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88章 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 (第1/2页)
,明末之席卷天下 一艘巨大的三级战列舰缓缓出现在龙门港。 船头站着三个男子,三人表情难看的手扶着战列舰的船边,正左右看着。 这三人,分别为原左都御史刘宗周、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翰林院庶吉士周钟。 他们是乘坐旅顺新产的“长生级”三级战列舰,一路来到广东。 刘宗周、光时亨在天津上的船,周钟在松江上的船。 一路南下,到广东龙门港。 龙门港位于广东钦州以南,往西几十里就是安南。 这三人都是大明朝的奇葩。 刘宗周是浙江绍兴人,为官还是不错,但他信崇宋明理学,最出名的地方就是力阻崇祯在最后关头造火炮之事。 他以心学仁义说,认为天下人的‘心’原本都是好的,需要用仁义去感化别人。 当年因为阻止崇祯造炮,被免,丁毅进京后,马上任命他为右都御史。 明朝左比右大,刘宗周感觉自己被降级了,开始不愿意出来当官。 只到丁毅说有件大事,要他去办,他这才肯出来。 光时亨就不说了,崇祯想逃向江南时,就是他不准崇祯逃。 周钟是江南金坛人,原历史李自成进京后,还帮他起了登基诏书。 这次的历史里,李自成没来的及在京城登基,他也没机会写诏书。 丁毅派这三位好同志,一起前来安南,宣大明诏书,严令后黎朝郑梉,不得攻击莫敬宇,并归还高平四州予莫氏。 原历史上,到1669年,满清康熙帝遣李仙根、杨兆杰二人,要求后黎朝归还高平四州予莫氏,莫敬宇得以回到高平,改名莫元清。 现在丁毅提前二十多年,让刘宗周来宣诏。 而这会,正是后黎朝郑梉未死,兵势最猛的时候。 此时三人正站在船头,等船登陆。 站他们位置,能看到龙门港沿岸到处都人头,无数百姓和工人正在建造什么,码头上人流如织,起码有几千人在干活。 “此处叫什么?”光时亨从来没出过直隶,这会是第一次出远门,中间晕船吐了很多次,好不容易到这,已经快没了半条命。 “广东钦州。”周钟苦着脸:“距京城,千万里呢。” 刘宗周关心的不是这些,他不时回头看战列舰:“这叫旅顺号的战船,怎么如此之大?镇北王他,何时造成这么大的船?” 周钟点头:“比起成祖年间的大船,恐怕还要大。” “还有这些炮。”刘宗周最痛恨火器,看到战列舰上密密麻麻的火炮,十分生气:“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国威所以愈顿也”。 他这话对崇祯说过一遍,现在又说。 “镇北王重用西夷,国之祸根。” 光时亨和周钟不敢接话。 光时亨眼珠一转:“刘都宪此次出行,必然会以‘仁义’教化番夷。” “当然。”刘宗周傲然:“野外番邦,当以仁义教化之。” 他们的大船开到前面,发现前面没有大船靠岸的地方,正在新建,但有平台已经接出岸边,有兵士用跳板开始对接。 这时一个黑乎乎的番兵走了过来,开口还是流利的汉语:“请几位大人上岸吧。” “雷州总兵洪旭就在钦州等几位大人。” 刘宗周目瞪口呆看了看这番兵。 这些番兵是在泉州上船的,都是大员先运到泉州,然后在泉州上他们的船。 他们船上,能载负六百多人,现在就有五百番兵。 三人赶紧上岸,好不容易上岸,就看到三级战列舰上,一队队的番兵开始集合,上岸。 此次丁毅为打安南,从大员动员了一万番兵,一万蒙古女真兵。 因为这船上有刘宗周他们,所以只放了番兵。 三人在岸边看了半天,一直看到番兵全部下船,然后面面相觑,心中同时在想,真是精锐。 这些番兵比他们见过的所有明军都精锐。 但刘宗周总觉的那里不对劲。 周钟这时道:“镇北王看来很懂心学,以仁义教化番夷,为我们大明所用。” 刘宗周半天无语,想反驳,又好像有点道理。 但他这会心里肯定不爽,好歹也是都宪,右都御史,一点排面都没有。 就在这时,远处有明军和当地官员过来了。 “是刘都宪、周大人、光大人吗下官钦州同知谢海山。” “钦州卫指挥使丁石头。” 丁石头也是徐大堡出来的老兄弟,这几年一直在情报司,最近才出来到这边任卫指挥使。 他与当地同知谢海山来迎接三人。 谢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