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零一章 新战舰命名规则 (第2/2页)
战舰,用北直隶的省份名,很合适。” 现场的官员和工匠们,大部分都跟着默默地点头。 朱靖垣这套规则要是定下来,对他们这些相关工作的实际负责人都是好事。 否则每次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去申请命名,也不知道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命名类型。 船厂设计和建造的管理项目上,其实都要另起一个内部编号。 比如这新船的编号直接就是六万零一。 但是也有几个工匠的表情有点古怪,甚至有人在憋着笑。 最终还是工匠中地位最高,同时性格也比较直接的李锐开口了: “这个……陛下,殿下……那个北直隶,河北省它其实是沿海省份啊……” 好多人一下子反应过来了。 朱靖垣说是用沿海省份命名航母,内陆省份命名战列舰。 然后马上提议用河北来命名第一艘六万吨战列舰。 关键是赢得了太上皇和大部分官员和工匠的赞同。 他们倒也不是故意附和,而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河北其实也是沿海省份。 朱仲梁顿时有点茫然: “啥?河北也是沿海省份?” 汪莱跟着说: “河北省的天津港,是咱大明北方最大的海港啊……” 朱靖垣差点反问:啥,天津是河北的? 朱靖垣的脑子已经回过味来了。 今天自己这是现场表演了一次河北也是沿海省份的笑话…… 朱靖垣差点以手扶额: “我竟然没有意识到,河北他是沿海省份。 “那只能用在航母上了,或者是把航母和战列舰的命名规则反过来。 “所以这第一艘六万吨战列舰,到底用哪个省好?” 年级最大的朱仲梁也终于明白过来了,也是忍不住笑出了声: “河北……哈哈…… “我觉得沿海命名航母,内陆命名战列舰挺好的,这个规则不用反过来。 “不过真的用不了河北了,南直隶也不行。 “大家都想想,用哪个内陆省份合适?” 朱仲梁和朱靖垣,带着一群官员和工匠,讨论了好一阵子。 最终把第一艘六万吨战列舰的名字锁定在了湖广上。 大明的湖广省的范围,就是后世的湖南和湖北加起来,素来是内陆省份中比较富饶的。 仁武朝之前有湖广熟则天下足的美称。 同时当地的湘湖学派也是非常知名的地域性的传统儒学学派。 敲定了新战舰的名字,朱靖垣和朱仲梁陪着工匠们聊了会儿天,中午在工厂吃了饭。 午休自后,普通的工匠们各自去忙活。 朱靖垣、朱仲梁祖孙两个,带着汪莱和李锐两个工部的官员,去了船厂掌柜的办公室。 简单讨论和确认大明未来的造舰规划。 大明皇帝虽然不在,但是造舰规划的事情,朱靖垣这个特殊的皇子就能决定。 汪莱首先询问朱靖垣和朱仲梁: “殿下,六万吨的战列舰开工量产之后,四万吨的战舰仍然要继续建造吗?” 朱仲梁不置可否的看向朱靖垣,朱仲梁已经基本不参与这种具体事情了。 朱靖垣非常果断的点头: “当然要继续建造,四万吨的战舰应该始终都是战列舰舰队的主干力量。 “六万吨的战列舰成本太高,未来也不会大批量的建造。 “我在战列舰上的规划,是未来所有高速战列舰,包括四万吨、六万吨,甚至未来可能会有的八万吨战列舰,总数最多的时候不超过三十二艘。 “正常情况下,其中超过一半的数量,都应该是四万吨的高速战列舰。” 汪莱稍微有点意外的追问: “但是……在六万吨的战舰量产之后,四万吨的战舰本身的定为,不就正好落入了殿下理论中的‘中型舰陷阱’了吗?” 中型舰陷阱这个词是朱靖垣提出来。 相关的设计人员其实本来就有相关的认知。 只不过朱靖垣根据前世的经验,把这个概念明确了下来。 由于朱靖垣极高的威望,工匠们也就理所当然的把这个概念挂在嘴边用了。 这个理论的内容,大概是在吨位上折中的小型战列舰、轻量型战列舰,各种方面和参数可能看起来都很好。 但是实际折算建造和使用费效比的时候,这种战舰通常会是最没有性价比的。 因为在军舰的建造成本之中,最贵的东西其实是动力系统。 同时根据流体动力学的理论,越大越长的战舰的舰体,就越是容易获取更高航速。 六万吨的战列舰,需要二十万马力,就能跑到三十二节。 一万五千吨的巡洋舰,也需要十万马力,才能跑到三十二节。 决定战舰最终的重量的,各种框架和钢铁结构,是整艘船上最廉价的部分。 最终的结果就是,军舰的整体排水重量越大,造价与成本就越是趋向于正比。 增加吨位的边际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是递减的。 所以主力舰越大越划算,只要没有任何共同约定的限制,在对手完全跟不上竞争之前,肯定会越来越大。 反过来,军舰的整体排水重量越小,单位重量的造价也就会越高。 所以在主力舰队之中,平均每吨造价最高的船,不是大型的战列舰,而是要随舰队活动的高速驱逐舰,以及那些小型高速巡洋舰。 不过各种中小型巡洋舰以及驱逐舰,是因为实际功能需要而不得不去造的。 同时总体吨位较小的她们,实际单舰成本也不明显。 于是,主力舰越大越划算,小型舰因为需求问题,不得不去建造。 但是介于巡洋舰和主力舰之间的地方,在费效比上就很明显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坑。 两万吨的船和三万吨的船,需要非常近似的动力系统,所以成本相差不明显。 但是两万吨的船的火力和防御能力,和三万吨的船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这个出现在造价和费效比曲线上的坑,就是所谓的中型舰陷阱。 历史上的阿拉斯加等大型巡洋舰,基本上完美的跳进了中型舰陷阱的大坑。 得梅因、欧根亲王等近两万吨的重巡,也基本都在这个坑里面。 两艘两万吨的得梅因级的造价,就能买一艘五万吨的衣阿华了,两艘欧根亲王号也能买一艘俾斯麦号战列舰了。 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的造价,差不多是衣阿华级的七成。 但是两艘阿拉斯加也绝对打不过一艘衣阿华。 衣阿华在防御力和火力上对阿拉斯加是绝对碾压的态势。 现在大明的六万吨的战列舰,使用四百二十毫米的超重炮,四百二十毫米的超重装甲。 面对四万吨战列舰的三百六十毫米舰炮,三百毫米的装甲,也是绝对碾压的。 朱靖垣这时候也是直接点头: “单纯看成本的话,四万吨相对六万吨,的确是直接落入了中型舰陷阱。 “但是就像是小型舰不得不造一样,造舰不能只看成本,也得看实际需求。 “如果四万吨船能够满足所有需求,为什么还要花更多钱造六万吨的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