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肃州太守 (第2/2页)
那些沙场上下来的兵打成那样?对了,今日怎么没看到他?” “哦,我叫他到后面采药去了。”秦望寻连忙道。 严泽君颔首,倒没有一定要见见元行阙,转而同秦望寻继续说了几句药坊的事情,并且邀请她到府中继续为那农妇治疗。秦望寻欣然应允,严泽君便告辞了。 送走严泽君的轿子,秦望寻返回屋内,就看到元行阙站在窗前默默目送那位太守大人。 “我常听人说,这位严太守在边关十年,是个明辨是非,仁义良善的好官。”秦望寻走到他身后道,“如今一见,果然所言非虚。” 元行阙回过头,嘴角噙着一丝微笑,道:“有此父母官,是我大齐之幸。” 秦望寻也笑起来,她平日不怎么笑,总给人清冷的感觉,但若一笑,便好似初春时节迎风开的花,花瓣柔软,落进人眼眸,化作一汪温情的春水。元行阙同她对视着,连眸光也不自觉的柔和。 药坊一如既往的忙碌,前一日送来的那位在山中不小心被毒蜘蛛咬到的病人到了晚间醒过来,刚醒就急着找自己的包袱,说要赶路。 元行阙将放在一旁的包袱递给他,可他根本拿不住,啪一声包袱掉在地上。秦望寻扶住他,道:“你身体还没恢复,四肢无力,急着活动不利于清去毒性,还是再歇两天吧。” “那还要多久?”他有些急躁地冲秦望寻吼。 秦望寻一如既往地平静,道:“约莫三天就行了。” 那人见秦望寻一旁还站着个面色不郁的元行阙,没再多说话,扭头看见自己的包袱摔在地上,里头的东西散了一地,赶紧捡起来紧紧抱在怀里。秦望寻奇怪地看着他的包袱,他的眼神闪烁了几下,缓缓从包中摸出一锭银子,递给秦望寻道:“这是药钱,多谢姑娘搭救。” 秦望寻接过银子掂量了一下,道:“不必这么多,我给你换些碎银子。”说着走出去。元行阙跟在她身后,但眼睛却望着那男人。那人跟元行阙对视了一眼,慌忙低下头。 元行阙若有所思地转回视线,皱了皱眉。 当夜,秦望寻听见元行阙悄悄起夜,没有点灯,似乎是摸去了前堂。半晌后他从前堂回到后房,一打开门就看见秦望寻站在门内,惊得他后撤半步。 “你在干什么?”元行阙问,想着她是不是梦游了。 “你又在干什么?”秦望寻皱眉道,目光望向元行阙怀中的包袱——那个赶路人的包袱。 元行阙转身关好门,一边点灯一边道:“别误会,我是今天在他包袱里看见了些不寻常的东西,所以找来看看。” “什么不寻常的东西?”秦望寻也觉得元行阙不会无缘无故做这种偷偷摸摸的事情,问道。 “今天他的包袱散开时,我看到了里面的纸簿上加盖着沙州官盐场的官印。”元行阙说着,从包袱中果然拿出一样东西,上面写着“齐景正十九年沙州官盐拾月”,翻开一看,是一本记录,写着当年十月沙州官盐的产盐量、运输线、入账额等等。 “有什么问题?”秦望寻看元行阙看得认真,问。 “首先,沙州官盐归朝廷直接管辖,每年年底都会有朝廷钦使来专门核对本年度的官盐经营情况,随后上报朝廷。而朝廷钦使,着官服,执官印,由沿途驿站派人护送。但你看那个人,像朝廷钦使吗?”元行阙抬眼看了看秦望寻,乌黑的眸中是认真的神色。 他接着道:“其次,沙州盐场只能产盐,不能卖盐,盐全部都要交给朝廷指派的贩盐机构来流通。我记得景正十九年河西地区上报的产盐量不多,那一年的盐价都因此整体上升,可你看这里的记录,当年的产盐量明明很饱和。最重要的是这条——两百石,走焉支山运往张掖。张掖根本没有官盐流通站,运到张掖去做什么?” “你的意思是?”秦望寻微微睁大了眼睛:“有人官盐私卖?从中牟利?” “古往今来,屡禁不止。”元行阙眸色沉了些,思绪不由自主回到那个繁华奢侈的帝都。只是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他想着,但没有说出口。 “这个人会是谁,为什么会有这些东西?”秦望寻问。 “他是往长安方向去的,或许是谁的密探。”元行阙道。 “会是朝廷的密探吗?”秦望寻猜测。 元行阙垂眸看着桌上的纸簿,没有回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