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71章 办事难 (第1/2页)
,明末之席卷天下 仁德五年三月。 淮安府清河县。 清河县有个清口,在洪泽湖北。 前面说过,之前丁烨考试就有道题目:清口是黄河与淮河交汇的地方,云梯关又是淮河、黄河的入海必经之路。 即要防备黄河下流决口,要又治好下游,该如何做最好? 此时的丁烨正带着在清口上下游巡查。 仁德三年底丁烨任江苏河道司郎中,负责附近的河道修缮。 第一个治理的就是高邮附近的清水潭,他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治理好了,方法和他考试时用的一样,在江都漕堤筑坝,堵塞清水潭决口,然后在湖中离决口五六十丈的地方筑造偃月形堤,筑成西堤一,长六百五丈,又挑绕西越河一,长八百四十丈。 成功之后,朝廷也下旨嘉奖了丁烨,并于今年初,提拔其为江苏河道副提督,大乾的副提督,相当于正四品,丁烨等于连升两级,从正五品,升为正四品。 随行的宋常林,许生峰,常进都各升一级,大伙都挺高兴的。 常进之前还有点看不起丁烨,觉的他性格有问题,但没想到,跟了他一年多就干成一件大事,还得到提拔,不由对丁烨另眼相看。 但他若知道丁烨是皇帝的儿子,才会有这样的待遇,不知有何想法。 今天是他们几个初到清口,准备开始治理清口。 有了清水潭的经验,他们觉的这次会比较容易。 “考试时咱们考过这题,我打算还是按考试答案来。”丁烨转了几圈后决定,还是按自己的想法来。 毕竟他以前在这里研究过小半年,同行的宋长林当初和他一起来的,也支持他的决定。 他们的第一步是动员民夫或囤兵两万,挖开清口烂泥,引河四道,疏通清江浦到云梯关的河道,然后建立束水堤坝一万八千丈,堵上王家岗、武家墩16处大决口。 为了防备黄河下流决口,他还要在上游建建水坝,每座坝各有六个洞,每洞宽2丈8尺,可以泄洪共16丈8尺,水涨了可以打开宣泄洪水。 前面他的想法和同时期的靳辅一样,但在减水坝上略有不同。 靳辅修时,每座坝各有七个洞,每洞宽1丈8尺,可以泄洪12丈8尺。 靳辅考虑的当时的现状,而丁烨跟着丁毅这么久,他还会考虑到以后更长的时间。 因为他把洞建的更宽,可以泄洪16丈8尺,这样效果更好,使用年限更长。 决定了方案之后,他们一面把方案汇报给朝廷,一面开始找人。 第一步挖开清口烂泥,疏通清江浦到云梯关的河道工程有点大,需要动员两万民夫或囤兵。 宋长林先去找当地囤兵主官,一名退役的千总。 大乾每省有两万囤兵,平时主要囤田,还包括帮全省各地兴修水利,道路等各种基建,由地方巡抚衙门和各县各府自己出钱。 宋长林找到那千总时,千总表示,现在到处兴修水利,还有扩建学校,囤兵们都被用的差不多了,手上只有三千人。 宋长林便要了这三千人,约定每人每天是五十文工钱,吃也是宋长林负责。 住的话,他们自己有帐篷。 宋长林考虑到还要请民夫,示意他们马上出发,然后帮后面的民夫先搭简易棚居,这样的话,他们的工钱,也即时计算。 谈好之后,宋长林又去找清河县县令。 请其动员民夫一万五千人。 清河县令叫钱志才。 钱志才一听,当即道,本县一共才一万多丁,那有这么多人,得让淮安府再动员其他县,比如安东县,就在他们要修的这条水道上。 宋长林则问,钱县令最多能动员多少人? 钱县令笑道:“不知道啊,看你们出价,你们出价,我们去宣传就是,能动员多少是多少。” 宋长林道,五十文一天,包吃。 钱县令答应马上派人动员,并和宋长林约定集合地点。 宋长林刚出县府没多久,有人追上他。 “宋大人。” 宋长林回头看看这人,也不认识,但见这人长的比较胖,一脸和气,身边还跟着两伙计。 “小民是清河酒楼的掌柜,小民姓吴,叫我老吴就行。” “吴掌柜有事吗?”宋长林莫名其妙,而且对方居然知道他姓宋。 “是这样的,听说大人们要为民办事,修缮河道,小民也愿尽绵薄之力。” 宋长林听了欢喜,原来是要支持我们的。 谁知吴掌柜语气一转:“不如这几万人的吃喝,交给小民吧。” “小民在当地经营多年,各种菜贩,厨师都很熟络,保证办的妥妥当当。” 原来这姓吴的是想承包所有人的吃食。 河道工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