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佛祖粗心大意,唐僧又遇劫难 (第2/2页)
李玄奘听他语气和善,并无恶意,方才放下担忧,先谢过他的救命之恩。 于是这猎户笑道,“原来如此,我本姓刘,名伯钦,只在这山中,专以打些狼虎为生,捉些蛇虫过活。” “是以山中众兽见我前来,便吓得一哄而散,谁知竟恰好救得长老脱困。” “可见我和长老亦是有缘……” 两人正交谈间,又听到前面山坡,传来呼呼风响,刘伯钦悄悄竖起耳朵,仔细辨认片刻。 向李玄奘道,“那山猫不知道何故,又重新回来此地,怕是因为没处捕食,因此盯上了长老,连我都不再惧怕。” “长老在此等候些许时间,我先去捉拿那头山猫,再来重新与长老去我家中,管待长老。” 刘伯钦嘱咐这法师坐在此间,勿要走动,自己执了钢叉,踏步冲向前头山坡。 谁知没走几步,就已看到一头斑斓猛虎现出了身影,迈动步伐,向刘伯钦迎来。 那山君背上,坐着一个笑靥如花,娇小玲珑的小小女童,正是长乐公主。 刘伯钦并不识得,长乐公主究竟是谁,见公主坐在猛虎背上,也惊得目瞠口呆。 他虽本领非常,可以驱虎赶豹,杀蛇捕鹰,哪里见过,能降龙伏虎的真人? 长乐公主驱虎来到李玄奘,刘伯钦两人身前不远站定身子,笑意吟吟道,“原来取经的和尚,此番却无需本公主搭救。” “另有人抢先一步,救了你的性命?” 李玄奘听了长乐公主打趣,不由面红耳赤,嘴唇蠕动,却不知如何反驳。 刘伯钦听公主言语,似乎和长老相熟,不觉出声询问道,“你这奇怪女童,又是哪里来的公主?” 他虽是山中猎户,亦有自己际遇,知晓世间多有奇异之事,因此不敢对公主怠慢。 长乐公主瞧了刘伯钦一眼,蓦然抿嘴笑道,“小太保,五指山老猿可曾安好?” 刘伯钦悚然一惊,眸中突然露出不可思议神色,反问公主道,“公主亦知那五指山老猿矣?” 长乐公主坐在猛虎背上,嘻嘻一笑,手指李玄奘道,“皇叔你可还曾记得。” “我和你所说,为庇护你能够成功取得真经,灵山大雷音寺,早已经安排三位徒弟一事?” 刘伯钦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以,李玄奘却神色一动,心中隐隐有所领悟。 果然听到公主道,“那五指山下镇压的老猿,便是皇叔你的第一个徒弟。” 祂一口一个“皇叔”,李玄奘并不敢当真,连声推辞不已,刘伯钦却信以为真。 赞叹不已道,“不意长老,出家以前,竟是皇叔,山野之人,不知礼仪。” “还望皇叔长老勿要见怪……” 长乐公主见刘伯钦如此,只是在猛虎背上笑得直打滚。 李玄奘见公主无赖,不得不向刘伯钦解释,自己因奉了天子李世民圣旨,前往西天取经。 才蒙皇恩,被天子认作御弟,录入皇家宗室,而长乐公主则是天子嫡长女。 因此算起身份,祂才叫自己一声“皇叔”。 刘伯钦急忙更改称呼道,“原不是皇叔长老,而是御弟长老,同样亦是皇家贵人。” “我家就在不远处,如若能够邀请你们两位贵人,降尊纡贵光临,实乃是三生有幸。” 李玄奘走了半天山路,早饿得前胸贴后背,哪里还有多少力气,继续赶路。 可怜他坐骑,又因长乐公主所骑猛虎,吓得四股战战,屁滚尿流走动不得。 因此长乐公主飞身下了虎背,让他坐在猛虎背上,自己又纵身跳上马背。 说也奇怪,这失魂落魄的马匹,只待长乐公主坐了它身上,便突的生出胆气。 晃悠着四肢,慢慢跟随在猛虎身后,由刘伯钦带头,一起赶往刘伯钦家中。 途中刘伯钦想起长乐公主,提及五指山老猿一事,便弱弱问道,“公主果真识得那五指山老猿?” 李玄奘不知所谓“五指山老猿”,只知长乐公主说过,祂乃是自己的第一个徒弟,因此也竖耳倾听。 长乐公主微微一怔,脸上掠过一缕缅怀神色,却不答反问道,“小太保如何知道那老猿?” 刘伯钦见公主小小年纪,却称呼自己“小太保”,只是知祂能能骑虎而行,必定是神通广大的真人。 因此恭声答道,“我年幼之时,就已跟随父亲一起在山中打猎,来往各座山头。” “有一次先父带着我,一同追赶一只山猫,穿山越岭,突听得有人唤我父亲姓名。” “我父带我杀了那山猫后,又领着我,一同去见过被压在五指山下的老猿。” 刘伯钦和李玄奘,长乐公主两人一边赶路,一边向两人说起,五指山老猿之事。 有分教,“细说英雄前事,又见心猿脱身。” 不知刘伯钦和五指山下老猿,有何交情,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