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一九章 播利瓦和孙马丁 (第1/2页)
前军都督府攻占坎帕拉城,墨奴部队吸收了当地居民,在指挥下转移的消息,第一时间被送到了朱靖垣面前。 朱靖垣的职务已经变成了殷洲总督,已经不负责前军都督府和墨洲总体事务了,但东墨洲中部地区是朱靖垣的封国领土。 坎帕拉所在的大明湖畔,墨洲大峡谷及以东地区,更是朱靖垣的个人土地。 还是朱靖垣规划的养老院的所在地。 朱靖垣看到消息之后就很开心,准备着等铁路修通了就开始开发。 用大食国和自己个人的名义去开发,去建设基础设施,然后逐步安置移民过去。 把原始环境逐步清理修缮成现代绿化环境。 在大明湖中找个距离赤道最近的岛,作为未来修建养老院的地方。 提前选出来,预留出来,不要挪作他用。 做好了相关的建设开发指示,发给大食国的官员去处理。 然后朱靖垣看向了另外一份消息,新天府本地的重要军事消息汇报。 “白鬼流寇头目敖喜金正式投降,获得普通东夷国公民身份,允许携带最多一万银钞家产,前往东夷国林县居住。” 敖喜金投降之后,整个殷洲的“白鬼流寇”的主要头目,就只剩下播利瓦和孙马丁两个了。 按照新天府官员的说法,现在“播孙两贼”也到了山穷水尽之地,授首之日不远了。 孙马丁和播利瓦,都曾经自封国王。 国家的名称,以及首都的名称,都直接用两人自己的名字。 孙马丁建国的地方,在巴西高原的西部最深处,库亚巴城周围。 这里差不多正好在整个南殷洲的地理中心点。 这块地区也是亚江流域与银河流域的分水岭,还是亚江雨林与巴西草原的交界处。 这片区域北部是原始森林,南部的巴拉圭盆地有大片沼泽地。 西边有多条近似平行的山脉,东部是大面积的高原台地。 这是一片半封闭的区域。 孙马丁城最初在这片区域东部高原台地上,一个叫沙帕达-杜斯吉马朗尹斯的小镇附近。 高原台地上,以及台地的下面,都有大片平坦的土地,雨热足够让稻米一年三熟。 当地原始天然植被仍然是草原,土地相对雨林更加的肥沃。 在工业化之前,占据这块地区之后,能够比较容易实现割据。 在世界大战的那些年里面,孙马丁是把这里当自己的王国来建设。 从几个拓荒殖民点开始,组织农民不断的砍树烧荒,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 不断的联合或者兼并周围的殖民点,得到更多的土地、人口、机械设备。 孙马丁将各地的工业设施集中起来,兴办起来一些初级的工厂,有了基本的工业生产能力。 在扩张的同时,经常寻找合适的机会,进入葡萄牙后方的城市,夺取更多的必要物资。 巴西部队在边境线上跟大明对战,根本没有余力去围攻这些割据势力。 王国前几年的发展很不错,控制区域不断的扩张,大量的殖民点并入了新王国。 其他一些自立的诸侯,也陆续向孙马丁效忠,成为孙马丁王国的封臣。 孙马丁一度占领了小半个巴西高原,并准备将首都迁到后世的巴西利亚地区。 播利瓦的王国首都,是后世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麦德林。 麦德林位于安第斯山脉之中,本地是热带雨林气候,本来应该全年高温多雨。 但是麦德林的海拔高度有将近一千五百米,这抵消了部分热带积蓄的空气温度。 让其气温长年保持在十七到二十八度的区间,全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不过降雨却没有被抵消,平均年降水量超过两千毫米,一年有二百二十七天在下雨。 南殷洲北部有很多类似的城市。 只是因为山脉中的海拔高度不同,不同城市的恒定温度区间略有不同。 麦德林旁边的两个山中台地海拔两千米出头,气温长年保持在十三到二十二度。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海拔两千六百米,气温长年保持在九到二十度。 因为当地的平原气温太高,为了寻找凉爽的地方,只能把城市建在山谷和台地上。 播利瓦起步比孙马丁要晚一些,但是发展速度却比孙马丁更快。 播利瓦一度占领了几乎整个新格拉纳达总督府。 包括后世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 西班牙人在当地的据点,一度只剩下新格拉纳达首府波哥大等几个据点。 这还是因为这些据点大多位于山中,大多有着易守难攻的性质。 到在世界大战停战之前,高原和山林深处的两个王国,已经有了几分近代国家的姿态。 孙马丁在巴西高原上的发展,严重削弱了葡萄牙-巴西的力量。 播利瓦在新格拉纳达的发展,也大幅度的牵扯西班牙人的力量。 让本来就占有优势的大明新天府部队的推进速度更快。 也是葡萄牙、西班牙两国难以维系统治,难以继续战争的重要原因。 不过反过来看的话,大明的进攻,也是播利瓦和孙马丁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世界大战正式停战之后,两个王国的氛围就瞬间紧张起来了。 大明与反明同盟开始和谈,前线的部队停火了,双方开始有序的后撤。 孙马丁得到消息后,马上宣布进入戒严状态,开始全力加固领地周围的防御阵地。 葡萄牙的巴西殖民地部队迫切的需要修整,从前线撤退之后,没有去进攻孙马丁王国。 圣马丁的王国又得到了大半年的喘息之机。 播利瓦却加速了对波哥大的进攻,意图在最后关头扒掉这个关键据点。 西班牙人失去了大明的压力后,更多的力量转移过来,成功抵挡了播利瓦的进攻,让播利瓦也不得不开始收缩防御。 然后没过多久,情况急转直下了,大明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签署和平条约,整个南殷洲都归大明了。 大明获得整个南殷洲所有权之后,就直接向播孙二人发送了招降条件和最后通牒。 如果当时两人当时直接投降,都可以封为大明商国伯爵,迁到东部的城市安享晚年。 但是播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