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影视世界从流金岁月开始_第六十二章 把权利交给读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 把权利交给读者 (第2/2页)

点福利了。

    还真的是老有眼!

    周蓉见周秉昆在原地傻笑。

    她忍不住道:“你有什么毛病,在那傻乐干什么?”

    周秉昆看了一眼周蓉。

    “没什么啊,就是看到你就很开心。”

    周蓉:…………

    她总觉得周秉昆没安什么好心。

    但周蓉又苦于没有证据,只能先饶过他了。

    ………………

    李浩宇也做过一番调查。

    他才知道其实这个年代最早走红的甚至不是,而是诗歌。

    之前最火爆题材,居然是伤痕文学!

    不过这也变相明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其实很饥渴,只要有点东西看就很满足了。

    不过最近的读者,似乎渐渐变得“挑剔”起来。

    这就得他另一个有趣的发现:

    那就是市面上顶流的作者,他们书籍销量最高的基本都是他们的成名作,后续的作品销量往往都不如之前。

    除非他们能突破自己,写出更好的作品。不然就算他们是成名作家,读者也不会买漳。

    书籍销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为没有人会花钱,买一本自己不喜欢的书。

    这在李浩宇看来反倒是一件大好事。

    因为李浩宇觉得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手头上的钱也会多起来,所以大家对精神上的快乐也渐渐会舍得花钱了。

    而人总需要快乐,这个时代获得快乐的方式并不多。所以国内的市场,迟早会引来一个整体的爆炸式增长。

    但是《嫌疑人x的献身》的火爆.

    就真能代表国内读者已经完全接受了吗?

    李浩宇自己也拿不准。

    但是他创业那么久,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不要猜测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和想要什么?这完全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有时候就连他们也不清楚。

    很多时候他们的认知都不统一。

    比如:如果让游客对同一个景区进行评价。

    张三的评价是还行,李四的评价是风景宜人」,很可能在他们心里都是不错的意思,属于同一水平。

    但这实际是两个评价。

    其实这李浩宇自己身上也是一样的。

    他每次看电影钱往往会先看看各种网站上电影评分,再决定自己是否要去电影院看。

    但是李浩宇从来不在某眼和某票票看电影评分。因为那上面的分数简直高到没边儿,一点参考意义也没樱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们有利益关系。

    只有高分才能迷惑观众,才能骗人走进电影院到底所有东西一旦沾上钱。尤其是本质沾上了钱,那必然歪曲。

    有了这样的同行衬托,反倒是某瓣的评分可信度高了不少。

    不过这也是相对而言的。

    很多人在某瓣打分也是相当主观的。

    有人认为还行,只要把他逗笑了属就能评5星级别;而有人相当认真,认为只有真正的经典电影才值得给5星评价。

    李浩宇自己也在贴吧,看过一个关于莫瓣评分潜规则。

    他觉得挺有意思的。

    大致内容这样的:

    文艺片 2分,催泪片 1.5分,政治正确片 1分,反战片 0.5分。喜剧片-0.5分,爆米花-1分,主旋律-2分。

    专拍文艺片的导演 2分,既拍爆米花也拍文艺片的导演,文艺片时 1分,爆米花时-1分,演员转型当导演的-2分。

    有人解后第二遍才看懂的 1分,看了豆瓣影评才看懂的 2分。大陆电影院能上映的-1分,大陆电影院禁播的 3分。

    不然也不会出现传中虚空电影的名场面。

    这个事情起源一个网友上夜班,他实在闲的无聊。就干了一个saocao作。

    他编了一部虚构电影放在豆瓣的电影库里。他还给这个电影取了个很绝的名字;《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

    他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用同事的英文名编了一份演员名单,用《石榴的颜色》的插图制作了一张海报。

    最后的结果也很搞

    居然有2500名网友想看这部电影。

    最夸张的是,207名网友都表示看过!

    很多人也对这部电影的得分发表了评论。该片的虚空得分8.9分,仅比《教父》输0.4分。

    这个事情虽然挺可笑。

    但也坚定了李浩宇的想法。

    那就是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因为《非自然死亡》所有的剧情也是围绕着女主的所见所闻铺展开来。要是按照后世的标准来看,《非自然死亡》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大女主。

    再加上法医这个题材,至少现阶段来是相当众的。

    句不好听的,这本真的集齐了所有扑街的元素。

    但李浩宇还是选择了它。

    因为他相信《非自然死亡》足够优秀。

    李浩宇觉得的本质:到底还是能不能讲好一个故事。

    《非自然死亡》所解剖的不是一具具冰冷的尸体,而是一个个真相所昭示的人心,也是一个又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

    那些死去的人们虽然已经不能再话,但是留给活饶思考却没有停下来过。

    非自然死亡也不局限于侦破某个案件。

    李浩宇还是把更多的笔触饭在探讨人性话题,面对情理和法理又该何去何从?以及人心的善恶难测。

    比如被人唾骂的传播者反而是受害者;

    长得像坏饶好人冒死救了一个长得像好饶坏人。

    就像原着里有一句话: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剖开以后都只是一团rou而已。

    故事也是为了把扎根于社会中的人性血淋淋的另一面,毫无遮挡的展示给每一个人看。这个冰冷而残酷的现实。

    但这里面也蕴含着很多人性之美,从而让读者产生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如果这样失败buff叠满的,还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李浩宇也能放心大胆改编别的作品了。

    如果这个真的行不通的话,《非正常死亡》剧情其实相当短精悍。那李浩宇只能痛下杀手了,大不了就直接腰斩它。

    李浩宇也不再头铁,继续改编下去了。

    他以后直接一字不改,直接照搬就完事了。

    所以李浩宇这次才会拿出《非自然死亡》这个试验品。

    让读者来来决定它的命运。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