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山壁 (第1/2页)
高长珩和上官桐月于五月中旬离开肃州,离开前特地来到药坊跟秦望寻告别。在半个多月的治疗过程中上官桐月和秦望寻已经俨然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两人絮絮说了好一会儿话,上官桐月还是不肯走,不住往下掉泪珠子,紧紧牵着秦望寻的手。秦望寻也心有怅然,不断安慰她,嘱咐她以后要好好顾念身体。 “你等等,我给你一样东西。”秦望寻拍了拍她的手,转身去书架上取了一本书,却不小心将另一本带到了地上。秦望寻没注意,转身将手中的册子递给上官桐月,殷殷道:“这些天我已经基本摸清你的身体状况,桐月你体质较弱,肺腑气虚,我给你写了一些日常饮食和起居要注意的东西,还有一些药方,怕你再生病。你要是不放心,就给府上的大夫看过再服用。疾病在防不在治,终归是要平日多费心。” 上官桐月愈加泪水涟涟,擦着眼泪道:“你这样让我怎么离得开你?要不是你怎么都不愿意和我回长安……我早就派人把你绑回去了。” “我们王妃哪里是专断独行的性子。”秦望寻笑着捏了捏她的脸,道,“不是说了往后你我仍然可以通信么,长安虽然遥远,快马书信十几日也就到了。你要是想我了,就给我写信,我总在这里。” 上官桐月“嗯”了一声,秦望寻又说了几句安慰她的话,上官桐月这才堪堪止住伤感的愁绪。高长珩见两人话毕,突然走过来道:“秦姑娘这一本《疫气统论兼方》甚有意思,本王此前还未见过将各类瘟疫收集整理的医书,里头有些疫病也是闻所未闻,敢问姑娘这本书是何人所作?” 秦望寻回答道:“回王爷,这书是我师父起笔,我随后续写的。” “哦?”高长珩一挑眉,道:“竟然是姑娘自己所作?了不得。” 秦望寻依然平淡地浅笑着,道:“前些年随师父到西南边陲,眼见山野密林之中环境恶劣,当地百姓饱受疫病之苦,师父在当地研究出治疗之法之后,就萌生了将天下疫病收集整理的想法。师父曾说,万里人烟千亩良田,眨眼之间就可以因为一场瘟疫而灰飞烟灭,他见过瘟疫的惨象,故希望尽己所能著书流传,好让后世人有法可鉴。” “贵师实乃医家典范。”高长珩点点头表示赞许,却将书翻到一页,问:“这乌热是何疫病?本王此前从未听说过。” “乌热是十年前发生在且弥和渠勒一带的一场大疫病,最终蔓延到西域近十个国家。我师父年轻时曾和其他许多医师一同入西域治疗这场疫病,后来将它记录在这本书中。”秦望寻简要介绍道。 “哦,本王想起来了,当时最西边的渠勒的巫师就是因为驱疫有功,被人民拥戴而登上渠勒王位的。”高长珩若有所思道。 秦望寻摇头道:“疫病从来不会靠巫术结束,不过是灾难之年,人民需要有一个精神依靠罢了。” “谁能救他们,谁就是他们的神。”高长珩看着她道,秦望寻与他对视了两眼,轻蹙眉头,垂下眼睫。 高长珩将书放回原位,准备和上官桐月离开。上官桐月还在依依不舍,秦望寻一路把她送到马车上,一直到上车,她还探出头来紧紧握着秦望寻的手,感伤道:“我出京不易,望寻,你一定要来长安看我。” “一定,一定。”秦望寻连连答应,马车开动,两人的手不得不分开,上官桐月一直探出头来看着她,秦望寻远远摇着帕子挥手作别,一直到马车转向看不见为止。 秦望寻在原地发了好一会儿愣,元行阙从刚才起就悄无声息地站在她身后,此刻卸下面具,道:“别伤心了,总还能再见的。” 秦望寻叹口气,转身回去,无所事事地开始整理书上的书架,但没一会儿又愣了。 元行阙无奈道:“还在想桐月?