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零四章 新天府城与三庆城 (第1/2页)
销售方案讨论的差不多了之后,朱靖垣和两个幕僚休息了一会儿,也消化了一会儿。 各自喝了点水润润嗓子,朱靖垣又问起了两个幕僚的情况: “两位先生是怎么考虑的? “继续当我的幕僚,跟着我去殷洲。 “还是留在大食国,继续负责管理蒙县的事务。 “又或者转入大明本土,现在到处都是实缺。” 两个幕僚听到这个问题,顿时就显得有些纠结起来。 朱靖垣的第一阶段的实训即将结束,林则徐和牛鉴两个幕僚的仕途也到了关键节点。 两人在大明官吏系统中的身份,是朱靖垣这个亲王的幕僚。 在大食国按照朱靖垣这个国王的任命,在蒙县担任了类似王庄的主管人员。 幕僚的性质是秘书,本身的品级待遇走翰林体系,体系内晋升的终点就是内阁大学士。 仁武朝之后,翰林体系也被大幅度的改造了,变成了幕僚或者说秘书系统。 关键是完全与外朝官吏体系隔离了,不能直接转任县令以上外朝官吏。 无论在翰林系统内品级多高,哪怕已经成了最高级的大学士,转外朝也只能当县令。 因此又衍生出了一个独特规定,幕僚可以跟着皇子实训。 其他外朝官员的升迁周期,跟皇子实训周期岔开了,本来就没办法同步升迁。 就算是周期正好同步的,也不允许跟着皇子升迁到同一地点。 但是幕僚却可以,不仅可以跟着升迁,还能跟着进京。 因为幕僚秘书而不是实职官吏。 幸运的话,幕僚可以跟着皇子直到对方登基,然后晋级大学士。 如果不幸的话,跟随的皇子没有登基,这个幕僚要么终身给亲王当幕僚,要么转到外朝从头开始了。 在正常情况下,不幸的概率远远大于幸运的概率…… 毕竟皇子、皇孙很多,能登基的就那么一个人。 绝大部分幕僚,都是跟着主官一两个周期,积累了行政经验后,就转到外朝任职去了。 当然,也有不喜欢当主官的,就准备终身当个幕僚。 林则徐和牛鉴如果要转外朝,现在就是最合适的时机。 朱靖垣的推荐,加上现在到处都缺人,他们有机会直接担任县令。 如果两人跟着的是其他皇子,那基本是会毫不迟疑的转外朝去当官。 实际上,一般的皇子实训的时候,也不会得到皇帝直接给安排的顶级潜力幕僚。 但朱靖垣不同。 林则徐和牛鉴两人作为幕僚,比其他任何人都了解朱靖垣的地位。 两人都是前任皇帝,现任太上皇,朱仲梁亲自安排的。 朱靖垣现在可以动用的权力,现在实际得到的信任,以及平时实际做的事情,就算是明初的懿文太子朱标也难以望其项背。 当初太祖皇帝朱元章,那是监督着太子朱标干活的。 现在的太上皇和皇帝,就有种在看朱靖垣想怎么干的感觉。 其他的太子就更加不用说了。 现在基本就是已经默认但不公开的储君。 与此同时,朱靖垣这个皇子的性格,也跟其他的皇子完全不同。 不是容易相处,而是特别容易相处。 完全没有一般近支皇族子弟常见的与生俱来的孤傲秉性。 讨论事情,提建议和要求,都根本不用专门顾虑什么,想说什么就可以说。 跟着他干活就是干活,不用想着耍心机,揣摩用意,总之就非常的踏实安心。 关键是,两人都能够感受得到,朱靖垣对自己的信任度非常高。 高的有点难以理解。 他似乎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的好。 可以想象的是,两人继续跟着他当幕僚的,只要不犯大错,默认的前途就是大学士。 两人是朱靖垣最早的幕僚,以后就算是有后来者加入,也都得论资排辈站后面。 大学士名额也不是一个两个,仁武朝之后是不限制数量的。 两人只要正常发挥就肯定有位置。 到时候两人都正好三十五岁,就将直接得到尚书级的待遇。 仁武朝以后,大学士地位下降,实权低于尚书,但享受的地位待遇相同。 三十五岁就能直接位极人臣,再干三十年之后以大学士退休。 前途真的是一片光明。 反而是转到外朝,脱离了朱靖垣身边之后,前途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了。 朱靖垣之后的十几年实训中,会不会再招揽到让他更加信任的幕僚和臣子啊? 与此同时,两人还有一个更加特殊的选择,其他的皇子的幕僚没有的选择,那就是正式担任大食国的官员。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实训的时候就已经是藩王的皇子,仁武朝以来就朱靖垣这么一个。 两人可以按照朱靖垣的命令,在大食国的体系内任职晋升。 如果大食国以后撤藩了,他们大概率能够平级转入大明的官吏体系。 在是大国晋升的速度,受朱靖垣的影响极大。 关键是,如果朱靖垣以后登基为帝,那大食国极大概率会同步撤藩。 在大食国任职就相当于晋升的快车道。 只不过,无论怎么走快车道,也没有直接躺到大学士更快。 甚至于,真的想要当尚书,也可以选择先躺到大学士,再去外朝当官。 毕竟那时候也才三十五岁,从县令开始晋升也不算特别晚。 作为皇帝信任的幕僚外放,肯定能够迅速的晋升。 再熬个十几年,估计五十出头的时候,就可能真的当上尚书,这仍然不算很晚。 正因为如此,直接选择这一条路,会不会让朱靖垣觉得没有上进心呢…… 老实说,朱靖垣自己稍微有点担心他们俩跑了。 朱靖垣知道现在大明官场啥情况,到处都是非常缺人的状态。 自己想要找几个靠谱的官员可不容易。 特别是这俩还是历史证明过的能用之人。 这两年自己也亲自确认了他们俩确实都是能干事的人。 林则徐现在二十二岁,就把从多个藩国同时移民并建设大型工业园的事情管清楚了。 牛鉴管着自己后勤方面所有乱七八糟的事情,也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大的纰漏。 看着两人似乎有点纠结,朱靖垣就直接开口挽留了: “如果两位先生还没做好决定,不妨先跟着我去继续去殷洲。 “老实说,现在到处都缺人,我希望两位先生能够继续帮我。” 朱靖垣既然都这么说了,已经熟悉朱靖垣性格的俩人,也就都不再犹豫了。 两人一起站起来拱手行礼: “敢不从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