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 著书立言,传世录,参八皇子 (第1/2页)
,这个御史能处,有事他真喷 李府。 李青刚一进门,一直在门口候着的彪叔就迎了上来。 “老爷,您回来了。上次来的两位王公子,带着他们的父亲和祖父来拜访您,已经等了您好一会儿了。如今正在正堂喝茶。” “王琰两兄弟,还有他们的父亲和祖父?” 清源王氏,一门三代,代代状元。 这在大周已如雷贯耳,李青也多有听闻。 王琰的祖父王珵,官居尚书左仆射,是尚书省的二把手。 他父亲王屹,如今是翰林院侍讲学士。 平日为天符帝进读书史,讲解经义,备顾问应对。 可以说是最亲近天符帝的一批人之一。 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状元。 到了王琰这一代,遇到了李青,丢了状元只取了探花。 当然,也是因为王琰相貌上的确远胜于孔德祥。 否则他当是榜眼。 不过到了殿试一甲,榜眼和探花也没什么不同。 若是给孔德祥选择的机会,他会毫不犹豫的放弃榜眼而选择探花。 毕竟探花是公认的相貌英俊。 李青走到正堂,王琰祖孙四人,立马起身,双方都很客气的见礼。 “不知诸位来访,所为何事?”众人重新坐下之后,李青看着他们脚下带来的一堆礼物,不由好奇的问道。 尚书左仆射王珵道:“李大人,我这两个不成器的孙子,想要拜在你的门墙之下。今日登门拜访,便是为了此事。” 王琰和王薪二人,俱都紧张的坐在一旁。 生怕从李青口中听到了拒绝。 “拜在我门下?”李青吃了一惊,“老大人,我小王琰几岁,与王薪同岁。自身亦才疏学浅,这……这不合适吧。” “李大人切莫自谦。”国字脸,看上去满脸正气的王屹一脸严肃的说道:“李大人一句知行合一致良知,引起天地异象,蕴含儒家至理。 此言虽与我之祖师先贤朱龁的知先后行相悖,但我祖孙三人饱读圣贤书,亦非浅薄之人,如何不知知行合一才是真理。 有道是达者为师,我辈读书人,何必拘泥于年龄?” 李青闻言,顿时对眼前的翰林院侍讲刮目相看。 此人丝毫不拘泥于世俗,愿意让自己儿子拜在一个十几岁少年门下,更能认识并承认祖师学说的错误。 光是这两点,就已经是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读书人做不到的。 “先生,我兄弟二人,真想拜您为师,恳请您收下我们吧。” 王琰和王薪两人霍然起身,直接跪拜在李青身旁。 李青回想起这段时间和两人的接触,他们的品性的确不错。 祖父和父亲也不是迂腐之辈,家教家风想必也很好。 孔圣尚有七十二弟子和三千门徒协助传播自身学问道理。 教化天下行教化之功德,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 李青沉吟片刻,心中下定决心。 “你二人既如此心诚,那我便收下你们吧。” 王琰、王薪二人闻言大喜。 王珵和王屹,亦是脸上带着笑容。 他们研究过李青的学说,王琰效仿论语所写的文章他们也看过。 心中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一往无前所震撼,被舍生取义所折服,也惊叹那推翻自家祖师朱龁知先后行的知行合一。 如此大才,足以当王家两兄弟的老师了。 “好了,该行拜师礼了。” 王珵开口,取出一幅孔圣画像,挂在墙上。 并请李青坐于上座。 他和王屹,则站在一旁观礼。 “拜至圣先师!” 随着王珵一声唱礼。 王琰和王薪,面色肃然的整理好各自的衣冠。 然后面朝孔圣画像,双膝跪地,郑重的叩首九次。 “起!” “拜先生!” 二人起身,走到李青身前。 依旧双膝跪地,进行三叩首。 叩首完毕,口中说道: “学生王琰,拜见老师。” “学生王薪,拜见老师。” 王珵道:“敬茶。” 二人接过王屹递过来的茶杯,敬到李青面前。 李青一一喝过两人的敬师茶,随后说道:“都起来吧。” “谢老师。” 二人起身后,又各自取了六礼束脩,赠给李青。 这六礼束脩分别是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干瘦rou条。 这些束脩,都分别有各自的含义。 其中芹菜寓意勤奋好学,业精于勤。 莲子寓意苦心教育。 红豆寓意着鸿运高照。 红枣寓意早早高中。当然,王琰和王薪已然高中进士。但按照礼制,仍旧要赠送。 桂圆寓意功德圆满。 最后的干瘦rou条,则表达弟子的心意。 尽管李青也不缺这十条rou干,但该有的规矩还是要遵守。 虽然繁琐复古,却充满仪式感。 李青手下束脩之后,王珵大喊一声:“礼成!” 从此之后,王氏两兄弟,就是他的入门弟子。 李青所说的话,对王氏兄弟而言,就如同他父亲和祖父所说的话,分量极重。 拜师之后,王珵和王屹便离开了。 留下王氏兄弟和李青单独说话。 “老师,拜师宴您看什么时候举办?”王琰道。 为了表达对师长的敬重,学生拜师之后,往往都要宴请老师的家人、同门师兄等。 李青摆了摆手,道:“既已行过拜师礼,你我便是师生。这些繁文缛节便省去吧。” “那怎么行!” 王琰和王薪都急了。 “若是拜师宴都不举办,传出去岂不是让别人看低了老师?” “我辈读书人,只需知行合一行圣贤道理,何须在乎旁人的眼光?” 见李青坚持,王琰和王薪兄弟两也没办法。 最后,王琰拿出一叠纸张递给李青。 道:“老师,这是学生根据您的言语记录下来的。学生想效仿论语,著成一本书。将您的学问和道理宣传出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