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96章 灭国之战 (第1/2页)
,明末之席卷天下 山海关有张其栋守军两万,加三万囤兵,经过一年多的训练,这些囤兵比起以前的辽东兵马,也不逊色。 五日,昌平总兵王卫忠领两万兵马到山海关,六日,临清总兵沈世魁一万五千兵马到山海关到山海关。 八日,顺德总兵官抚民两万兵马到山海关,九日,许必成两万兵马到山海关,十日袁有才两万骑兵到山海关。 天津总兵郑芝龙动员麾下水师,和阮思青舟山的水师一起,大量把各种物资、火药、粮草从旅顺运到原蓟镇地盘,也就是山海关后面。 到十日时,丁毅在山海关聚集了十一万五千战兵,五万囤兵,号称五十万。 其中张其栋的兵马还是会留在山海关一线防守,包括原先蓟镇的地盘都是他的防线。 丁毅最后带出关是九万五千战兵,五万囤兵,共十四万五千人。 全军人人带马,一大半有铁甲。 其中六成是丁毅原先的老兵,另有四成皆被丁毅训练过两年以上,最短的都是在南京集训了一年多时间。 出关的当天,浩浩荡荡的骑兵冲出山海关,站在山海关观看的原吴三桂部下辽东兵们,有人突然就大哭起来。 明军上次这么多人出关,还是松锦之战,惨败而回,丧师十万。 但是这次,所有人都知道。 明军必胜。 建奴必亡。 因为这是百战百胜的镇北王,亲自北伐。 丁毅在山海关集合重兵,满清多尔衮很快就知道了。 他召集国内重臣们研究了下,几乎马上达成一致,诱敌深入,一战定胜负。 打丁毅的兵马,不能和打其他明军一样。 多尔衮很果断,立马下定放弃宁远,放弃锦州,放弃广宁。 他也在同时召集所有外蒙骑兵和举国之兵,共十三万之多。 倾国之兵,在浑河准备和丁毅野战,再来一次浑河大战。 多尔衮也想守城,不想野战,但在海州盖州等相继被丁毅攻破之后,他就知道,丁毅肯定有攻城的新武器。 守是守不住的,只有野战中,打败丁毅才行。 而且他有个别的心思,守城一旦被围,就无路可逃,野战打败了,还能有机会逃命。 十一日。 轰隆隆的大马车行驶在大路上,张忻、马士英等四位内阁大臣都坐在车里,不时掀起窗帘看外面的情况。 外面兵甲如云,遮天敝日,明军士气旺盛,精神振奋,这是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过的明军。 “镇北王这次调集了多少兵马?”王铎小声的问。 兵部尚书张缙彦沉声道:“十万战兵,五万囤兵,号称五十万。” “嘶”诸臣俱倒吸口冷气。 他们当然知道,丁毅平定各省,在每省都最少封了两三个总兵,各省驻兵从三四万到六七万都有。 全大明这么多省,最少有六七十万兵马,而这边,还聚集了十几万。 “加上旅顺等地,镇北王这不是,真的有百万大军?”马士英目瞪口呆,狠狠咽了口口水。 李自成之前百万大军也是吹吹牛逼,像现在丁毅十五万敢称五十万。 但现在丁毅手上,好像真的有百万大军。 “就算没一百万,也少不了多少。”张缙彦微闭双眼,淡淡的笑道。 “镇北王在云南和安南不是也在动兵?”王铎小心翼翼的问。 “哎。”有人长叹,一脸无奈。 他们相互对视一眼,几乎同时能感受到对方的心思,镇北王的地位,已经无可动摇。 大明的江山,也不可能再守住。 现在大伙就看镇北王想什么时候当皇帝了。 为什么到现在他还没这意思? 马士英若有所思,仔细琢磨着丁毅的心事。 “若建奴被灭,镇北王声威无双,功盖于世,当可劝进。”张忻沉声道。 其余众人默不出声,各怀心事。 当初大伙说好了,让镇北王监国,找永王和定王,这都一年多了,还没找到,大伙也不提这事,整个大明皇帝没有皇帝,居然没人提出议异。 很显然,大伙都等着丁毅当皇帝。 “北宋老赵怎么当皇帝的?”马士英突然道。 众人面面相觑,数秒钟后,诸臣齐齐点头。 ----- 距离盛京一百里外的小北河镇,这边同样兵马如云,遮天敝日。 多尔衮也知道这是关乎他们国运的一战,若输了,老奴和皇太极两代人的努力将化为乌有,若是打赢了,说不定还有机会再坚持几年。 但他心里知道,丁毅崛已成定局,除非阵斩丁毅,不然下次还有灭族的危险。 此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