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番外2: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去做 (第2/2页)
这便是赵昆在奏折之中点明的第二点。 那便是,皇帝传位之后,还要统领全国军权,至少三年。 若他愿意,可以一直掌握军权到驾崩。 赵昆提出这些想法,都是有自己的考量。 首先,规定皇帝四十岁必须立储。 这是因为,帝王这种职业,也是有黄金年龄的。 正常来说,一个帝王成年之后继位。 即便自小接受帝王术的教育,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作用。 学习的本质,是让他能够培养一种正确的思维模式,以便用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 可处理政务,却是一种极其需要经验的事情。 大概再用十年的磨砺,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皇帝。 另外,一个皇帝是有自己的执政理念的。 主管大秦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各种事务千头万绪。 如何在繁杂的政务中,推进自己的既定政策, 这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项耗时日久的工作。 十年成长,十年布局。 到四十岁的时候,布局已见雏形。 而这个时候,他的皇子们也基本成年。 皇帝大可以从中挑选出自己看好的皇子立为储君,加以培养。 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前期施政方略已经逐渐走上正轨,可以分出多余的精力去培养储君,为下一代打好牢固的基础。 两边都不耽误。 而让太上皇掌管军权,又是一个点睛之笔。 退位是交出政务,而保留军权。 枪杆子握在手里,天下就乱不了。 哪怕是储君无法压服天下,或者国内其他人有别的异动,太上皇也有足够的实力镇压天下。 用赵昆的说法,按照这个处置措施,若能够延续下去。 基本上,大秦江山可以如同嬴政所愿,永传万年。 皇帝书房中,嬴政听了赵昆的叙述,闭目沉思良久。 对于赵昆的说法,他自然是无比赞同。 他只是在感慨,果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父皇觉得如何?”赵昆出言追问道。 嬴政洒然一笑,点头道:“既然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按照你想的做吧!” 赵昆露出满意的笑容,微微颔首。 他心里十分清楚,哪怕说太上皇执掌军权,但对嬴政与他来说,却没有任何掣肘。 嬴政对他的信任,完全是全身心的信任。 后世子孙,恐怕很难享有这样的“特权”。 父子两人商议一阵,便定下来皇权更替的仪式。 三月中旬,待新一轮科举结束,便会为赵昆举行登基仪式。 登基仪式结束,赵昆将作为秦二世,进行自己第一次大巡狩。 这也会成为大秦继位皇帝的必要流程。 嬴政六次巡狩天下,赵昆规定,后世继任者,至少五年要巡游天下一次。 巡游天下,可以让帝王更好地认识民间疾苦,然后调整自己的施政方略。 至于帝王出巡,朝堂空虚的问题,则压根不会存在。 赵昆一系列措施下去,如今的大秦,已经逐渐形成了三权分立的格局。 军权归太上皇,立法权归决议会,施政权归皇帝。 帝王出巡的时候,决议会可以代行帝王的权柄。 再不济,还有太上皇坐镇中枢,不可能乱起来。 父子二人商定完毕,赵昆便起身告辞离开。 说来奇怪,嬴政传位,让他做秦二世。 他心中虽然还是有点不愿,但事情已成定局,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不过,现在让他担忧的是,嬴政退休生活如何安排? “今日起,两年之内,你要跟朕生个孙子,否则朕家法伺候。”嬴政突然说道。 “?” 赵昆脚步一顿,额前缓缓冒出一个问号,不由转头道:“父皇你来真的?” “你觉得呢?” 见赵昆一脸错愕,嬴政挑了挑眉。 “我.....” “日后你要cao劳国事,哪有时间要孩子,现在又不忙,多生几个吧!” 赵昆目瞪口呆。 这一刻,他突然感觉,嬴政执意传位,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想逗孙子,尽享天伦之乐。 草率了! 接下来的两个月,赵昆除了忙碌继位之事,还跟王雅辛勤耕耘。 而嬴政下了一道圣旨后,便万事不管。 剩余的事情,全部都由赵昆cao心。 这就好比,结婚的时候,父母一概不管,全部都是自己张罗。 因此,赵昆简直忙得脚不沾地,身不下床。 这次皇权更替,和普通的传位不同。 赵昆在此之前,一直便以皇子,太子的身份,行治国之权。 而且他不是普通的治国,在扶苏监国期间,就对大秦进行了一次次改革。 如今登基称帝,更是彻底来了一次大变动。 别的帝王登基,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对赵昆来说,甚至大秦的国家机构,都要替换一遍。 大秦之前的国家机构划分,其实并不复杂。 基本上是先设置官职,然后以官职弓领部门。 朝堂主干,是三公九卿制。 每一个职位下面,都设置一个部门。 具体到下面,便是郡县制。 这种机构设置,乍一看似乎没什么毛病,相比于以往的分封制,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但实际上,真正用起来,并不算得心应手。 比如说三公中的太尉,说是最高军政长官,但自己也没什么军权。 太尉须得是将军出身,可将军出身之人,一般都懒得烦心政务。 比如说王贲,虽名为太尉,却从来不去衙门上班。 太尉的职衔给他,完全就是一个名誉。 处理政务,自然是文官最拿手。 长此以往,太尉便会被手下文官架空。 如同后世的某个经济发达,但军事力量弱得一逼的朝代一般。 最高军务长官先被架空,随后被文官集团欺辱。 到那个时候,代表国家嵴梁骨的军队,战力就会大幅度下降。 其余官职,也有类似的问题。 记忆之中,有无数先进制度的赵昆,自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筹备全国机构的大换血。 郡县制的框架可以保留,但是朝堂中枢,各种机构必须进行调整。 调整的原则,便是以简捷高效为主。 机构的设立,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比如说,大秦国家银行,监海局,或者市场监督局,都是专业性极强的机构。 其次,机构选拔的人手,必须专业对口。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