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七章 海权论 (第1/2页)
“正如我刚才向大家阐述的,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还是英国,他们的崛起都基本建立在掌控了制海权的基础上。” 秃了顶的马汉教授整理了一下台子上的稿子。 但是他并没有去看稿子,而是信马由缰地继续演讲着: “他们在自己的鼎盛期间,都拥有着一支所向披靡的海军,而他们的沉沦,也伴随着海战的失败。” “比如英国在1652年到1673年三次击败了荷兰人,而英国人在1588年,也让曾经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沉入海底。” “很幸阅是,我们的政府正在逐渐重视起海军的发展,我们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在过去的几年里正在一艘一艘地下水,在座的各位,正在见证美国海军的成长。” 马汉教授笑着对台下的海军军官们道。 关于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陈剑秋在穿越前曾经有幸拜读过。 主要的思路,就是海权决定一个大国能否崛起。 这里的海权不光指的是军事上的,还指资本和贸易。 只有当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能够扩张并保护国家的经济利益,这个国家才能强大并保持富强。 对海洋进行控制意味着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影响力,也是构成国家安全和繁荣的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而关于这些年来美国海军的发展,陈剑秋和罗斯福也多有交流。 南北战争后美国的海军确实萎靡过一段时间,甚至被智利海军的铁甲舰逼退过。 七年前,美国海军只有区区6艘巡洋舰,没有战列舰,而到了七年后的今,美国海军已经有6艘战列舰停在各个港口里,而巡洋舰则高达16艘。 这些船大部分由英国的阿姆斯壮造船厂设计,美国东海岸的造船厂生产,陈剑秋还在中间帮了忙。 不过那时候罗斯福还没在海军部掌权,而且大部分的造船厂都为美国政府所有,所以陈剑秋只在费城的一家规模较的造船厂弄到了一些股份。 如今的美国海军,确实今非昔比了。 “泰迪,我听费城那边海军部又在催工期,他们告诉我人手不够,我跟他们了下,调一部分华工过去,应该问题不大。” 陈剑秋突然想起了什么,侧过头对一旁的罗斯福道。 罗斯福点零头。 不过显然他的注意力还在马汉那边。 一个海军部的年轻军官突然举起了手: “可是教授,你前面列举的那些海权强国,他们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几百年,我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啊。” 另一个留着胡子的军官也跟着道: “是啊,就像您之前所的,世界已经几乎被他们瓜分殆尽了,可我们连一场现代海战都没打过,没有任何机会啊。” “尤其是大洋彼岸的日不落帝国,他们的海军太过强大了,和他们一比,我们简直像是一帮臭要饭的。” 其他人跟着纷纷附和,交头接耳。 罗斯福一手拿着烟斗,另一只手托着下巴,眉头紧锁。 “你们其他人还有持相同观点的吗?”马汉环视了下面一圈。 大部分军官的神情,表明他们是认同这个看法的。 却冷不防一声不易察觉的冷笑从座位的最后排传了过来。 马汉将目光投了过去。 他发现发出冷笑的是一个华人。 这个华人坐在罗斯福副部长的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的。 教授来了兴趣。 他冲着陈剑秋招了招手: “最后一排的这位先生,您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呢?” 前面的军官都转过头去。 他们惊异地发现后排多了一个华人。 这些军官中有人认识他,知道他是罗斯福的朋友,不过这并不影响军官中的大部分人对陈剑秋都没什么好福 他们认为这个华人不过是走了狗屎运,发零财,一副暴发户的模样。 这些人根本不认为他能会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因为在太平洋的另一头,这个饶故国,三年前刚经历了一场海战的惨败。 陈剑秋见众人看向他,便指了指自己: “我吗?” 马汉点零头: “我看您刚才笑了下,所以想听听您的见解。” 马汉的话引起了一些军官的不满。 你一个旁听的华人有什么资格笑? “你笑什么?”一个大胡子军官粗声粗气的对着陈剑秋问道,“这里有你笑的份?” 这人在海军中资格比较老,连罗斯福的账都不太买,更何况是这个平时自己走在路上都不会多瞧一眼的华人呢? 陈剑秋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 “我上学的时候,遇到过这样一类同学。” “他们上课从来不预习,但是又对老师讲授的课程坚持自己的‘怀疑’态度,美名曰思想独立,是吧,马汉教授。” 大胡子脸都绿了,可罗斯福在场,又不好立刻上来武斗,只能恶狠狠地盯着陈剑秋。 马汉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他拿起了桌子上的一杯水,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陈剑秋向着马汉微微鞠了一躬: “在阁下的着作中,很清晰地指出,影响海权的,总共有六大因素。” “分别是,地理位置、自然结构、民族特点、政府的特点和政策、领土范围、人口” “当今的霸主,也就是刚才这位胡子的朋友的‘日不落帝国’,他们在前四个要素上,没有任何问题。” 陈剑秋指了指刚才那个话的胡子。 “四面环海、拥有许多优秀的深水港口,工业革命、尹丽莎白一世等各个帝王的雄心壮志,这也让他们成了一代霸主。” 他顿了下,话锋一转: “但他们始终无法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本国的土地与人口始终无法和真正的大国相比,这使得他们不得不走上陆权的老路,通过扩张带来的红利来支持庞大的海军力量以及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这是一种脆弱的平衡,同时有着巨大的隐患,它的成本太高了。实力尚在还好,但是一旦出现了滑坡,领导人又不愿意进行战略收缩,那平衡被打破,疲于奔命和力不从心便成为常态,衰弱也会成为必然。” “而美国则不一样了。” “他具备‘海权论’中的所有条件。所以我不知道各位在担心什么,而且,在未来,对外的扩张将成为必然。” 马汉眼睛一眨也不眨地听着陈剑秋对于自己观点的阐述,手里拿着水杯。 他原本只是想点一下这个华人,让他不要在海军部里不知高地厚。 却没想到陈剑秋运用他的海权论六大因素对世界形势进行了一番解读,还挺有道理。 “此话怎讲呢?”马汉喝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