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八五章 生产工艺与工业基础 (第1/2页)
大明安康二年十二月四日上午,蒙县碧水园后院靶场。 朱仲梁和朱靖垣祖孙两个,都穿着新式的迷彩服,各自抱着一把突击步枪射击。 朱仲梁专门过来看孙子和重孙子,也不是空手过来的,也是带了礼物的。 朱仲梁连续打完了一个弹匣,看着朱靖垣也正好停止了射击,就放下枪口说: “我特别要求工部的工厂,对于你要求制作的突击步枪,无论如何都要按照指标做出来。 “工部反复调整设计,还开发了新的冲压设备,设计了专用的机床,前后折腾快两年。 “现在枪身重量基本合格了,连续射击的枪口上挑幅度也得到了控制,射击精度也进入了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了。 “现在都督府已经重新验收,准备从明年春天开始,小规模的列装试用。” 朱靖垣听了马上笑着说: “最支持我的果然还是您老人家……” 朱仲梁颇为得意的说: “那可不,如果不是我专门盯着,你这枪不知道得几年才能达标,才能量产呢……” 朱靖垣也稍微有些感慨的点了点头,现在手中的这把枪的性能,已经基本符合自己对突击步枪的预期了。 自己最初想要设计突击步枪的时候,理所当然的想到了最出名的AK作模板。 不过自己并没有AK的图纸,只是知道个大概形状。 所以实际的设计过程,仍然是自己提供思路和要求,让工匠们去完成具体设计。 当时刚刚做出来的突击步枪,外形的确是比较像AK的。 但是持续魔改了两年之后,现在得到的最终产物,形象上跟AK差距就比较大了。 主要是枪托被改成了直的,跟枪管变成了一条直线。 原本历史上的AK,枪托继承了传统栓动步枪的设计,是略微向下倾斜的。 枪管所在的直线,跟枪托抵肩的地方,不在一条线上。 这样在射击的时候,后坐力无法由肩膀完全抵消,形成了一个向上的角动量。 传统的栓动步枪,每打一发都要重新瞄准,所以这个角动量的影响不大。 但是AK是自动步枪,连续射击的时候,每一发子弹,都会让枪口向上挑一下。 连续的上挑让AK的连续射击精度很难控制。 后续的新时代的突击步枪,基本都选择了枪口和枪托处于一条线的设计。 这也算是一项设计改进了。 至于工部专门研发冲压设备,设计专用的机床,这些都是研发成本。 但如果这种突击步枪能够大面积推广,这点研发成本都不算什么。 而且那些设备也不是只有这把枪能用,后续再有其他的枪械,也能够用得上。 这就属于为了生产特定产品,整体升级生产线和基础生产工艺,属于工业基础升级了。 自己这个爷爷还真的是惦记着自己的事情呢。 如果不是他这个太上皇的专门关注,工部应该也会按照自己的要求继续优化设计。 但是却未必有魄力立刻去升级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工业基础……” 朱靖垣心中品味着这几个词,思维突然稍微发散起来了。 自己一直以来的设计和发明,绝大部分都是在现有工业基础上的应用性的设计。 直接去提升“工业基础”的发明创造,似乎并不是很多。 甚至连装甲钢的配方,都只能算是应用性创造,自己并没有去提升大明的炼钢技术。 随着自己的发明越来越多,越来越现代化,对工业基础的要求就会越高。 工匠们实现这些设想的难度,也会变得越来越大,最终直到不提示工业基础,就完全无法实现的程度。 比如说,自己要求的420毫米口径的火炮,使用1300到1500公斤的炮弹。 以大明当前的冶金工艺水平,可能根本就搞不出来。 朱靖垣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马上转脸向旁边的朱仲梁说: “爷爷,您来的时候,去看四百二十毫米火炮研发的情况了吗?” 朱仲梁马上有些不满的说: “我没直接去厂里,但是我始终在关注进度。 “现在四百二十毫米的新炮,是能打一千一百公斤的炮弹了。 “按照工部和工匠们以前的标准,这已经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了。 “但是跟你要求的一千三百公斤的弹重,还是差的有稍微点远。 “硬要满足一千三百公斤以上弹重,会让炮管和炮塔的重量大到难以接受。 “所以现在工厂暂时停止继续改进设计,开始专门研究炮管的生产工艺了改进方案了。”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huanyuanapp.安装最新版。】 朱靖垣听了直接点头: “果然是生产工艺跟不上了……” 朱仲梁这时候把枪挂在了身上,来到了朱靖垣身边: “你那个炮弹的指标要求太高了,严重拖慢了下一代战列舰的设计进度。 “我的建议是,如果不能短期内迅速提升生产工艺水平,就应该降低设计指标了。 “我认为,一千一百公斤的炮弹重量,弹重系数就已经可以接受了。 “可以先投产,后续再慢慢优化工艺,在改进版上更换舰炮。” 朱靖垣脑中归拢着自己还记得的这方面的信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