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有了压力 (第1/2页)
“你先去看看,过的去的话,我趁着休息的时候,带你嫂子去看看去。” 没有专业的中介,刘洪昌也不用自己跑,可以让六子帮着去做一下中介该做的工作。 “哥,你真的要买一座院子啊,你们家已经住挺宽敞了啊。就咱们能看到的这些人,有几家跟你们家一样,自己一家住那么大的院子啊。” 六子对于刘洪昌想要一座大院,起码要一座两进的想法,一直理解不了。 这年代也算到了又一个人口爆炸,住房紧张的时候。 之前的年代,从五六十年代开始鼓励生育,一家都有四五六七八个孩子。 孩子的时候,男孩一张床,女孩一张床,睡多少孩子都没问题,这年代人不会觉得有什么接受不了。 但到了这个时候,这些多孩子的家庭。 就算一点的孩子,基本也都到了成年的时候。 结婚之后又有邻三代,三代同堂当然很幸福。 但是年轻人成家之后,如果单位没有分房。 兄弟姐妹各自成家之后,还挤在一块住,房子是真的紧张。 能有一个房间就算宽敞,更多的是,一家三四口人只能住半个房间,一个隔断。 刘洪昌这种,一家子住一个院子,每个家还有一间屋住的,依然可以算是高标准。 “不是跟你过了吗,我们家人口越来越多,马上就住不开了,万事都要想在前面,等住不开了之后再去找房子,那还来得及吗” “哥,不能是因为我和燕住了你的木屋,你们家才住不开的吧,要不我去租个房子住,把木屋给你腾出来得了。” 六子这个人,就是有钱了之后,心也没有多大。 没跟之前刘洪昌一样,非要异想开。 要找一个长的漂亮,文化又高的姑娘做老婆。 娶的就是二食堂的职工,食堂服务员燕。 燕其实是一个挺抢手的姑娘,长的不赖,性格挺好,有正式工作。 基本也相当于杨麦香未婚前的档次。 都算上婚恋市场上的香饽饽。 六子也是靠着嘴皮子利索,手艺好家底又厚。 在这年代人家长看来,是一个值得依靠的伙,才成功拿下了燕。 结婚了之后,六子自然也面临着住房的问题。 跟着刘洪昌赚的钱,六子支援了家里一部分。 结婚的时候,大办了一场,又买了各种家电,甚至花了一千多块钱,买了一台熊猫牌彩电,也就把钱造去了不少。 剩下的钱,六子倒不至于买不起几间房子。 但既没有买房的概念,也不想买房,只想做梦单位分房。 有免费的楼房住,谁愿意花钱买土气的平房。 等着分房的六子,结婚后就跟父母挤在了一起住。 看六子是这个情况,刘洪昌就是把何家那边的木屋,借给了六子夫妻两个住。 这屋子不管是建的时候,还是二次修的时候,六子都没少出力。 现在一直空着,让六子住一住,也算六子没白白付出。 “跟那木屋有什么关系,你觉得我们一家四口去住那木屋,能比我们住在老刘家更宽敞吗” 而且在王翠兰偏心刘洪昌的情况下。 刘洪昌也没有想过,抛开老太太,自己单独住。 要出去住,肯定还要带着王翠兰。 老刘家的房子,按着刘洪昌去世老爹的安排。 本来是正房一个儿子住,东屋一个儿子住。 但刘运昌怎么也不至于,非要跟刘运昌分这个房子。 两兄弟一直在一起住,就准备留给刘运昌了。 “哥你这的也是,木屋也就住夫妻两口子比较合适。那我这几下班之后,就多跑跑,抓点紧,赶紧的把院子的情况都给你落实了。” “也不要只为我忙,你出去了问房子,有院子往外卖的话,你也可以给自己看看。不是哥的房子,不愿意一直给你住。只是那房子还是太,迟早是要不够你住的。” 刘洪昌还是顺嘴提醒了六子,可以给自己买一套房子。 不过也就是顺便一,六子买不买的,刘洪昌真不强求。 “哥,一座大院子,怎么都要大几千块,这么多的钱,你真的就要买一座破院子啊。指不定什么时候,咱们食堂或者嫂子的单位,就会给分房,这房子不就白买了吗” 六子的话,在这个年代,还是挺有道理的。 之前的老房子,这年代的人看来,都是破院子。 就比如老刘家的院子,房子不,院落很大,住着也很舒服,很方便。 但这一般人看来,老刘家屋子,是不如杨麦香娘家的三间楼房,更让人羡慕的。 时代因数,造成的观念问题,刘洪昌真不好帮六子改变。 如果是在京城的话,刘洪昌高低会拿出师傅的威望,要求六子买一套。 但是这北方城的房子,没什么可升值的空间。 现在买和晚十年买,价格不会差太多。 而且现在房子基础的价格还不低,这年代房子的地段,还不怎么值钱。 房子的价值,主要还是体现在人工和材料上面。 京城的房子不会太贵,但是宁州的房子也不会太便宜,远还没有以后,几十倍的差距。 在这个年代看来,买房确实是一个钱多烧的慌的事。 国营二食堂,其实不是没有分房的可能。 自己建不起房子,但是上级单位肯定是要建房的。 二食堂这种下属单位,属于后娘养的,各种福利都是排在最后。 如果一直有分房政策的话,等到最后肯定是分到的。 只是取消分房,和国营单位下岗,是这年代的人,是怎么都想不到的事。 “现在两边都一点想要建房的消息没樱我们家哪里等得起。不就几千块钱吗,花了再去赚就行了,赚钱如果不是为了花,改善家里的生活品质,那还赚钱做什么。” 这年代的人还是传统,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都是喜欢存钱。 更多的人,还是觉得钱存在手里,比花出去了安心。 就是六子脑子比较灵活,也不例外。 “哥,现在外面可是越来越热闹了,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