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二章 从九品 (第2/2页)
可是明代兵部的同文馆可不是这种机构,洪武永乐年间十分重视国际外交,大明朝的藩属国足有五六十个,每年迎来送往是个不小的任务。这种负责接待的工作按理说应该在礼部,不过因为兵部管着全天下的驿站,所以朱元璋就把接待外宾的机构设在了兵部,这就是同文馆的来历。 明朝中前期国力强盛,藩属国每年都过来朝贡,所以同文馆当时确实是一个肥差,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国力衰弱,藩属国基本上都不来了,同文馆也就慢慢衰落下去。到了嘉靖时期沿海倭寇猖獗,与南洋各国更是断了联系,所以南京兵部同文馆基本上就失去了作用,接待藩属国的任务也就被北*京礼部的理藩院接了过去。 不过因为南京兵部还保留一整套架构,所以同文馆这一机构也就留了下来,现在只有七八个老军在负责维护打扫,大使副使等主官那是一个没有。 赵福祥听到同文馆是这么个机构,气的心都凉了,这他娘的还不如事业单位了,这个同文馆不就是兵部招待所吗?自己堂堂一个文教助理,怎么说也是半个文化人,现在去当迎来送往的招待所副主任,这谁能受得了? 赵福祥已经打定了主意,等一会儿出了兵部马上回家躺着,反正自己来的主要任务是迎接朱由崧南下,自己在南京游玩半年,等到那个时机到来就可以了,以后再可不参合东林党与阉党的党争了! 想到这赵福祥也就不再说话,跟着赵德光去司务厅办好了手续,领到了自己的公文与腰牌,赵福祥就算兵部下属的正式吏员了。 都办完后,赵德光对赵福祥笑道: 赵福祥一愣,问道: 赵德光嘿嘿一笑: 赵福祥在北城码头下的船,进城时经过北城,知道北城除了军营就是大片空地,同文馆原来在繁华的南城,肯定是万历年间兵部的主官看好了这块地皮,让同文馆让出来挪作他用,估计不是卖了就是盖什么红灯区了,至于原来的同文馆就被撵到了兔子不拉屎的北城。 赵福祥原本就没想去上任,所以也没多问,接过腰牌就准备离开。虽然赵福祥不想当这个官,不过这个腰牌还是有些用的,毕竟国防部的通行证还是有些用处! 哪知道赵德光拉着赵福祥还有话说: 明朝官场各种尊称简称一大堆,地方的巡抚、布政使、知府、知县都有,朝廷的六部尚书、科道御史都有各自的尊称,这个宪字就是对科道御史的尊称。 都察院的左都御史称为总宪、左宪,右都御史称为副宪、右宪,陈名夏的官职是兵科都给事中,所以也被称为兵宪,不过一个都给事中只是个正六品的小官,称为宪可是有些过头了。 赵福祥一听是二哥陈名夏要见自己,心想正好去跟二哥谈谈 ,如果他能给自己换个好位置更好,不行自己就回家躺平,等待明年五月份那个时机的到来。 都给事中虽然品级不高,但在兵部内可是实打实的大人物,连兵部尚书都不放在眼里,所以赵德光亲自带着赵福祥赶到陈名夏的办公室前。 兵部因为是借的办公室,所以各个司局办公室十分拥挤,偌大一个都给事中也要跟一群手下书办挤在一起。不过陈名夏毕竟身份特殊,在办公室后面给他隔离出一个单间,算是仅有的待遇了。 赵德光领着赵福祥来到这里,看了看里面小声说道: 赵福祥心中暗骂这个废物,不过一想也就明白了,办公室主任一定一屁*股稀屎,看到纪*检委员当然害怕! 赵福祥一抱拳说道: 赵德光点点头,抱拳与赵福祥告别,赵福祥则走进给事中的房间,门口一个书办看到进来一个胖子,问道: 赵福祥抱拳说道: 兵部内的办公人员足有一百多人,一个从九品的副使确实不算什么大官,那个书办也没放在心上,看了赵福祥一眼后说道: 屋中没有多大,很快那个书办就出来了,笑道: 赵福祥暗骂这个家伙的前倨后恭,看到没看这个书办一眼,撩起袍子走了进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