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带队突围 (第1/2页)
满清的现代工业基础不行,武器装备自己都不够用。 花钱买的话,钱都赔给了各种毛子,没有钱,自己仿造技术又不行,生产能力也有限。 所以朱传文干掉了日子之后,也挺节俭。 能舔的包绝对要舔,进旅顺城之后,朱传文就进入了“吃鸡”模式。 摸到夏元璋家里的时候,朱传文已经收集到五把日子的三十式步枪。 和两把毛子的莫辛纳甘M1891式步枪,还扒了一套毛子的皮肤,以后总用得上。 毛子这款枪算是一款经典款的现代步枪。 单兵装备的话,肯定是毛子的要更优秀一点,7.62毫米的口径,杀伤力也足够。 但是因为着国际内外的各种政治原因。 小日子又是主动挑事的一方,首先干掉毛子军舰和火炮的情况下,毛子步兵也只能是一场溃败。 “砰砰砰!” 摸到夏元璋家之后,为了不过于惊吓到夏家人,朱传文还是先选择了先敲门礼貌一下。 夏家一家人都躲了起来瑟瑟发抖,没有给予朱传文回应,朱传文才翻墙进去了夏家,看着紧闭的门窗,把信顺着门缝塞了进去,才对屋里喊道: “有人没有,我是受夏掌柜请托接家眷出城的,有人就应上一声,我这里有夏掌柜的亲笔书信。” “好汉,你怎么穿着一身日子军装” 等了一些时间,屋里才传来一位中年妇女的声音。 “说来话长,没时间解释,你们收拾一下,就跟我走吧,晚了就出不了城了。” 房门打开之后,朱传文才发现,夏元璋一家,人口还挺不少,一对老夫妇,是夏元璋的岳父岳母。 一位中年妇女是夏元璋的媳妇,一对十岁左右的孩子,是夏元璋的儿女。 “怎么走啊,外面到处都是日子和毛子兵”中年妇女惊恐的说道。 “套上马车,跟着我就行了,搏一搏还有一条命,留在旅顺你们应该知道是什么下场,旅顺城之前怎么空的,你们应该知道。” 旅顺十年前就被日子屠了一次,对日子的暴行,没太多人比旅顺人认识的更深刻。 “我们套车。”夏元璋岳父李老汉,客服了心里的恐惧之后回道。 “毛子溃兵都往西门去了,咱们也从西门出去,从小路走。” 旅顺城的人,经历过一次日子进城,对后果认识的也就很清楚。 想要逃命的不是一个两个人。 被围城之后能早离开的人,早已经趁早跑路。 就是被日毛交战,困在城里的人,也很有一部分,没有坐以待毙,准备趁乱混出城去。 所以朱传文也不算势单力孤,越往西走,汇聚的难民也就越多。 不是所有人都跟夏家一样,只有老弱妇孺。 “好汉,前面有一队日子兵。” 这些难民里面,也混着一些青壮,手里拿着以老土炮为主的各种武器。 在目击看到朱传文干脆利落干掉两个日子,奇准的枪法之后,都自觉听从了朱传文的指挥。 一百多号人的逃难团伙,暂时以朱传文为首。 “愣着干什么,干了他们。” 因为对日子的成见,除了欣赏日子的艺术片之外,朱传文没正经学会日语。 想要浑水摸鱼,混入日子内部,肯定是混不成的。 所以见到日子之后,只能直接打,各种背后偷袭,正面硬刚。 也是经历了好几波日子的小队封锁,朱传文带着损失不小的难民团队,终于是杀出了旅顺城。 朱传文对于城内同胞的最后仁慈,就是用一路收集来的炸药,炸毁了城门,给日子封锁多造成一点麻烦。 “多谢好汉的救命之恩,还请留下名号,日后相见,定有回报。” 出城之后,难民之中为首的几人,纷纷对朱传文抱拳称谢。 “同是天涯沦落人,萍水相逢,名号就不必了,好不容易出了城,大伙都各自逃命去吧。” 虽然这确实是一个打算响名头的机会,但是朱传文也不准备在东北插旗当胡子,这个名号也就报不得。 有的时候,名气大并不见得就是好事。 这么多人都知道朱传文干掉了不少日子,传扬开来,对老朱家也是一个麻烦。 毕竟很长时间之内,东北都会在日子和毛子的控制之下。 自己老爹的名号,倒是传的很广,北方几省之内,到处都有朱开山的传说。 已经成了说书人嘴里的故事。 在江湖上吃得开吃不开不说。 反正朱开山混的是连老家都回不去了。 “好汉,我们家当家的在何处”夏掌柜媳妇李淑芳问起来。 在朱传文的重点照顾一家,夏元璋的一家五口,到是保全了性命。 就是上了年纪的李老汉夫妇,除了有一些狼狈之外,也没什么大问题。 “在城南郊外,我带你们过去。” 说是朱传文带几个人过去,其实对旅顺附近,朱传文远不如几个人熟悉。 是被几个人指路,朱传文赶着马车,走了许多乡间小路,从城外饶了一圈,汇合了夏元璋和老朱家一家。 然后两家人就在旅顺郊外修整起来。 虽然老汉家里住宿条件一般,还挤了朱夏两家这么多人,当然有些艰苦。 但还是要比在山东赶路和海上坐船的时候,舒适太多。 等着旅顺、大连一带,日子和毛子交战告一段落。 火车正常通行之后,两家人才结伴进了大连,坐上向北发往元宝镇的火车。 朱家一家子本来就是,要去元宝镇投奔老爹朱开山。 夏元璋一家在旅顺的产业,在战火之下也化为了乌有。 夏元璋也只能跑到元宝镇,投奔自己的老爹。 虽然朱传文和夏元璋年龄差距不小,算是两代人,但是要去元宝镇啃老这一点,两个人不谋而合。 “娘,这东北的天气,也太冷了。” 坐火车就比较顺利了,没什么意外,没有天灾,没有人祸,两家人顺顺利利的就到了位于三江口的元宝镇。 在旅顺等待的一段时间,还是要比自己赶路更快。 就是耽搁这么长时间,已经进去了深秋,对于东北来说,早已经进入了天寒地冻的雪季。 老朱家一家子哪感受过东北的温度,传武第一个就骂骂咧咧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