间非常的短! 但是,《四郎探母》这出戏里,虽然《坐宫》足够精彩,名气也足够大,但是论到这出戏的戏核,还得是《见娘》《见妻》《哭堂》这三折戏! 因为这三折戏才是这出戏的灵魂之所在,也是这出戏为什么能够流传到如今的所在! 首先,《见娘》,这是这出戏最根本的东西,《四郎探母》就是为了回来探母的! 而《见妻》这折戏,如果删掉的话,就显得整出戏少了那么一丝人情味,而且显得剧情虚假! 《四郎探母》这出戏的核心是什么,讲述的其实就是在战争背景下的亲情伦理悲剧。 而《见妻》这一折,则是把这出戏一下子推上了高潮! 《见娘》只不过是一个铺垫,而《见妻》则是让杨四郎内心的煎熬达到了极致。 番邦有铁镜公主,一十五载悉心照料,而且还为他传宗接代,更是听说他要回宋探母,二话不说,前去盗令,这样的恩情,杨四郎怎能舍弃! 而这一边,四夫人乃是自己的结发妻子,当真的是情深义重,两人少年夫妻,如今十五年后重见,更是不忍离开! 这种剧烈的戏剧冲突之下,才让人对《四郎探母》这出戏钟爱这么多年! 《四郎探母》这出戏,好就好在他的人情味上。 在辽宋交兵的残酷背景下,剧中人首先考虑的全都是亲情。 这也是这出戏能够长演不衰的魅力所在。 当初两狼山一战,杨令公被困,苏武显化牧羊老人,给了老令公两个警示:苏武庙中李陵碑。 意思是你要么做苏武,持节不改便要受尽磨难,要么做李陵,苟全性命便毁了杨家的世代英名。 杨令公老迈,承受不起这些,选择了自尽。 令公虽死,他的四子,同样被困的杨延辉,则被迫选择了李陵的道路。 不过他机智地隐瞒了自己的姓名,一者无损杨家声誉,二来躲过北国的仇恨报复。 于是,改名木易的杨四郎成功地在北国活了下来,甚至得到了辽国当权者萧太后的赏识,招为驸马,与公主结婚一十五载,还有了后代。 日子越安稳,夫妻越恩爱,杨延辉对于故土与家人的思念,就越发强烈。 这种思念不光是思念老母与亲人,更有对于结发妻子的思念。 这一点杨四郎是不会对妻子铁镜公主开口的,很大程度上也不会明着对观众说的。 然而冰雪聪明的铁镜公主猜到了这一层。 大家想一想,如果回宋营仅仅是看母亲,公主怎么就那么怕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