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四章 战事结束 (第2/2页)
劝服。 就得到了辽国聚集兵马到边境的消息。 “还好我行动的快,攻略的及时,这次仗打不下去了。”盛长柏庆幸道。 辽国兵马调动,还是比盛长柏预想的快了一些。 西夏的儿皇,可能是给辽国国主送礼了。 虽然西夏和辽国也交战过,但是在被辽国教训的老实之后,西夏就认可了辽国这个爸爸。 辽国看到西夏能牵制大周的力量,不是一个废物,也认下了这个儿子。 盛长柏一路行来,攻陷大城数座,小城十余座,击破敌军十数万,战果还是很辉煌的。 就算是捏去番兵的水分,盛长柏这次也斩首数万的党项兵,可以说是大周对西夏前有未有的大胜。 “契丹动员了多少兵力”盛长柏继续的问道。 “三十万不止。” “斯…”盛长柏吸气:“横山那边,战局如何” 西夏动员三十万党项兵要顷全国之力,但是契丹,只是为了救援一下西夏。 轻松就动员了三十万以上的军队,这个时候,契丹各方面还是比党项强太多了。 这次大周也是动用了倾国之力,才能欺负一些西夏。 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还是需要继续努力。 当然了这次大周的顷国之力,主要说的是经济层面,不能算是大周的军事潜力。 说倾国之力,是这次大周的粮草和物资,只能支持大周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军队作战。 虽然这次动用的是皇帝,这几年积攒下来的家底,没有额外朝百姓加税。 但就算没有向百姓加税,也影响到了民生。 因为战争增发徭役的原因,青壮都要当民夫,为大军转运物资。 西北的民生,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不至于腹背受敌,顾帅已经从横山撤兵。” “还是没有来得及吗”盛长柏嘀咕道。 时间还是紧迫了一点,大周这一次能出动的兵马也太少了一些,战力有些不够。 没有和契丹三十万大军相持一段时间的可能。 顾廷烨在横山的时间不够,没有修好防御设施,城池和关口没有修好,就没有在横山抵御,党项和契丹联军的可能。 横山方向可以说打了下来,也可以没有收回。 辽国的大军威胁之下,顾廷烨只能放弃掉这次的成果。 如果不是盛长柏开拓了数州之地的话。 大周这次出兵的效果,肯定就是杀伤了一些西夏兵,消耗了一些西夏的国力。 大周作为主动的一方,其实付出的更多,算经济帐的话,还是大周更亏。 就算辽国这次动兵,主要就是为了逼迫大周退兵,解西夏之围。 轻易不会交战,掀起战事。 毕竟辽国也不是没有敌人,北边的金人已经崛起。 一直对辽国的国土虎视眈眈,辽国对大周用兵。 看到可趁之机的话,金人不是不会在后面掏辽国一把。 但是顾廷烨要死守横山的话,辽国自然不愿意,大周占据天险。 西夏对大周丧失牵制力,辽国肯定不愿意看到。 完全有理由,有可能硬着头皮强上,陈兵胁迫,变成主动进攻。 顾廷烨退兵是无奈之举,也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秦州军也不是有进无退,也从黄河以北退了回来。 以后在这个方向,双方就是隔着黄河对峙。 “盛帅,此处可需要驻城,此处可需要修建堡寨” “各个番部的草场如何划分” “既然要军屯,在何处合适” 战争打完了之后,盛长柏更忙,本来盛长柏这个知州,只管理秦州一地。 秦州处在大周的统治下许久,一切都有惯例。 平常时候只需要照章办事就行。 就是盛长柏这个一州之地一把手,只要不颁发什么新的政令,平常也可以说是清闲。 但是现在不一样,会州,兰州等这些地方,已经有很长时间,都处于异族的统治之下,不能托管。 盛长柏打了这么大的地盘,拓入近千里。 这些地盘,现在都是军管状态,还是盛长柏管辖。 各种政令和大周当然都有不小的区别。 这些地盘之前是西夏的地盘,又刚刚经历过战争,只能说是百废待兴。 事无巨细,千头万绪,什么都需要盛长柏来处置。 不只是盛长柏自己忙,整个秦州的官吏,都是跟着盛长柏一块忙。 朝廷一时半会还派不来交接的人。 对于新归附之地的建制,都还没有确定。 所以盛长柏打下来的地盘,暂时也就丢给了盛长柏管理。 如果只是按面积来算的,这么大的地方,单分一路都不过分。 但是从经济,人口上来说,这些基础条件又远不够划分一路。 单是这个就够朝廷之上讨论许久。 另外一州之地要划分多大的地方,州制设置在哪里。 这些边境之地,是否有设军监的必要。 大周地方上的军,和州其实是一个级别的行政单位。 但是军这个行政单位,更多的是军事意义。 对于发展民政方面,基本可以忽略。 一州之内又准备划分几个县城,县城又设置在哪里。 朝廷决定这些事,需要时间,盛长柏也就只能一直代管着这些地方。 “盛郎,管家一直让你代管这些地方,可有让你在这新复之地,任上一任安抚使的意思” 时间已经过去一个月,朝廷还没有命令下来,所以海朝云问道。 为了做事方便,盛长柏暂时留在兰州原本的治所金城,太平了之后,盛长柏当然也是把老婆孩子,从秦州接了过来。 安抚使也是管理一路之地,跨入这个级别的话,盛长柏也算进入了高官的序列。 如果是之前的话,盛长柏资历太浅肯定没有资格。 但是在盛长柏开疆拓土的功劳之下,资历也就不成问题。 “咱们已经在西北待了三年,还是早些回汴梁吧,想要平定西北,现在的关键不在西北,在汴梁朝堂。” 盛长柏把海朝云接来西北已经三年。 如果单算盛长柏自己的话,加上西北这半年的战事,盛长柏已经在西北待了四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