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53、拜你为师 (第1/2页)
我重写了家族历史正文卷153、拜你为师“你说的这些东西,我不了解。” 田慧兰局促不安的用手绞着下厨时穿的围裙,她面带犹豫道:“只是见一本新书被烧了,怪可惜的。我爹说了,得爱书敬书惜书。哪怕是不看的旧书,也得好好的保存。” 她出身书香门第,爹是前清的秀才,最重书籍。 故此,在得知徐书文准备烧书时,她内心争斗了一会,将心里面迎奉男人的想法规矩压制了下来,选择入书房劝阻丈夫。 只不过待她进了书房后,却发现了徐书文不为人知的另一番面孔。 时间会冲淡一切。 俩夫妻在书房待了一会,田慧兰就打消了自己的固念,她又一次看到了性格温和的徐书文,于是她认为是自己刚才看岔了眼。 “一本书而已,我现在不想看它。” “烧了。” “它是徐从带来的,就得烧。” 徐书文用力坐实了身后的太师椅,他掷出去的话带有力量,“我待他是客,是因为堡子里不能缺了他,我烧书,是因为他害死了我爹。一者为公利,一者为私利。族里的规矩大于一切,族人不需要一个小心眼的族长,但我爹他需要我这一个计较的儿子……” 他右手的中指弯着,在桌面上敲了几下。 “公私分明。” “你心里晓得这件事就行,别往外面去传。” 他告诫妻子。 “行,我知道了。” “我又不是大嘴巴,怎么可能乱传事情。再说,咱们是一家,我没道理会帮别家。我看你一直以来和徐从称兄道弟,还以为……你真和他再次好了?你早点敞开天窗说亮话,也好让我心里有点数……” 合理的解释,田慧兰相信了丈夫的说辞。 她听不懂什么仁义吃人,但能明白公心私心的道理。徐从毕竟是徐书文之前请回族里的副族长,哪怕期间两人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可还是更逆不了这一个事实。如果族长和副族长二人互为敌寇,那么徐氏宗族就永远好不了。 只能有一人去让步。 而让步的人,正是徐书文。 “娘呢?” “让她也过来吃饭。” 徐书文见火盆里的火势趋于灭绝,只剩一两朵小火花。他心里没由来的得到了一丝的舒缓。可能是因为烧书,亦或者是得到了妻子的谅解。在心情变好的同时,他好整以暇的问道。 “娘?” “她说见不惯徐从,这会应该躲到佛堂里烧香拜佛去了。” 田慧兰想了一下,回道。 自从徐老太太去上阳观敬香回来之后,就请附近寺庙高僧在徐宅开设了一间佛堂用以供奉祭拜。 吃斋念佛已经是老太太的常态了。 “我过去叫她。” 田慧兰朝屋子外走去。 “不用了,我叫娘。” “你去盛饭吧。” 徐书文拦住了田慧兰,自言道。 新收的麦子碾成面粉后,蕴有一股特殊的香气。这股香气是日光照在地脉上,被麦子饱和吸收后,所酝酿而出的气息。 如酒香一样,未入深巷,便已闻香。 香气随蒸笼馒头里的白汽一同逸散开来,扬撒在了徐家堡子的四面八方。行走的乡人闻到这股香,都加紧步伐往回赶,口腔内慢慢蓄满了津液。哪怕再贫穷、再破落的家庭,正值麦子丰收的季节,亦能吃上几顿白面馒头。 戏班子就是追逐这股香气来到了徐家堡子。 地方庙会的举办时间并不相同,间隔大的,甚至能差了近两个月。而追溯庙会究竟为何偏偏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在此处开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无论哪个回答都比不上在田间地头里割麦的乡人的回答。 他们清楚的知道,在自己割麦晒麦碾麦后的闲余时光,本村的庙会便来了。他们一年也就这一两次手里头宽敞,能给自己家置办点家当。 赶庙会的商贩精准的计算过每一地麦子熟成后的时间差异。 有的地方麦子早熟,有的地方麦子晚熟。大概是西边比东边早熟,南边比北边早熟。徐家堡子位于塬坡,这里日光足,麦子熟成的时间比其他地界早一些。所以开办庙会的时间较其他地方亦能早一些。 徐三儿请了做红白事的厨师给戏班子做菜。 每一个人封了一个红包。 “徐老爷你是个畅快人,放心,三天的戏而已,我们保管不重样,不掉链子,给你办的妥妥的……” 戏班子名字叫天和戏班。 戏班主姓周。 他掂量了一下手中的红包,知道了轻重后,拍着胸口保证道。 “呶,这是我给令郎封的红包。” “令郎看面相今后会大富大贵,是个惹人怜爱的俊公子……” 周班主吃席面的时候,借口上了一个厕所,在回来之前的空档,他另找红纸当喜包,封了一些钱。回来之后,就将其递给cao办宴席的主家。 “这使不得。” “我们请周班主您来唱戏,是劳累您,您给我家老二封喜包这算个什么事天底下没这样的道理。” 徐三儿没收红包,摆手拒绝。 他和天和戏班的人没见面过几次,不是熟人。主家给戏班子封红包,是规矩。意在让之后的表演卖力一些。但戏班主给栓子封红包就不太合适了。 “我们行走江湖,做生意的,最讲究信义和规矩……。” “徐老爷此次以盛宴款待了我们,又给了我们红包。令郎天庭饱满,今后定是大富大贵之人,我啊,给令郎红包,是打着给我们这下九流的人添福的打算。” “结一个善缘!” 周班主给徐三儿做了一个揖,接着将红包一折,将其塞到了婴孩的襁褓里。 他用手逗弄了栓子两下,然后喊身边的小厮取来一根朱笔。 “这是凤仙花涂的染料,没什么毒。” 他给徐三儿说了一句,然后用朱笔给栓子眉心点了一个红点。 “这是一个吉祥痣。” “我家乡的人说啊,这点了吉祥痣的孩子,能一辈子平平安安……,不出什么大事……” 他将朱笔还给小厮,拱了拱手,笑道。 吉祥痣的寓意,徐三儿和黄英子还是懂得。 他们起身,也给周班主道了声谢。 “周班主,我央求你一个事……” “这头胎的孩子容易夭折,我想请您做他的师傅,待他长大后,要是想学戏了,就跟你学戏,学费我们会交的,要是不想,咱们搭条线,多个门路,今后也多个照应……” “收了我这孩子,拜师费和四时节礼也一定奉上。” 黄英子望着怀里的栓子,心一横,下定主意,对周班主求情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