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八十六章 借刀杀人 吕氏鸿门 (第2/2页)
「吕岱此人并不简单。 若不是有周鲂提供的情报,允亦无法轻易说降于他。」 董允的语气中有着对吕岱的欣赏,以及忌惮。 听声而知含义,糜旸换了个舒服的坐姿,然后看向董允问道: 「休昭是觉得,吕岱后面不会乖乖听话」 见糜旸一语道破自己的担忧,董允点了点头。 董允的承认并未让糜旸苦恼,反而让糜旸大笑起来。 「论言辞丽壮,孤不如你,但论洞悉人心,孤较你却有一日之长。」 「以吕岱今时今日的地位,他为你一个年轻人以言语所屈服,他心中定然不忿。 但你莫忘他与你不同,年近古稀的他绝不会因心中不忿,而做出不智之举。 否则你也不能平安归来。 他不忿归不忿,但以他当下情势,他的生路都已被孤封死。 他要想求生,唯有顺从孤。 他是智者,这一点他不会违背。」 糜旸的话,让董允心中的担忧顷刻间消散。 「大司马英明。」 「可臣还有一点不懂。」 见董允还有疑问,糜旸颔首示意道: 「但问无妨。」 「臣不解,大司马明明可以直接趁吕范立足未稳时,对他发动袭击。 为何还要让吕范与吕岱联络,增加一些风险呢」 听到董允是在疑惑这个,糜旸看着他问道: 「休昭以为,守城靠的是什么」 「是人心!」 守城,即守人心。 自公安之战后,这句由糜旸亲口说的话,早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话语,董允自是知晓。 董允的回答让糜旸点了点头。 他继续说道 : 「夫用兵之道,在于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 同理,若将吏相猜,士卒不服,良善不用,群下谤议,谗慝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全琮乎」 「孤的目标是柴桑,吕岱、吕范在孤的眼中,只是两件工具。 两件可以帮孤击碎柴桑人心的工具! 全琮以为就算无援军,凭借着柴桑城坚,就可阻挡住孤。 他太天真了。 他不知道孤的成名战,就是守城战吗 凡善守者,定然善攻。 休昭且看,吕范抵达之日,就是柴桑城破之时!」 糜旸语气坚定,脸上有着志在必得的神色。 这一刻糜旸想起了前几日他写给全琮的信。 及至今日,全琮还未给他回信。 真没礼貌! 糜旸最讨厌没礼貌的人了。 汉章武六年十二月末。 就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时,吴前将军,南昌侯吕范终于率军抵达柴桑城外。 这一次,吕范带来了万余援兵。 听起来人数虽然不算太多,但这万余援军大多是吕范的部曲,久经战阵,是东吴军中少有的精锐。 本来有着这万余精锐,吕范对这一次的支援行动,心中有着不小的信心。 可在吕范来的路上,他得知了两个犹如晴天霹雳般的新消息。 一个是糜旸亲临柴桑城外,另一个就是贺齐所部全军覆没。 当这两个消息传到吕范耳中后,差点将吕范的心态搞崩了。 明明在出兵前,柴桑的局势还有着转好的局势,怎么他一率军来到柴桑城外,柴桑的局势便糜烂到这等地步了 吕范感受到了来自糜旸的深深恶意。 好在吕范身为孙氏元勋,对大吴的的忠心非常人可比。 否则换做常人,可能早就率军撤退了。 对吕范来说,撤军是不可能的,他能做的唯有想办法,收拾住柴桑这糜烂的局势。 幸亏在收到两个坏消息后,吕范还收到了一个好消息——那便是吕岱的援军就在附近。 得知此事后,吕范就连忙派人前去与吕岱联络。 在吕范出兵前曾收到过孙权的密信。 密信中孙权对吕范说出了他对吕岱的担忧,希望吕范率军抵达柴桑后,能够多加防备这一点。 在孙权的提醒下,吕范请求吕岱亲自来到他的军中相会。 很快吕岱就收到了吕范的来信。 面对吕范的请求,吕据心有忧虑。 得知父亲已打算彻底转向糜旸,吕据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担心吕范的这次相邀,会是场鸿门宴。 但吕岱却没有这个担忧。 「大战在即,子衡不敢。」 「反之若吾不去,就会让子衡怀疑,这将坏大司马大事。」 若是没有外敌,吕范倒可能别有企图。 可糜旸就在柴桑城外,除非吕范是糜旸的内应,否则在这时他绝对不敢对自己不利。 带着这种想法,吕岱很快带着亲卫来到吕范的军中。 听说吕岱到来的消息后,有知晓孙权密令的心腹对吕范建议道: 「将军可借助假节之权,于军中拿下吕岱,送往建邺交给陛下审问。」 心腹的建议,让吕范变得犹豫起来。 免费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