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二章 造化弄人 (第1/2页)
有道之世,必以厚生为本,而止于善…… 煌煌帝国在这些时日里经历的种种,虽未动摇国本,却也是千疮百孔,元气大伤。 南方楚越二州硝烟散尽,西北边疆便再次奏响了战争的号角。 三十万北虞铁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到半月,横扫凉州,锐不可当。 天疆诸国纷纷依附,为北虞提供大量马匹粮草,成为其最坚实的盟友。 据谛听坊在北境的探子回报,女帝秦素许诺攻下凉州后,不占一城一池,将所有土地平分诸国。 幅员几万里的凉州,堪称九州疆域之最。 虽半数为荒漠戈壁,渺无人烟,却也不乏水草肥美的富饶之地。 与之毗邻的天疆诸国,焉能不心动? 没了后顾之忧的北虞大军,五指成拳,集中全部精锐与东夏军队,对峙于凉蜀边境的黑水城。 大战一触即发! 而远在万里之外那位登基不久的圣人李阙,的确是一位有道仁君。 不仅免除了水患严重的唐洛二州三年赋税,更是鼓励迁徙至蜀地的楚州百姓开垦荒地。 规定蜀州荒芜田地,户给十五亩,有余力的不限顷亩,皆免三年租税。 并由朝廷供给牛、种、车粮,以资遣之,同时还大举修筑堤防,兴建水利…… 而此时的人间第一大城,神都城,已然恢复了昔日盛景。 由于泰州和蜀州的赈灾物资及时运抵,不仅缓解了数十万灾民的饥荒,神都城的含嘉仓也终于有了余粮。 最令人意外的,是唐洛二州的洪水,一夜之间竟悄无声息的褪去。 坊间传闻,说是当夜子时突然明光大作,天降神石于大河。 不仅镇住了水神河婆,使得肆虐洪水偃旗息鼓。 而且随着水位的下降,又多出上百万亩适合耕种的滩涂地。 景德皇帝为此在长乐宫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以此感谢上苍护佑东夏,泽被九州。 至于隐于乡野的妖族之祸,在以青冥学宫为首的人间修士们合力围剿之下,九州渐渐趋于太平。 尤其是梵镜幻泽一战,几乎荡平了中原几州复苏的妖族。 至于白山黑水之地和南境十万大山的隐秘,世俗王朝却鲜有人知。 恢复勃勃生机的神都城一时间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 仿佛又回到了“隆武之治”的那个辉煌时代。 此刻,在东夏皇城的长乐宫大朝会上,君臣却为一个人争得面红耳赤。 而这个人,也是新皇实行一系列仁政的真正幕后策划者。 李阙虽是君子仁风,敦厚善良,可惜作为一国之君,却显得魄力不足,优柔寡断。 比起他那个做事雷厉风行的胞弟,蜀王李禹似乎更适合做这个圣人。 加之久病不愈的身体,更是被繁重国事压得日渐油尽灯枯。 如此迫不及待地把姜婉儿接入宫,不仅是二人的海誓山盟,还有她的理政之能,犹胜当年的隆武皇帝。 刚一入宫,李阙便下旨册封姜婉儿为婕妤。 甚至不惜砍了十几个叫嚣“悖逆人伦”的御史台言官脑袋, 至此,朝野再无一人敢触逆龙鳞…… 最后连挑拨言官劝谏的右相严九龄,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只能在暗中徐徐图之! 好在圣人的身体每况愈下,不出几年,估计就得撒手人寰。 届时,除了蜀王李禹外,随便拥立一个李氏皇族的废物,严党便可继续把持朝政,稳居凤阁。 但今日大朝会上,圣人李阙当众宣布欲立姜婕妤为东夏皇后。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已然突破自己底线的严九龄,一改往日老持沉重的稳如泰山,与左仆射廉仲等人争得不可开交。 朝廷这一系列的新政和大胆举措,根本不可能是当今圣人的手笔。 曾为太子师的严相,太了解自己这个学生了。 他岂能不知背后是谁在运筹帷幄,指点江山。 看似密不透风的皇城之内,谁还没几双眼睛。 从姜婉儿进宫后,她的一举一动,皆在严党的视线中。 每日有多少奏章和九州抵报送进碧凝宫,甚至姜婉儿每餐吃了什么,严九龄都一清二楚。 此女如今还只是个品级不高的婕妤,一旦入主中宫坐上凤后之位,定会走到幕前,辅君参政。 那时,以神都第一奇女子的才干和手腕,加之安阳侯府的势力。 难保东夏王朝不会出现第二个北虞女帝! 最令严党恼火的是,如今中宫那位康氏,居然主动提出受让册宝凤印,退位让贤。 理由是至今未给皇室诞下子嗣,无颜面对李氏祖先,愿永居庵庙枯守佛灯,为圣人诵经念佛。 还有一个原因,令得严党如坐针毡,寝食难安。 姜婉儿已经有了两个月的身孕! 算算世间,刚好是她入皇陵的那段日子。 若日后真是诞下皇子,后果不堪设想。 朝堂一时间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寸步不让。 严党势力几乎占据了东夏朝堂半壁江山。 还有一部分诸如刑部尚书汪吉这样保持沉默的墙头草。 因此反对立姜婕妤为后的声音,自然也就占据了上峰。 不论廉仲等人如何据理力争,可有一件铁一般的事实摆在眼前,底气明显少了几分。 那便是姜婉儿曾是大行皇帝的嫔妃! 纳入宫中封为四妃九嫔之下的婕妤也就罢了,但一国之后,可就不同了。 皇后乃天下之母,世间女子典范,上承天运,下辅真龙,不论品格德行皆是万里挑一。 端坐龙椅上的景德皇帝,瞧着义愤填膺的衮衮诸公,也有些后悔自己太过着急。 此番可不是杀几个言官,就能让他们闭嘴的! 册立帝后,兹事体大,就算自己是一国之君,也不可能不顾朝臣们的反对,一意孤行。 这么做,也会让婉儿遭天下人唾弃。 郁结于心的景德皇帝剧烈地咳嗽了几声,忽然一口鲜血喷出,瞬时染红了了龙案上康皇后的“请罪奏疏”! 身旁的胖公公高涂,赶忙宣布散朝,扶着圣人回了碧凝宫。 幸好李阙身边还有寸步不离的大宗师鱼朝恩,以雄厚内力护住了圣人心脉,才不至于当场昏厥。 可惜,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武夫的气海和儒家的浩然真气,的确有着疗伤效果。 但对于凡人生老病死,却爱莫能助。 除非道宗丹师们那些玩意儿,才有可能白骨生rou,起死回生。 比如隆武皇帝之前服下仇九良进贡的丹药,便是后者从青冥太虚院顾重阳那里求来。 硬是让他从鬼门关饶了一圈后,转危为安。 谁能想到,他李氏皇族三百年气运被姜叔夜一朝散尽,再有大罗金丹,也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