你比我还舍不得。” “不,这回不是想她。”秦望寻看着手里刚才高长珩看过的《疫气统论兼方》,皱起眉头,道:“你说九王为什么对疫病这么感兴趣?” “他感兴趣吗?我以为只是顺嘴问问。”元行阙随口道。 “你跟他熟吗?”秦望寻坐下道。 “不怎么熟,九王在朝野中并不显眼,也不是地位最高的皇子,人很低调,偶尔几次打交道也只是宴席上打个照面。”元行阙回忆道:“不过这次见他,他却比印象中锋芒外露了不少,眉眼之间有了些许深沉之风,更像个高高在上的皇亲贵胄了。” “你也觉得他眉眼有算计之感,对不对?”秦望寻问。 “算计?”元行阙一愣,“你为什么这么说。” “他方才说起渠勒巫师借疫病上位一事,不知为何,眼神中隐隐透露出谋算心机。”秦望寻皱眉道。 元行阙笑了笑,道:“单看他能从五王和八王两个有权有势的皇子中间周旋,最后成功跟首辅通婚娶到桐月,就该知道他不是单纯可欺的人。这不奇怪,望寻,朝堂之上,没有不算计的脑子。” “这我当然知道,人人都会算计,可有的人算计是为行光明之途,有的人算计却只是为了行阴鸷诡谲之事。朝堂之上勾心斗角正常,可是,如果九王有所行动,桐月怎么办?”秦望寻忧心忡忡道。 闻言,元行阙正色,想了想道:“从前从未听说九王有什么不义之举,这次他来河西,沿途也行了不少善事。最重要的是有上官湛在,他虽然心机深沉,但在大是大非上确然是一个忠君爱国之臣,就算不为了桐月,为了社稷天下,他也不会放任女婿胡来的。” 京城的势力,元行阙当然比秦望寻清楚。秦望寻顿时松口气,摇头自嘲地笑道:“对啊,我都忘了桐月是首辅家的女儿,地位尊崇,多得是人保护她,我在这瞎cao心什么。何况对九王我只是几面之缘,仅靠莫须有的几句话和眼神就断定他心思不纯,也着实太过武断了。”她将书放回书架,似乎在反思自己对九王不恰当的偏见。 “你也是关心则乱。”元行阙安慰她道,“对了,早起我去肃州城内药店买药,有几味药没货,我想咱们有空可以去山里找找。” “好,的确是时候进山采药了。”秦望寻点头,甩甩脑袋将九王的事情抛出脑外。 说干就干,次日凌晨秦望寻即暂时关闭了药坊,和元行阙一起去山中采药。肃州附近的几座山她已经很熟悉,大体知道药材生长在什么位置,他们花了大约三天时间,一路向西,翻过了好几座山,采了满满一箩筐的药。第三天傍晚到达鸣泉山,秦望寻站在山坡上遥遥望着即将坠下去的夕阳,擦了把汗,道:“呼,可以返程了。” 元行阙背着筐跟在她身后,道:“是啊,再多都装不下了。” “我们今晚找个山洞休息,明天一早下山走大路回去。”秦望寻说道。 山中树木长得高大,这个时间地面上的光线已经被遮得所剩无几,元行阙点起火把,秦望寻远远望见一个月牙状的山泉,两个人遂朝那里去。 来到那山泉之旁,只见陡峭的崖壁矗立在一边,和地面基本上是垂直的。秦望寻朝上看了一眼,借助仅剩的天光看见几节已经断掉的石阶和几个黑黢黢的洞口,便道:“是石窟。” “看起来像是荒废已久。”元行阙道,看秦望寻一直仰头看着,眼睛亮晶晶的,便问:“你想上去看看?” 秦望寻不好意思地点点头,道:“这种石窟里都会有壁画,我喜欢看壁画。” 元行阙笑笑,道:“好,我陪你上去,这里地势陡峭,要小心。” 他们俩给自己的水袋补充了一些泉水,这里的泉水清冽甘甜,秦望寻喝了几口,满足地一抹嘴,道:“我想起一则轶事。” “什么?”元行阙搭腔。 “说是前些年有个将军在河西打仗的时候,打了大胜仗,就派人往泉水里注酒,满满一泉的水都有了酒味,他就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