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感受绝望 (第1/2页)
刘洪昌等何家找自己,一等就是等了半个月。 半个月的时间,何家其实没闲着。 老老少少全出动,用尽了各种能用的办法。 讲事实,摆困难,死缠烂打的想帮何文涛重回学校。 但是孩子被学校开除,哪户人家说起来都可怜。 何家的一番折腾,没有任何的成果。 对何文涛上学之事放弃了之后,何家才有功夫惦记孩子的事,考虑一家人的生存。 可能也是刘运昌的短暂输血,只能支持何家这么一段时间。 生存问题迫在眉睫,容不得何家继续考虑何文涛的前途。 最后何家找遍了各方,也就妇联的同志,平常最占女人的一方。 立场还比较偏向于,一家子老弱妇孺的何家。 毕竟这单位的主要责任,就是维护妇女的权利。 何家就请了妇联的干事找老刘家。 妇联的干事没找刘家其他人,直接就来了刘洪昌单位二食堂找孩子父亲刘洪昌。 先是找了食堂主任姚国发,在姚国发的陪同下,一块到后厨找的刘洪昌。 这时候处理事情就是这个风格。 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谁都懂,学生惹麻烦找老师,孩子惹事找家长,成年人出错找单位领导。 一般情况下,不到违法犯罪的情况下。 这些才是各个团体里面,对犯错者最有约束力的人。 只不过二食堂比较特殊,姚国发对刘洪昌没什么约束力。 妇联的干事,找姚国发压制刘洪昌的想法,肯定是达不成了。 “刘洪昌,谁是刘洪昌” 后厨一共就几个人,姚国发还陪在身边,妇联过的人,还这样不礼貌的随口叫喊。 明显就是听过了何家一面之词,对刘洪昌没什么好印象。 随便一想就知道,如果只听何家一边的解释,刘洪昌肯定就是一个渣男。 先入为主肯定没什么好印象。 “叫什么,叫什么,后厨重地,怎么什么人都能够进来了!” 理解是理解,但既然来人的态度不好,刘洪昌也不客气,直接呵斥了起来。 即使看到人是姚国发陪着来的,刘洪昌也没给面子。 不要说是刘洪昌,就是食堂的任何一个人,大概都会这么回。 毕竟食堂职工的工资是固定发的,干多干少完全不影响工资。 所食堂职工的习惯,从来都是不求着顾客来消费。 顾客爱来不来,可能更希望顾客不来。 不指望其他人,说话当然就比较硬气。 来二食堂的这些人,不管身份的高低,基本都是求这些食堂职工做事。 不管来的是什么级别的领导,对食堂职工的态度都可以说是不错。 像这种敢黑着脸来二食堂的,还是挺勇的。 遇见了这种人,食堂职工完全可以把人拉进黑名单不接待。 宁州一共没几家国营食堂的情况下,有一家食堂不接待,真的算是很大的不方便。 “我是区妇联的,我姓李。” 刘洪昌不给脸,妇联的黑脸中年妇女,亮出了自己的身份。 说实话这个身份,远不如派出所这样的执法部门能让人畏惧。 但是因为代表着官方的原因,也是能够糊住一些人。 “洪昌,这是区妇联的同志。”姚国发陪在旁边肯定道。 “妇联的怎么了,妇联的就可以随便进食堂后厨了吗,食堂后厨出了卫生问题,妇联这样的单位能负责了吗,这职责有些不对口吧” 看着中年妇女冷脸态度不好,刘洪昌也就说话阴阳了一点,表示自己不好欺负。 “何文慧是你前妻吗何文慧找我们了,说你们起了纠纷,对于孩子的抚养权这个问题,过来跟你沟通一下”妇联干事干事话的说道。 “我是孩子的爸爸,扶养孩子天经地义,自古以来都是爸爸养孩子,这有什么好沟通的。” “洪昌,既然人家同志已经过来了,你们还是沟通一下吧,去我的办公室说。” 看着食堂的大姐、大妈个个都是一脸八卦,准备看热闹,姚国发立马的站了出来做和事佬。 虽然来人只是妇联一个普通的干事,地位并不高于姚国发。 这单位也不是什么食堂的直接领导部门,但姚国发还是小心翼翼。 姚国发这个人有事业心,会考虑自己的政治前途,也就有了弱点。 会重重顾虑,谨小慎微,各方面都要小心的应付着。 毕竟有些人可能帮不上忙,但是要坏事很多时候都是一句话。 一不小心跟上面说几句不该说的话,姚国发本就渺茫的政治前途,可能就直接没有了。 如果真跟食堂职工一样,没有任何的追求,姚国发也就应该无所畏惧。 就是市里的一号二号来,也不用巴结。 刘洪昌没准备被食堂同事当热闹看,姚国发拉着自己,刘洪昌也就顺势跟着姚国发进了办公室。 刘洪昌首先在办公桌的对面坐下这个位置刘洪昌挺熟悉的,姓李的干事就自觉的坐在了刘洪昌对面。 姚国发搬了一把椅子,在侧面坐了下来,这明显就是要坐下旁听了。 这个时代就是这个程序,不全是姚国发喜欢热闹。 有外单位找上门了,作为单位领导,确实有了解详细的必要。 “说吧,要沟通什么” “何文慧说你们的孩子,生下来刚满月,就被你们家抢走了” 何家对这个事的看法,明显是跟老刘家有很大的区别。 “那怎么能是抢走了啊,那是他们家没照顾孩子的能力,她坐月子都是我大哥大嫂过去照顾的,现在孩子满月,我们家把孩子接回来,不是应该的吗” 刘洪昌其实也一样,解释的是自家在理。 人之本能,就会选择对自己有力的说法。 “这个事这个样吗” “不信你问我们主任,我们主任也了解我们两家的情况。” 刘洪昌说的话,起码有九分真,当然不怕姚国发否定。 “姚主任” “事情确实跟刘师傅说的一样。” “我还听说...” “...不相信你问我们主任。” 不管妇联的人怎么问,刘洪昌都是一句不信问我们领导。 从第三方的嘴里说出来,总是要比本人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