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八六章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第2/2页)
标准钢材,那普通钢材就继续用平炉吗?” 朱靖垣直接说: “平炉也不是普通钢材啊,现在的舰炮都是平炉钢造的,普通钢材得用转炉。” 朱仲梁听了下意识的说: “转炉……转炉的速度的确是快,但是质量真的不行啊。” 转炉炼钢不需要能源。 转炉本身可以看作是个“杯子”,炼钢过程可以看作是一次“冲泡饮料”。 转炉杯子里面放好适量的废钢,把高炉流出来的高温铁水倒进去。 再加入造渣材料,向炉内通入氧气,摇匀了之后再倒出来,铁水就变成钢水了。 整个过程最短只需要十分钟,用平炉去炼那至少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 转炉炼钢是铁和钢同时,直接借助铁水的热量,通入氧气烧掉过量碳,完成钢材冶炼。 钢本身就是含碳量特殊的铁,调整好了铁水的含碳量,铁水也就变成钢水了。 所以转炉炼钢速度快,而且更加的节能。 但是早期转炉炼钢的质量真的不行,主要是通入的空气成分比较复杂。 直到二战后,生产工艺上再度优化,将原本通入的空气,改成了通入氧气。 然后,转炉炼钢的质量才迅速提升了上来。 想到这些,朱靖垣再次拿起了纸笔: “那我再想个改进转炉生产的方案吧。 “其实只要把吹空气改成吹氧气,应该就能解决转炉炼钢的质量问题。 “这种设想,应该是很早就有了,只是实现起来有困难。 “不过等有了电弧钢,以及电渣重熔钢之后,应该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了。” 朱仲梁再次非常满意的点头: “你不如正式开始日常写日记吧,没每天能想到的各种想法都记下来。 “等用的时候就能够直接拿出来,同时也按部就班的规划好实现顺序。” 朱靖垣听到这个奇怪的要求,心情有些古怪的抬起了头,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不过看着朱仲梁期待的表情,朱靖垣最终也只能点了点头: “好,那我开始写日记……应该说是想法记录吧……” 写日记就写日记吧,还能避免自己忘却。 朱靖垣写完这些建议,让春香送去王府的机密电报室,加密之后发给大明本土工部。 工部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接收朱靖垣的各种意见。 收到最新的建议之后,相关人员马上翻译出来,转交给了舰船司和军器司。 朱靖垣和工部都合作两年多了,现在工部相关机构对朱靖垣的认可度极高。 朱靖垣提出的各种建议,都不会先深究为什么,而是直接去做实验。 在验证技术可行的同时,再去慢慢研究和理解技术原理。 现在他们都在为舰炮和一系列的问题发愁,看到朱靖垣的建议马上就去申请预算了。 朱简炎看过了世祖遗篇之后,对朱靖垣的建议的信任度也更高了。 现在看到工部的拿的是朱靖垣提的思路,也基本没怎么考虑就直接批了许可,并要求工部和皇家财团配合着一起搞,并要求为配合电炉炼钢扩建发电厂。 于是在安康二年年底,工部和皇家财团的两个系统内,总共三个战舰设计制造产业链,同时开始了对大型电弧炉炼钢、电渣重熔技术、液压自紧技术的高强度攻关。 朱靖垣自己写完了电报,就陪着朱仲梁去了“产品展示厅”,给老爷子介绍和展示大食国和蒙县工业园的各种工业产品。 两人在展示厅逗留了一上午,下午朱仲梁在碧水园休息,朱靖垣去和查看和处理王国和蒙县工业区主要自己过目的事情。 安康二年最后的一个月,朱靖垣基本就是半天陪着自己爷爷锻炼、闲聊、散步,剩下半天和以往一样处理王国的公务。 朱靖垣很快就发现,在跟朱仲梁聊天的过程中,自己经常不小心说出什么新的想法,就会被朱仲梁捕捉到,然后被要求去写下来,发给工部去折腾。 这个爷爷在自己身边不断催促的时候,自己的整理和记录新技术的速度远超以往。 这大概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