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70章 亚洲无敌战舰 (第1/2页)
丁毅听完愣了一下,但这个标准是当时大伙一起讨论过的。 就算要破例,也要找到合适的借口。 当然了,丁毅最善长寻找借口。 “虚心学习是好事,你会识字就行。”丁毅笑道。 “我识字的,我从小就学了识字。”徐巍道:“只要让我在学校好好学下,必然能考上工匠。” “好,我考一考你。”丁毅让他炼钢,看他炼钢有多快。 徐巍很高兴,很快找了个地方炼给丁毅看。 他手法熟炼,必竟炼了好几年,一块七八斤铁生熟铁,经过他的两次淬炼,半小时不到就变成团钢。 “这技术可以啊,可以破例吗?”丁毅对四周道。 大伙纷纷叫好,都说可以,这把徐巍兴奋的。 有了徐巍的事,丁毅感觉学校规则要改改,只要愿意学习,不论年纪,这样才能更快的提高工匠和工人数量。 丁毅接着又看了百姓,所谓百姓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工人,在旅顺和皮岛做的是力气活,比如铁矿来了,从船上运下来,再运到岛上各炉处,铁钢成品再运到匠作局,或仓库储存起来。 这些百姓有部份是工人家属,有部份是迁移过来的辽民,甚至各地流民。 能在这里工作的百姓,绝大部份都带着家属,他们第一年没有工钱,只保证他们全家吃穿能活下去。 第二年开始,丁毅除了包吃,每月每户支粮五斗,保证他们一年可以存下六石,他们可以卖钱,也可以易物。 第三年开始,除了包吃,每月每户按劳动力人口,每人支五斗。 比如这家里有两夫妻带个小孩子,第二年按户支粮五斗,第三年夫妻都能干活,就支一石,等小孩长大也能干活,可能支一石五。 五年后,丁毅不再包吃,只发粮或银。 总体下来,只要肯干能干,住在旅顺三年后,他们一年下来,只要不乱花钱,每户存个十几两银子还是可以的当然了,他们遇到丁毅这个jianian商,发出的银子必然想办法赚回来。 长生岛上什么澡室,酒楼,商场等都是是必备,无论工匠工人还是百姓,有钱都会消费,这样丁毅就能把发出去的银子,收回来一大半。 总体来说,旅顺这边工匠条件是最好的,收入高,还分田,基本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穿什么,就卖什么。 工人其次,也能满足大部份。 新来的辽民也好,移民也好,都想家里有工人和工匠。 而普通百姓,做工干活都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比起前是好多了。 以前有人虽然有田种,但如果欠收,加上上面派饷,往往上交之后,连自己一家都养不活。 这边无论如何,丁大人总能保证他们能吃饱,估计也是这个时代大部份普通百姓唯一的心愿。 看过炼铁后,丁毅也对自己产能有了进一步了解。 接着又看了长生岛制铳的火器分部。 眼下燧发枪为高度机密,全在猪岛制造,每月产短管簧轮枪三百支,燧发枪一千支。 长生岛则专注鲁密铳和鸟铳制造。 这边每月产鲁密铳三千支,鸟铳两千支。 鸟铳主要卖给日本和朝鲜,另在金州复州也制作鸟铳,两地产量加起来大概一千支。 李忠义最后道,再用三年全军可以替换燧发枪,然后可以逐步淘汰鲁密铳。 但考虑到燧发枪的损耗和替换,还有丁毅兵马的扩增,大概要到五年后,也就是崇祯十五年左右,才能完全放弃鲁密铳的制造。 可丁毅又说,如果咱们军队扩大了,燧发枪需求也会多。 李忠义苦笑:“这五年我们的工匠也会越来越多,产量会越来越多,总之这次我向大人你保证,五年后,尽量放弃鲁密铳。” 丁毅无所谓放弃,反正算算时间,五年后大明也要亡了,用鲁密铳还是燧发枪都不重要。 中午丁毅在长生岛吃饭,与长生岛守将们一起。 吃过完后,又去看了长生岛的船厂。 长生岛船厂在崇祯六年年12月开建,到崇祯七年年底完成,足足建了一年,然后又用了半年时间,建好各配套厂部。 以前主要是建一千料战船和两千料商船。 而旅顺的船厂主要建五百料战船,和一千料战船。 崇祯八年十一月丁毅得到荷兰三级风帆战列舰图纸,经过李织等各大船匠师傅,潜心研究后,于去年一月在长生岛开建,当时很多配套厂部还没造好,但他们有荷兰的台南号开回来给他们观摩了一个月才走。 此时长生岛专门建造三级战列舰,丁毅把他定名为:“长生级”战船。 第一艘长生1号,已经建了十个多月。 中间多次修改,完善,目前已经接近尾声。 建造速度非常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