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六章要玩,就玩一个大的 (第1/2页)
覆秦从计划开始正文卷第五百二十六章要玩,就玩一个大的同一时代下的西方,罗马共和国已经采用了共和体制。 执政官对长老院负责的体制,维持了罗马数百年的欧洲霸主地位。 随着扶苏即将奔赴美洲,嬴政让位的心思也越来越重,赵昆知道自己拖不了多久了。 所以才开始计划改变。 其实如今在大秦流传的所谓新朝,在赵昆心中,并不那么认同..... 新人新气象,他心中的新朝,又怎么可能是仅仅设立几个新机构,推行几个新计划呢? 要改,那就从体制上来一个翻天覆地的改革。 赵昆当然不是真的想削弱皇权,他追求的,是在一件事情上的群策群力。 至少,从表面上看,比较民主。 这种做法,非但不会减弱帝王的权威,反而会让臣子更加拥戴。 让臣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感。 在参加大朝会之前,赵昆就与陈平通了信件,要以他之言,在群臣心中,埋下一颗种子。 让他们以为,国朝大事,并非某个人一言而决。 “南越乃荒蛮之地,蛮族不可轻用。关中大好地域多的是,也未曾投入如此重金,老臣认为不妥!”蒙毅道。 “右丞相此言差矣。大秦统一诸夏,何来地域之分?众所周知,关中富庶,但外郡贫瘠久矣!” 陈平针锋相对:“太子兴建铁路,联通咸阳、洛邑,贯通东西。而洛邑以南,则以广南为佳。” “强枝弱干,何以国为?” “礼仪之道,理当一视同仁!” “关中富庶已久,然大秦昌盛,虽源自关中,却不可厚此薄彼。须知独木不兴,孤阳不长,莫过如是。” 这是新老朝堂之间,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以奏对形式交锋。 虽然在嬴政的注视下,双方的争执,也是火药味十足。 即便在一旁观礼的众多番邦外臣,都是战战兢兢。 让他们这群在嬴政面前大声喘气都不敢的人,理解眼前的景象,实在是太难为人了。 争论一阵,嬴政感觉差不多了,这才出言打断。 “建设广南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太子既然提出了计划,朕心意已决,这件事情,就此打住吧!” 嬴政话音落下,刚才还争吵不休的两方人马,顿时偃旗息鼓。 就在此刻,从牢狱中解脱出来的扶苏,恭敬上前,朝嬴政拱手道:“父皇,还是商议一下具体安排吧!” 听到这话,整个朝堂都安静了下来。两派朝臣面面相觑。 随后,蒙毅直接说道:“洛邑地处中原,与咸阳之间更是一马平川,臣以为,修建两地之间的铁路,并不需要大费周章,不若将大部人力投入新城建设。” 萧何笑道:“老丞相所言极是。” 蒙毅虽未名义上的百官之首,但他在朝中威望不足。 论倚重,他不如曾经的李斯。 论信任,他不如曾经的顿弱。 论感情,他更比不上王贲。 但是,此时他这话一出口,居然得到众朝臣的群起响应。 众臣纷纷附和。 就连铁路沿线的外郡官员,都纷纷表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只要太子愿意让他们加入修建铁路的大业之中,一切都好说。 彷佛刚才坚决反对的不是他们一样。 而修建铁路,修建新城,也成为他们眼中的香饽饽。 每个人瞬间开窍,明白了他们能够从中间获得的好处。 其实这一点都不难理解。 能够混到大朝会上的官员,没有一个是傻子。 他们自然能够看得出来,建设广南城能够给大秦带来多么巨大的利益。 抛开情感因素,谁都懂得怎么选。 不说建设广南这座巨城,只是说修建铁路,能够给沿途的郡县带来多大的收益? 简单想想就能知道,修路需要人,而且需要数以万计的人。 人吃马嚼的,总要花费。 这些人,可以说就是移动的钱袋子。 路修到哪儿,哪儿就会迅速富裕起来。 可别小看这些吃吃喝喝,对当地的经济收益,绝对是一大助益。 更不要说占用土地以及铁路修好之后对沿途郡县带来的帮助了。 大秦或许还没有人能说出要想富先修路这样的话,但是,道理他们却懂。 毕竟自嬴政修驰道,到后面的水泥马路。 大秦的交通网建设就从未停止过。 交通方便带来的好处,谁都能够看得到。 看到这一幕,众多番邦使臣,都默然不语。 刚才那么激烈的争吵,居然被扶苏一句话就压服。 可想而知,扶苏在监国这段时间,积攒了多少威望。 在这个过程之中,嬴政一言不发。 他心里很欣慰。 扶苏这几年的成长,是rou眼可见的,就算以后去美洲,也能独当一面。 而扶苏之所以会站出来,主要还是赵昆借着送花灯的几乎,跟赵昆来了几次千里传信。 信中涉及的内容,主要还是朝政制度的问题。 以前在云中郡的时候,扶苏就让萧何分析了一下,内阁制度,后来赵昆又建了不少新衙门。 到最近,赵昆才下定决心,取代大秦原有的三公九卿制度。 大秦如今的发展,日进千里,几乎每一天,科学院的那群技术宅,都会拿出一些新的东西。 那些奇思妙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秦百姓的生活。 而开海、通商路,这些政策,都是诸夏前所未有的变局。 朝中衮衮诸公,尽管都是绝顶的聪明人。 但这毕竟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变革,很少人能够理解。 这个时代,百家争鸣的余韵尚在。 法家、儒家、道家、兵家的思想还根深蒂固。 举个简单的例子。 萧何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才敢之人,他主持修订商法,犹自耗时日久。 至今已经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还没有真正拿出成品。 这说明了什么? 因为萧何终究只是一人。 就算加了个曹参,依旧显得有心无力。 而儒家、道家等其他杂家之流,完全就是新时代的阻力。 抛开腐朽不堪的鲁儒不谈,即便是淳于越那种相对中正平和的儒生。 也将曾经的扶苏,教导得难堪大用。 当然,也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