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刘运昌求援 (第1/2页)
“洪昌,你哥和你嫂子走了几天了” 人最容易忽略身边的东西,对于王翠兰来说也一样。 也是刘运昌在家的时候,不觉得的这个大儿怎么好,但是刘运昌出门了之后,王翠兰就惦记了起来。 “这才三天,两个人在省城也才待了两天。” 第一天路上花费半天,到了省城安置下来也要半天,可以说是做不了事的。 “你说他们两个去省城有希望吗” “当然有希望,省城里面的医院,比咱们市里强多了。” 因为懂,刘洪昌也就比其他人更相信。 这方面毛病,大部分都是可以治愈的。 “这也到了两天了,你大哥也都不知道打个电话回来。”总之一下王翠兰就是不放心。 “刚到那天,他们不是打回来了电话报平安了吗,再过两天,再过两天他们就该回来了。” 两人出发的当天,刘洪昌就在食堂,接到了刘运昌打过来的电话,只是家里没电话,王翠兰没接到,没和刘运昌通话罢了。 “你大哥天天在家里的时候,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他们这样冷不丁一不在,我还有些不习惯。现在你去上班了之后,在家里吃饭我都是一个人。” “你要觉得一个人太孤单的话,那你中午就不要在家里做饭了,到饭点了你就来二食堂,到我们单位找我,我请你咱们一块吃大餐。晚上的话,我就不在食堂吃了,回来和你一起。”刘洪昌说道。 电视要早点安排了,老太太在家里有些无聊。 儿子儿媳妇都不在家,老太太无聊的更明显了一点。 “哪需要这样麻烦,你上班去吧,我自己在家里就行,晚上你和麦香该出去玩就出去玩,不用早回来陪我。” 王翠兰其实是一个开明的家长,挺好相处的一个人。 从来没有为其他人添过什么麻烦。 “没事,也就这几天,我们什么时候出去玩都行,过几天老大就该回来了。” 又陪着王翠兰聊了一会儿,也就到了刘洪昌的上班时间。 骑着自行车到了二食堂,从后门进去,把车停在了院子里。 二食堂有两个门,一个正门,那是正常的门市。 还有一个后门,后门带一个院子,平常职工进出,采买车辆进出都是走这边。 食堂买菜买rou的话,求一个新鲜,所以都是当天采买。 但是米,面,粮,油,一些能存放的干货,食堂都是大批量采购。 “刘师傅,主任找你,说是有电话找你。” 自行车刚停下,一个在搞院里卫生的大姐,就朝刘洪昌说道。 虽然刘洪昌不把姚国发放在眼里,态度随意。 但那是刘洪昌掌握了核心技术,有随意平等的底气。 这些搞清洁,做服务的大姐,对待姚国发还是有一定尊重的。 虽然一个食堂主任的权利不大,也没有无故辞退职工的权利。 但是主任可以派活,活轻活重,干净埋汰,区别也是挺大的。 更不要说,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评级这些,食堂主任都有一定的话语权。 “好,我到办公室找他去。” 刘洪昌就准备去姚国发办公室,办走边想: “也是真的不能惦记,早上老娘刚惦记完,大儿马上就打来了电话,这波算是突出了一个母子连心。” “主任,是从省城打来的电话吗” “你坐这等着吧,是你大哥,我说你不在,他说等半个小时再打过来。” “那上一通电话过去多久了” “十几分钟了,你就在这等一下吧。”姚国发看了看手表说道。 刘洪昌也就在姚国发的对面坐了下来,然后找出来了今天的报纸来看。 这个年代,就是二食堂这么小的单位,也是会订阅各种报纸的。 本地的早报晚报,省里的各种报纸,全国性的报纸,订购的和大工厂大单位一样齐全。 “老姚,咱们单位有电视票吗” 两个人面对面的坐着,哪能不说话,刘洪昌刚好顺便问问。 “电视票多紧张啊,咱们单位怎么可能会有电视票。” 这个年代的有钱人是不多,但三百多块的电视机,已经不能算奢侈。 相比于电视机在本地的投放数量,能买的起电视机的人远远超出。 这年代人不用为买房攒钱,所以也就有消费能力。 电视票也就供不应求了。 “这不行啊,咱们单位的效益这么好,上面竟然连电视票都不给咱们分两张,这怎么行,老姚,你该去上面做做工作了。” 让姚国发去上面要电视票,是最正当的方式。 电视票要下来的话,不难分配。 从业务能力,从对单位的贡献,从经济能力各方面。 如果只有一张票的话,那也该是刘洪昌的。 “怎么,你想买电视机啊” “对。” “那你这段时间,好好工作,上面领导来视察的时候,你给好好表现一下,我帮你想想办法。” 姚国发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行,没问题,肯定不会给你丢脸。” 什么好好工作,说的好听,其实就是有各种领导来的时候,把菜做好一点。 帮着姚国发积累各单位的人脉。 二食堂除了接待各种的散客之外。 其实还有一方面业务,就是做婚宴,寿宴,满月宴等各种宴席。 但这各种宴席,二食堂愿意不愿意接待。 其实不在于顾客有没有需要,主要看二食堂愿意不愿意接单。 毕竟这是国营单位,没有业绩压力,盈利不是唯一目的。 便民才可以说二食堂开设的初衷。 因为办席开宴,就接待了不了普通顾客,二食堂不接各种宴席,也就成没人能指责的一件事。 所以能不能安排宴席这个事,全看二食堂自己定。 这期间也就有姚国发向各方卖好、赚人情的机会。 当然了,姚国发一个人也干不成事,也要看二食堂的职工,愿不愿意干活。 做席面肯定要比接待一些散客,忙碌很多,劳累很多。 一般情况下,二食堂的三个掌勺师傅,都是不愿意接这种活的。 毕竟把这些力气省下来,下班之后去给人做一桌席,怎么也能赚个三块五块的。 现在刘洪昌答应下来这个事,算是双方的利益交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