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陆桂英再自查未发现问题 (第1/2页)
石建明走后,陆桂英关上门,望向厨房,又低头思考了几秒,抬头对老周说:“这301家的人在说什么,又说在漏水?” “是啊,哪里会漏水哦?唉。”周开平面色凝重。 陆桂英说:“我们再检查一下,你去拿个大点的手电筒,”说着用手推了一下周开平。 “哪个大手电筒?”周开平前倾着背和头,有点不耐烦地问道。 “还有哪个?我们不是有一个铁皮壳的?”陆桂英睁大眼睛看着老周。 老周去到客厅,在装满了各式各样、快生锈的工具和五金零件的抽屉里,翻了好几分钟,终于找到那个最大的、上世纪80年代老式的、银白色铁皮壳的手电筒,装上两节一号电池,拧上盖,走向厨房。陆桂英在厨房,上上下下重新看了一遍,地面墙缝看了又看,也仔细摸了又摸,找不出哪里有问题,蹲在地上发着呆。周开平走了过来,一边走,一边低着头尝试打开手电筒的开关,到跟前了,陆桂英等不急,一把抢过他手里的手电筒。 “你不会自己去拿?”周开平有点生气。 “你再去拿一个嘛,柜子里还有一个。”陆桂英没有抬头直接丢了一句话。 两人的脾气,那股倔劲又上来了,刚才唯唯诺诺的状态瞬间消失了,重新回到了两人最熟悉的交流方式。一旦有事情发生时,他们总是会把解决问题放在次要的位置,吵完再说。对于问题本身,则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对方一定是错的。 周开平回到客厅,从抽屉找到一个充电手电筒,再次来到厨房。陆桂英正拿着老式手电筒照着地面,几乎是一寸一寸地照着厨房的每一块地砖,怕反光,还时不时地歪着头从不同的角度看。再沿着地面的墙缝,照了又照,所有地方和平时没有任何区别,墙缝密封得很好,看不到有任何裂缝。用手摸了摸缝隙,只有一些灰尘,密封材料没有脱落,哪怕一点粉末。 “看出什么了?”周开平问道。 “哎,”陆桂英叹了口气:“没什么问题啊,怎么会漏水?” “起开,你懂又不懂,不知道怎么看。”刚才仿佛失语的老周,找准时机突然抢走了现在的主动权,一把推开陆桂英。他总是抓住机会报嘴上吃亏的仇。 幸亏陆桂英是蹲着,往旁边倒时,正好坐在了地上。她用力拍打老周的腿,“你懂,整天说你懂这个懂那个,那给你看啊,我就看看你能看出什么!”陆桂英挪开了。 周开平拿手电筒,顺着地面缝隙照了一遍,也看不出哪里有问题,蹲着发呆。 “我说是吧,你自己也看不懂,就知道说我。”陆桂英不服输。 “我们从来不会泼水,怎么会有水流下去?”老周看了半天,蹲在地上,心里也纳闷,发着呆。 “打电话给向东,问问他知不知道是哪里有问题,我来打。”陆桂英自言自语,她知道这个时候和周开平商量不出什么结果,也提不出什么建议。 周向东是这家的儿子,从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就到了这座城市,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超过20年。上次301的石建明来家里投诉漏水,因为一直忙着孙子的事情,而且石建明说完就走了,所以就没当回事,陆桂英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差不多快忘了,根本想不起来要跟儿子说。当初装修时,周向东也参与了,他应该还记得。 陆桂英回到客厅,嘴里嘀嘀咕咕:“给向东打个电话。”她从茶几上拿出那本记着电话号码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就是儿子的电话号码,拿起座机,拨通了周向东的电话。 “向东,你在哪里?”不管对方是谁,当时几点钟,陆桂英总是习惯性先问对方在哪里。 “我在家。”周向东回答。 “哦,有一件事,楼下301的刚才上来说我们家漏水,漏到他家墙上全是水。” “漏水?怎么会漏水?”周向东觉得不解。 “嗯,是啊,他说是我们家漏水下去了,墙上都是水,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陆桂英嘟着嘴,她在儿子面前总是变得没有主见,语气也特别平和,和跟老周吵架时判若两人。 “他说哪里漏?怎么漏?”周向东问。 “他说厨房,怎么漏的……,他说是墙缝,说是从我们家流下去的。”陆桂英回答。 “他现在还在家里?”周向东问道。 “不在,刚才走了。” “走了就算了,等我周末过来看一下怎么回事。”周向东回答。 “嗯,走了,好像有点麻烦。你吃饭了没有?”陆桂英还不忘关心地问道。 “刚刚吃完了,你们先别理他,也别跟他吵,等我周末过来看看。”周向东说完便挂了电话。 周六中午12点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