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萝降世_第四十七章:殿上僧妖大战,悟空坐视不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殿上僧妖大战,悟空坐视不理 (第2/2页)

使了一个法术,让这呆子注意到人群里头黄袍怪。

    心里不住冷笑道,“活该你这呆子倒霉,正好让你看看,俺老孙的手段。”

    呆子还在心满意得,虚睨四顾,不想忽见宝象国文武大臣中,有一个熟悉面孔。

    不是别的什么人,竟是牠在黑松林探路时,曾经被擒的碗子山波月洞魔王。

    猪八戒想起被擒遭遇,先是心里一惊,刚想要转身逃跑,接着又想到眼下情况。

    不仅师父李玄奘长老在侧,连大师兄孙悟空,还有三师弟沙悟净也在一旁。

    便觉得心里头胆气肥壮,擎着九齿钉耙,冲入人群中,向黄袍怪举头奋力一筑。

    同时嘴里还大叫道,“好你个魔王,居然敢在这里变幻身躯,哄你家猪爷爷我呢?”

    黄袍怪看到猪八戒举着九齿钉耙,飞身扑来,已知不妙,再看着呆子恶狠狠,穷凶恶极模样。

    手里九齿钉耙也是当头击落,恨不得在自己身上,筑出几个血流如注伤口。

    急忙拎出明晃晃的追魂取命刀,架住猪八戒九齿钉耙,和猪八戒交战。

    一个是二十八星宿,奎木狼下界为妖;一个是天河水军元帅,遭罪被贬投猪胎。

    一个是遭遇孙悟空暗算,猝手不及,孤身迎战敌人;一个是猛然见到仇人,分外眼红,想要隐藏被擒一事。

    牠们两个竟在宝象国王宫大殿上,手持着锋锐神兵利器,你来我往战个不停。

    宝象国国王,还有李玄奘长老,以及两班文武大臣,全都是凡夫俗子。

    看到两个死敌在这里斗个你死我活,全都吓得面无土色,战战兢兢不敢动弹。

    沙悟净看地稀奇,同时心里也暗觉奇怪,牠看的分明,几个回合之间,二师兄已落入下风,不是那个魔王对手。

    沙师弟不明白二师兄猪八戒,何时能够看破虚妄,辨别出魔王的真身。

    而且还突然勇气无双,竟然敢孤身迎战魔王?

    牠目光微微一转,悄悄瞥一眼身旁启动看戏模样的孙悟空,暗忖莫非是大师兄作祟?

    孙悟空也看见猪八戒手软脚乱,九齿钉耙难遮拦,不敌黄袍怪的情况。

    只是祂有意让猪八戒吃一些苦头,因此并没有在这呆子陷入危机时刻,立即出手对付黄袍怪。

    看官,后世《西游记》解读里,有无数阴谋论,其中最喜猪八戒放水论。

    有那些满口雌黄,迎合众人眼球的,都说什么猪八戒实力,远在孙悟空之上。

    只是牠一心想要隐藏实力,因此在西行路上,看似处处受制,总是一副小丑模样。

    其实却是大佬行为。

    真真是好好笑也!

    你道猪八戒,如何会是黄袍怪对手?《西游记》有言在先,孙悟空被唐三藏赶跑以后。

    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个加起来,还有保佑唐三藏的护法诸神在一旁协助,也只战了三十回合。

    后来猪沙师兄弟两个在宝象国国王面前,立下豪情壮志,要联手降妖除魔。

    却不想和黄袍怪只战八九个回合,就败下阵来,还连累了沙悟净被黄袍怪捉走。

    “若论赌手段,莫说两个和尚,就是二十个,也敌不过那妖精。”写的明明白白。

    有些人却故意熟视无睹。

    孙悟空也是听“诸天穿梭者”无意中说起,后世那些笑谈,因此对八戒有些意见。

    再加上这呆子还不知好歹,时常在私底下撺唆沙悟净,要和自己作对。

    甚至动辄暗自诋毁自己,看不到自己身影时,把“弼马温”三个字挂在嘴边。

    因此孙悟空在黑松林中找到猪八戒时,听了猪八戒满口胡言,便起心思。

    要在宝象国王宫大殿,让猪八戒独自迎战黄袍怪,让牠知道黄袍怪的厉害。

    也让猪八戒吃苦头。

    猪八戒被黄袍怪杀得难以招架,才想起来魔王凶焰滔天,急忙向孙悟空呼救道,“师兄救我则个。”

    这呆子不知孙悟空心思,看孙悟空把双手笼在胸前,一副笑意吟吟模样。

    心里一咯噔,不明白孙悟空为何如此淡然,仿佛对自己这个二师弟身死存亡,浑不在意的做派?

    牠望见孙悟空双眸阴冷目光,仿佛击杀白骨夫人之时,冷漠无双势态。

    更是吃惊不已。

    幸好沙悟净听到猪八戒呼救后,老老实实拎着降妖宝杖,来助二师兄战黄袍怪。

    黄袍怪战败猪八戒,正欲转身就跑,哪想到沙悟净不畏生死,拦住自己去路。

    牠心里恼怒,拎起追魂取命刀,杀得沙悟净满头大汗,心里叫苦不迭。

    这魔王先后战胜猪八戒,沙悟净,也不惧师兄弟两个联手,只是恐惧一旁并未出手的齐天大圣。

    牠目光偶尔一接触到孙悟空嘴角冷笑,手上十分力气,顿时先没了七分。

    所以猪八戒和沙悟净,才得以保全性命。

    这正是,“八戒几分本领,魔王才是放水。”

    毕竟不知孙悟空何时出手来战黄袍怪,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