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51章 皇帝这几个意思? (第1/2页)
,明末之席卷天下 丁毅又问:“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又何意?” “民众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民众才陷于饥饿,民众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民众就难于统治,民众这所以轻生冒死,是由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将了,所以民众觉得死了不算什么。” 丁毅缓缓点头:“黄卿果然博学。” 群臣默不出声,应该明白丁毅还要再说什么。 “朕记得,崇祯十七年和崇祯十八年,国内粮食还很紧缺,朕不得已到处动兵,还从安南大量买了一批后,才勉强支持西北诸省百姓的用粮。” 听到‘买’这个字,现场很多官员莫名其妙的想笑。 但看丁毅一本正经的表情,也没人敢笑。 丁毅接着又道:“如今才仁德二年,朝廷税粮已经有积余。” “这其中,朝廷大量投入水利建设,重视囤田,推广高产作物,都有功劳。” 诸臣以为丁毅要帮自己的功绩吹牛了,有人已经在想,要不要先叫起来,皇上圣明,尧禹舜汤之类的。 “或许是上天体谅到朕的苦心,这两年国内并没有什么较大的天灾。” “可朕偶尔也会想,如果再有天灾,百姓失收,朝廷缺粮怎么办?” “和前明一样加赋吗?” “朕肯定不会这么干,但保不准将来的皇帝会这么干,保不准将来有大臣唆使皇帝这么干?” “朕读了道德经后,再听了黄卿的解释,朕就在想,我大乾,当把‘永不加赋这四个字,写入史书,写入法典,传阅天下,朕要通告天下,自我丁毅起,大乾皇帝,永不能加赋。” 当然,这个税赋,丁毅指的是农田税,粮税。 “皇上圣明。”吕大器第一个拜倒,又是老泪纵横。 众臣齐颂,现场顿时哗啦啦跪了一片。 丁毅这波比装的满分。 也不管后世皇帝日子怎么样,自己先说永不加赋,赚足了大量文臣的眼泪和崇拜。 他心满意足的享受着群臣的膜拜,等诸臣都起身后,然后又问:“老子是讲无为而治吗?” “若朕无为而治,谁来治理这个国家?” 他这个瞬移也是出人意外。 前面还讲赋税,突然说到治理国家。 满朝大臣无人出声,赵大山几乎想站出来大呼,当以法治代替人治。 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没敢说出来。 丁毅看群臣中无人出声,昨天打过招呼的旅顺众将也不敢出声,也不生气。 他只是先起个头,看看风向而已。 而且这种事,他是做好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努力准备。 第二天,京城《天下事》报纸刊登了大乾皇帝丁毅与黄道周关于无为而治的殿前对话。 在文章的最后有,有署名“唐土柿机辰”的人写了一段话。 标题为:“你我即是国家。” “若皇上无为而治,谁来治理这个国家?你我都是国家。国家的存在,并没有任何的特殊目的,它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了保证百姓的权益,保证百姓的生命、财产、自由及尊严。” “在国家之内,我们不必为任何事而妥协,亦无需为他人之利益而牺牲,因为在这个国家里,不会存在比你我之权益更重要的东西,捍卫自己的权利是一个人最伟大的举动,也是一个人能为其国家所能做的最大贡献。” “若是一个国家不再保护其国民的权益,那就表明,所有国民都是,或者正在成为执政者的奴隶。” 这期的“天下事”出来后,很快传到全国各地,皇帝丁毅与黄道周的对话还是引起天下的震动。 最后一段‘你我即是国家’,更令很多年轻学子,特别是新的大学出来的,原旅顺出来的人很是震撼。 这些人是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思想,但还有前明很多官员是不能接受的。 此时才是丁毅登基第二年,天下的官员都想不出这天下事为何要登这种文章? 有好几个巡抚纷纷上奏,怒叱了天下事的这篇文章,甚至还有巡抚要求把‘唐土柿机辰’以大不敬罪抓起来处以极刑。 广东巡抚史可法更言:‘天地君亲师’,千古真理,当今圣上贤明,海纳百川,不代表诸臣和学子们可以肆无忌惮的胡说八道,挑战皇权,请圣上严惩‘唐土柿机辰’。 一时间,朝廷内外要求诛斩‘唐土柿机辰’的奏章像雪花似的飞向皇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