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春未残_第十八章 山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山崩 (第1/2页)

    九王府。

    高长珩今天回来得很晚,上官桐月吩咐厨房将饭菜热了又热,直到月上柳梢头,大门前才传来动静。

    进来的九王身上带着酒气,但人的脚步不算虚浮,看起来还很清醒。

    “怎么这个时候才回来?宫里有事吗?”上官桐月上前帮高长珩更衣,问。

    “父皇一时兴起摆了夜宴,叫五哥八哥和十一弟一起,哦,岳父大人也在。”高长珩揉了揉眉心,道。

    “父亲经常陪父皇一同宴饮。”上官桐月道,用眼神让春果将桌上的饭菜撤下去。后者会意,静悄悄地离开,顺便关上了房门。

    “今天宴会上,五哥和八哥又吵了起来。是为陇州李广将军班师回朝的嘉奖一事,吵得不可开交。”高长珩斜靠在榻上,眉宇之间颇有些疲惫,上官桐月乖巧地倚在他身边帮他揉着肩膀。

    “李广将军守住了河西十六州,功勋卓著,是应该嘉奖的,可是五哥和八哥为什么会吵起来?”上官桐月问。

    “五哥跟你一样,觉得李将军战功显赫,应当给予黄金千两,封邑百里,另外擢升为龙武神威大将军。”高长珩道。

    “我记得大将军正是武职之中最高级别,李将军也担当得起,五哥这个提议很不错啊?”上官桐月疑惑道。

    高长珩笑了两声,拍了拍她的手,道:“月儿,你还是太单纯,不懂朝堂这些事。龙武神威大将军固然是武职最高衔,可却是个没有兵权的荣衔,以往都是给那些无力再上战场且战功卓著的老将加的虚名,五哥这个提议,其实是明升暗降。”

    “原来如此,怪不得八哥不同意。”上官桐月道。

    “哦?你倒说说,八哥为什么不同意?”高长珩笑了。

    上官桐月想了想,道:“八哥肯定觉得李将军应该继续带兵,而不是坐着一个虚职。”

    “可是八哥跟李将军平素并不亲近,为什么要替他鸣不平呢?”高长珩挑眉继续问。

    上官桐月看着他的眼睛,恍然道:“原来李将军是八哥的人!”

    高长珩笑了笑,道:“李将军的确和纯贵妃母家有姻亲关系,但一直以来跟八哥本人不算亲近。八哥或许是想更进一步拉拢他也未可知,但他在父皇面前这么一插嘴,有些事情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你觉得父皇会怎么想?”

    上官桐月皱起眉,连手下的动作也不由自主地停下,叹气道:“父皇想必不会高兴。”

    “是了,父皇不喜欢任何人风头过盛,所以,八哥拉拢李广,他不会高兴,但李广功高震主,他也不会高兴。”高长珩说着说着,眼睛突然眯起来,自言自语一般喃喃道:“不过他更宁愿有功劳的是李广,而不是……”

    他突然醒悟,没把那三个字说出来。

    广陵王。

    如果震退犬戎,功高震主的是广陵王,也许高询会更难受。高长珩始终不曾忘记,那天他在宫中听到的秘辛。好在那个可能因军功而对皇位造成威胁的皇室血脉元行阙,已经死了。

    “父皇最后怎么说?”上官桐月还以为他只是在发呆,继续问。

    “父皇没有答应五哥的意见,只是下令让李广将军先回京。另外,岳父大人提出他想去河西十六州视察一下民情,毕竟刚刚经历过大战,他想去看看那里的百姓生活恢复得如何。”高长珩道。

    “父亲亲自去吗?”上官桐月惊道,毕竟作为首辅,上官湛可是很少离开京城的。

    “不,就算他主动请缨,父皇也不会让他去的。父皇最终决定,让我代他和岳父大人,前往河西十六州视察。”高长珩说。

    “你要去河西?”上官桐月一愣。

    “是。”高长珩道,握住她的手,柔声道:“此去少则两月,多则小半年,你安心在家等我。”

    上官桐月咬了咬下唇,道:“我跟你一起去。”

    高长珩倒是没想到,“哦?”了一声,道:“可是,路途遥远,且环境艰苦。”

    “没事。”上官桐月摇摇头,“我小时候在甘州外公家住过一段时间,河西我很熟悉。体察民情一事,我一个女儿家必定比你细心些。”

    高长珩拍了拍她的手背:“我知道你心善,想着去看看那里的百姓。好吧,如果岳父大人同意,咱们就一起去。”

    上官桐月乖巧地嗯了一声,躺进丈夫的怀里。但这一次,虽然被温热臂膀环绕着,她心里却有些许的愧疚。她刚才说的并不是全部的理由,想去河西,其实更想是去看看元行阙最后征战的地方……

    她不知道的是,此刻搂着她的高长珩也正盘算着其他事情。

    高长珩之所以对上官桐月透露朝堂上的事情,自然是希望她多懂一些,将来一旦自己表露出想争储的意思,她能好好帮自己一把。但有些事情,他也并没有说的那么清楚。譬如今日五王高长瑜下的这一招棋,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他知道高询最忌功高震主,所以特地提出给李广虚衔的事情,一方面装作是在解皇帝之忧,一方面刻意逼八王高长瑨为李广说话。高长瑨为人头脑简单,平素说话做事都是谋士和他的母妃纯贵妃教他,这么突然一来,他没有细想,自然就掉入了圈套,反而惹的皇帝猜疑。高长珩心里从来不把高长瑨放在眼里,但高长瑜的心机却值得警惕,他非常会揣摩圣意,也许这就是他虽然母妃早逝失去后宫助力,却仍然能成为高询眼前红人的原因。

    至于上官湛,这个老狐狸更是会揣度人心。他一眼看出高询心中所想,提出要去河西也压根不是视察民情,而是趁将李广调入京师之际,看看河西的戍边军,以免出现军队认将不认人的情况。皇帝自然不会让上官湛自己去,那么这个任务,高长珩再合适不过了。

    河西可不止李广的陇州军一部,到了那里,他自然可以有所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