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期末考试 (第2/2页)
用周日休息家访,走了半天才到。他父母都在家。看到老师来了,李梅害羞的跑了,成绩倒数第一,自知杜明的她以为老师来家告状了。沅鸿跟她父母寒暄过后进入正题。沅鸿说,李梅这个孩子,人品很好,很善良,尊重两个字做得很好,也很活泼可爱。学习上暂时落后了点,但学习劲头还是很足的。相信通过努力,期末会有很大的进步。 家长很老实,也没有多话,但感激是真的,走时硬是要送一只母鸡给他。沅鸿内心交战,考虑再三,还是收了。她父母真情实意,不收都不好意思,收了也会让孩子感觉更亲近。家访后,李梅对老师态度变了,学习更认真。随着两次孩子家访的成功,孩子们也不怕老师了,因为沅鸿不是告状老师。 期末如期而至。沅鸿却在省府东湖省师范大学搞自考本科的论文答辩。沅鸿在大学就报考了本科汉语言文学自考,文化科目在毕业时都过了,最差的古代汉语六十分,现代汉语也六十分,足够他在同学中自豪了很久,因为没多考一分,没多浪费一分。沅鸿其余科目还是很不错的,除了电影文学八十三分,其余都在九十分以上。但论文答辩还是没来得及答辩。 在毕业时报了名,考虑到在家里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他选了个《红楼梦》上的题目,“试论贾探春的世俗”。暑假里边,沅鸿把《红楼梦》又整体看了一遍,把相关章节折出来,反复研究了十七变,趴在沅鸿家二楼写下了这篇5000字的论文。用信纸抄好寄给了指定的老师。可寄出后却石沉大海。同在到了10月份,他实在沉不住气了,跑到同在夷化县的大学同班同学去问,他说已经打回来改过两次了。沅鸿只好叹气,自己的肯定是没过,可能是论文太糟糕了吧。没有参考资料,就是自己的胡言乱语。在沅鸿彻底死心后却意外的接到了师大来信,通知他一个农历十二月十四去师大答辩。沅鸿又从失望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自豪狂喜,居然没发回来重改,这是一种荣誉。 按着师大的要求,沅鸿如期去答辩。沅鸿找到了初中同学后来在师大考研的康里温同学。里温究竟来了一段时间,居然知道他的答辩老师,先天下午,在里温的带领下,沅鸿买了几斤水果来到了答辩导师家。跟答辩导师交流了一下。导师问是自己写的吗。沅鸿忙说自己写的,写得不好,在夷化县边远乡镇,没有参考资料,只有一本《红楼梦》,请导师多关照。导师说自己写的就好,明天好好答。沅鸿究竟入世不久见识不多,以为没多少效果,倒是里温认为导师很好,明天肯定没问题。 第二天沅鸿怀着忐忑的心走进答辩室,已经坐了十多位学生,后面陆陆续续来了十来位,到正式开始总共有三十来位学生。导师主持好几个题目的答辩,把沅鸿这个题目的六位同学放第一组,他前面两位。导师提三个问题,对每个人提的问题不同,导师反驳前面两个人的观点与沅鸿的相同,沅鸿就放心了,也清楚自己最终没有被发回来的原因。等到沅鸿回答问题时,沅鸿介绍了自己的写作情况,“我是来自夷化县边远乡镇的,只有一本书,没有参考资料,在反复的研读中写出来的。因为没有参考资料,如果与前人观点重复,敬请老师谅解。”导师点点头,微笑着说:“既然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很不容易,那我就提三个简单的问题……”沅鸿一个一个问题按自己的真实理解回答了。导师没说什么。结束后就可离开。沅鸿心里没多少底,但也只好回来等消息。 回来是第三天,开始已经结束成绩已经出来了。回校遇到的第一个人是刘英的mama游美丽老师。游老师第一句话就是:“恭喜你啊,语文全镇第一。前一百名学生你班占12人。如果数学考得好点,你们班学生会有20人进入前一百名的。”沅鸿彻底石化在那里,巨大的喜悦冲刺着脑壳,第一名?他反问游老师,游老师点点头,“我还骗你?我小孩全镇第六,全班第三。刚回来去我那吃点饭。”沅鸿又是一愣,全班第三,全镇第六?那岂不是前十名至少有三个?沅鸿赶忙问下,全镇前十多少,全镇前二十多少?这又是一个惊讶的数字,全镇前十名四个,前二十名七个。全镇17个班级,这可是真的了不得了。 沅鸿不知本校其余班情况,连忙问:“其余班怎么样?”游老师说:“别说了,老实人有好报。当初听学校的没择班,谁知当领导的有特权,有人换班了。我们当时也很气愤,但学校说是班主任自己换的,学校不知道,所以我就没闹了。谁知考试其余三个班前五名没有一个名次,你们班数学第六也是学校第二个名次。前一百名学校加起来也才19个。据说那个换的学生连一百名都没进,伍松可是班级第一全镇第二呢。也据说个别班主任肠子都悔青了。你好啊,当时有大量,不吵不闹捡个宝。”沅鸿内心狂喜,但还是努力镇静,跟着游老师吃了饭,立马去看成绩去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全镇的第一弥补了所有的付出和所有的委屈。当初择班之痛,后来各种流言,在绝对的成绩和绝对实力面前不堪一击。全镇第一的语文和全班12个前一百名成了沅鸿最大的亮点。子虚中学下放后没有过前五名的名次,这次沅鸿成了第一个。扬眉吐气的感觉真好,沅鸿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