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58章 很有逻辑 (第1/2页)
,明末之席卷天下 “众卿以为如何”丁毅问内阁诸臣。 “当以成绩论,按大乾法典来,臣以为于思东可。”户部尚书陈有富先开口。 接着各人纷纷开口。 想帮吴伟业说话的前明尚书们也无话说。 一切按大乾法典要求来。 法典里说谁数据好,谁就上。 你可以说他命好,正好在登州这个好地方。 但用来和他比的应天府,同样是大乾最好的府之一。 你要说从僻远的延安府等和他比,确实不公,但应天府比输了,实在没话说。 于是仁德三年,第一次正常撤换巡抚,丁毅全程等于没有参与,由内阁确定了人选。 天下官员知道了,纷纷要打点起精神。 大乾法典里都说好了,升迁就是比数据,比治下数据。 囤田多少,学生多少,粮税,商税,甚至上告京师等都算数据。 而且法典里说了,都是好府和好府比,差的府和差的比。 肯定不会用登州应天来和汉中延安比。 确定了巡抚人选,按前明的惯例,还要召他进京,赐官服官印等等。 但大乾的官印就在当地,没有个人官印,官服也会在当地重做,一般没事丁毅不会招进京,官员们也不用进京,直接去福建上升即可。 兵部会调派登州水师,一路送他,保障安全。 而且通常都是顺路才送,不会专门送。 因为丁毅的水师有很多是需要在做生意的,顺道过去送到福建。 搞定人选后,丁毅又道:“这几天朕跑到京城之外看了看。” 群臣哗然,大伙知道皇帝真的跑出宫了。 旅顺的人是习惯了,丁毅最喜欢往外跑。 “有些地方,还是需要改进。” “朕以为,以后官吏娶妻,当都是上过学的,诸卿如何看待?” 丁毅这次并没有直接要求写入法典,而是以询问的态度,问百官及内阁。 现场果然炸了锅似的,很多官员交头接耳。 丁毅这是因为大量的乡绅地主们,都自己花钱教女儿们识字,也不肯送到学校。 所以想了这么一个办法。 你们的女儿将来想嫁勋贵,没有上过学,只能为妾,不能为妻。 “敢问皇上,为何要如此规定?”马士英果然率先提出异议。 他自己的一个小女儿也没去上学,是在家里教的,毕竟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还在。 “这么说吧。”丁毅想了想:“朕用个比喻,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很多官员听了哈哈一乐。 “老虎和羊生出来的,肯定不会是老虎。” “女子只有上过学后,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开启智慧,开拓眼见,提升自已,这样和咱们大乾的官吏们,才匹配备的上嘛。” 马士英脸通红:“小女在家中读书写字,同样能吟词作对,难道会生个目不识丁的蠢儿不成?” 现在知道丁毅限制皇权,马士英也是越来越敢顶撞丁毅。 丁毅反问:“你女儿知道欧洲和法国在哪吗?” “。 ”马士英目瞪口呆。 “马尚书你知道安南对面是谁吗?对咱们大乾有什么用吗?”丁毅又问。 “。 ”马士英张着嘴,不知如何回答。 “欧洲各国加起来,比咱们大乾还要大。” “安南的对面,有亚洲最好的马六甲海峡,我们大乾只要占住马六甲海峡,每年收银子就能收到手软。” “朕不是要指责你们,身为前朝大臣,当顺应时代,与时俱进,若眼光只看着京城这一亩三分地,如何为天下的百姓谋福利。” “皇上圣明。”财政部尚书阮文龙马上道:“若咱们能占了马六甲,各位大人的年终奖就有了着落了。” 丁毅这意思很明显了,没上过学的,配不上大乾的官吏们。 虽然这有点过份,也看不起人,但丁毅也是没办法,不用这法子,士绅和好多前明官员,都不让女儿去上学。 当然,仅靠这么一条还是不够的,民间百姓还有大量的少年们不让上学。 丁毅提议,大量拨款,为全大明的县学,开设寄宿制,镇村的孩子们,可以在学校住读,省去了来回奔波之苦,也替百姓家里,少了一个开支。 原学生也可以留在学校吃饭,全部由朝廷出钱。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这得要多少钱? 财政部和户部尚书两人同时对视一眼。 王铎颤声道:“皇上,这得要多少银子?” 丁毅真不缺银子。 前两年他发新新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