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16章 我说谁是主谋,谁就是 (第2/2页)
现在全城在他的铁骑和刀剑下颤抖,他想说谁是剌客主谋,谁就是。 丁毅骑着马,带着一队人,在葛洪山带领下,花了近一个时辰沿着大同跑了一圈,几乎所有地方都看了个遍,沿途还不时观看大同建筑图。 大同城经过几百年的不停翻修,易守难攻,十分险要,最外围有三座小城和两个堡。 分别是北关,东关,南关,这三个小城即独立成城,又和大同联成整体,防守时,可以随时封闭,成为独立的堡城。 大同三万多兵马,大部就在这三个城中,另有少部在城外聚落所和高山堡驻守。 “以后,当从三万边军中,挑选五千左右留下,主要看精壮,若不达标,少些也无妨,若精壮较多,多些也无妨。”丁毅这时对身边人道:“其余的老弱病淘汰,40--45岁的留下训练为吏员,主要头目,俱用我们的退役老兵,大概要一千人。” 丁毅还是老套路,择优选择,去芜存菁,第一件事先把这三万边军给搞定。 这样丁毅手上的步营可以达到一万五左右,骑兵三千。 然后城中五个城驻守一万,城外驻守八千,相互为倚角,不用这么多人全守在城里。 “匠作局和兵甲装备仓库放东关城,医药局和学校,还有粮仓放南关,每城安排一千人驻守即可。” “骑兵驻北关。” “然后在城的东南西北,各建一个军营,每营驻步兵三千左右。” 丁毅分别在图纸上指出来,随行匠头们纷纷记录,拿笔圈下。 有人马上问:“这些商铺,房子,土地怎么办?” 原来丁毅圈的地方,都有商铺房子甚至土地在。 葛洪山怪叫道:“这可都是代王的产业。” “那又如何?”丁毅微笑:“现在都是我的了。” 众人无语,然后齐齐笑了。 “先花两个月时间,训练吏员,再用一个月时间统计全城常居人口,接着和登州一样,制做颁发身份牌,开征商业税。” 丁毅把登州的那套搬到这里来。 这边商业比登州还发达,他刚刚在城里逛,到处可见蒙古人,甚至女真满人。 明末这些边将的胆真肥,完全不顾朝廷和满清大战,商人细作随便进出,养肥了满清和蒙古。 丁毅吩附了好一会,最后问:“王朴家在那?他死后如何了?” 葛洪山道:“他弟弟还是个参将,暂时也在城里,王家财产,应该全到他弟弟手上。” 王朴父亲王威也是明朝将领,同样是个官二代。 他弟弟王全现在是参将,这次迎接丁毅,都没有来。 “特娘的,这边人全是官二代。”丁毅骂道。 姜家三兄弟都是副将总兵,王朴父子三人最低也是参将,和辽东一个德性。 大伙纷纷表示无奈,明末时,没有背景想升上去,实在太难,辽东将门都是一代传一代,还很排挤外人。 只有跟着丁大人,打仗立功,就能得到提拔,这才是实在的好处。 “要不要去抄家?”文官陈明林已经迫不急待。 丁毅来前就决定,城中有三家大户可以抄,即姜家,王家,代王。 城里还有八大晋商的店铺在,但八大晋商的老家大部份都在太原一带,包括祁县,太谷,价休,平阳等,距离大同有点远,那边还是太原总兵谢志良的地盘。 所以丁毅不想打草惊蛇,更让城门守军故意贪婪,引诱八大晋商。 当务之急,先整顿兵马,扩充实力,同时清量土地和囤田,再把城中的三大户给办了。 五天后,严雄派去太原的人,uu看书拿来山西布政司,都指挥使司,两司提供的名册记录。 果然还是巡抚蔡懋德出面帮忙才拿到,蔡懋德还问丁毅的人,你们丁总兵要这些干什么? 丁毅的人回答道,总兵要清丈囤土,训练精兵,还要和登州一样,争取上税于山西布政司。 刘元在登州时,每年上税数万两,天下官员都知道,他在那边清量土地,和张居正一样的干,很讨厌。 现在丁毅说和登州一样,那也是准备要上税了。 蔡懋德当然高兴,山西的税赋,这几年几乎都交不齐,逼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有丁毅来干,或许有希望能收上。 不过他也担心丁毅会粗暴干事,连忙道,这边有代王,还请丁总兵小心点。 丁毅的人道,都宪大人放心,咱们定不会让都宪为难的。 又请蔡懋德支持耕牛农具等囤田用品。 蔡懋德自然一口答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