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八二章 去墨洲看看 (第1/2页)
大明京师旧城,紫禁城,乾清宫。 在皇帝寝宫的书房里面,太上皇朱仲梁和皇帝朱简炎父子两个坐着聊天。 朱仲梁抱着一个大茶杯,似乎非常随意的问儿子: “世祖遗篇通读的差不多了吧?” 朱简炎颇为认真的回答说: “儿臣已经抄写了一遍,仔细通读了三遍,基本记住了遗篇上的内容。” 朱仲梁呲熘了一口茶: “所以,知道我当初为什么不支持大规模建造老式战舰了吧。” 朱简炎轻轻点头说: “因为世祖皇帝交代了,未来海洋上的主宰是航空母舰,炮舰早晚都要淘汰的。” 朱仲梁笑眯眯的说: “所以明年的造舰计划该怎么决定,你也有了正确的思路了吧。” 又快到年底了,大明各个衙门,也都开始准备做明年的预算了。 这些预算之中,朱仲梁最关心的,就是海军造舰的预算了。 不过自己已经退休了,是尽可能不去干涉朝廷决定的。 不过自己可以用自己的影响力,影响自己儿子的思维方式向自己靠拢…… 朱简炎听到这个问题,颇为认真的报告了情况: “无畏号和定海号的持续测试,已经将新时代的海战模式,基本展现了出来。 “旧式的战舰,已经被军机处和都督府统称为前无畏舰了,特指无畏号以前的战舰。 “军机处和兵部、都督府,都认为,应该用无畏式战舰和航空母舰配套,全面取代旧式前无畏舰和装甲巡洋舰了。 “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替换已经开始,主力舰的替换计划也终于基本确定了。 “新舰以二比三的比例,每年四艘的速度,逐步替换前无畏舰和装甲巡洋舰。 “新舰战舰中,战列舰和航母的数量,暂时保持四比一的比例。” 朱仲梁听着前面的报告,时不时的微微点头,这些情况自己大致了解,或者可以理解。 新式战舰吨位大幅度膨胀,单间造价也直接翻倍了。 结合目前高速增长的财政状况,以及世界总体趋于太平的趋势,将新旧舰替换比例定为二比三也算是相对好合理。 但是听到最后一句顿时就不乐意了: “战列舰和航母的比例四比一?四艘战列舰配一艘航母?不应该是反过来吗?” 朱简炎马上继续解释说: “军机处和都督府制定的作战方案,是以战列舰为作战主力,每四艘作为一支舰队。 “每个舰队配置一艘航空母舰,作为侦察和先期打击力量。 “这样的一支舰队实际的作战能力,可能接近于四艘传统主力舰加四艘装甲巡洋舰。 “儿臣认为这个方案还是颇为合理的……” 朱仲梁吹了吹胡子: “你不是知道了吗,未来的海洋主宰是航母啊,所以现在不应该多造航母吗……” 朱简炎面对稍微有点激动的老爹,就稍微有点无奈的解释说: “按照靖垣的说法,现在不是还没到时候吗……” 朱仲梁马上试图说服自己儿子: “就算是暂时还没到,也很快就要到了,现在的飞机发展太快了。 “靖垣的那个机械实验室,搞出来的最新航空发动机,功率已经超过一千马力了。 “装在攻击机上,已经足够挂载八百公斤的鱼雷,用于攻击水面舰艇了。 “按照靖垣的说法,现在的航母,只是不擅长应对某些特殊情况。 “所以以航母为主力,造少量的战列舰应对这些情况就行了。 “所以航母和战列舰的比例,应该至少拉到二比一,甚至三比一的比例上。 “可以两到四艘航母编队使用,每个编队中配一到两艘战列舰。” 朱简炎也试图说服自己的父亲: “父皇,再快也是需要几年时间的,实验室产品到量产服役也需要时间的。 “所以其实儿臣的计划其实是,在航母作战能力尚未完全稳定之前,先多造战列舰。 “有足够的新战舰,撑起舰队的作战力量,替换掉旧式战舰。 “等过了这几年,等航母和飞机更加成熟之后,再建造更多的航母。 “战列舰和航母数量的最终比例,最终会落到靖垣建议的一比一左右。” 朱仲梁顿时就有点不高兴了,板着脸大声说: “你想的倒挺好,但是我今年就六十七了,再过几年我就出不了门了。 “等你造的航母和战舰达到一比一的时候,我人都该没了。 “反正你这小子就是变着法不让我舒坦……” 朱简炎顿时就撑不住了: “父皇息怒啊,儿臣绝对没有这个意思,这都是军机处和兵部他们的建议啊。” 朱仲梁退休之后也开始任性了,似乎更加的愤怒了: “他们说什么你就听什么吗?你是皇帝还是他们是皇帝?” 朱简炎顿时就被喷的接不上话了: “都是儿臣的错,儿臣不该听他们的谗言,要不,咱们现在直接一比一的造?” 朱仲梁板着脸回了句: “这还差不多,航母这种大船是可以用几十年的。 “先把船造出来,用于训练和演习,摸索和验证作战方式。 “以后有了更新、更大、更强的飞机,随时都可以直接换上去的。 “你要是只有飞机,没有建成的航母,你放哪儿用啊?” 朱简炎这时候顿时意识到,老爹刚刚似乎是在演自己。 不过老爹说的也有道理。 飞机成熟是需要时间的,航母建造也是需要时间的。 但是飞机的更新换代速度比航母快多。 航母换飞机,比战列舰换主炮简单太多了,跟舰炮换一种新炮弹差不多。 所以先把航母造出来用着,后续不断的升级飞机,这个方案的确是可行的。 军机处和都督府的人,都没有看过世祖遗篇,都无法预料未来的事情。 他们的判断,都是基于现有经验做出来的,都是倾向于保守的选择。 他们不会把大明王朝的未来,压在任何一种未经实战验证的新武器上。 如果新武器最终的确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测试新武器的同时继续生产旧武器,最后也不过是浪费点金钱和生产力而已。 如果新武器最终被证明是不可靠的,如果现在就放弃了旧武器,全面转向新武器,那结果可能是军队战斗力的全面溃退,进而可能导致天下倾覆。 在这两种情况之间,绝大部分军事参谋人员都会选择后者。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