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番外4:未来才是星辰大海 (第1/2页)
覆秦从计划开始正文卷第五百九十五章未来才是星辰大海吴广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当初开海之后,大秦海客在扶桑发现巨大的银矿。 开始的时候,他们发现扶桑当地的百姓穷得没裤子穿,于是用一些不对等的货物去兑换白银。 连用一口铁锅换同等重量的白银这种事都出现过。 后来,弥生王朝发现了这种情况,及时制止。 弥生三世也算是一个英主。 他果断下令,封锁银矿,然后学着大秦给前往扶桑的海商发放商牌。 只有持牌商户,才可用扶桑官方制定的价格购买白银。 这一手,让前往扶桑的大秦海商利润骤降。 扶桑的商牌政策出炉,头半年,还发出去三块。 但后来,大秦海商意识到这是一个坑,就再也不花钱去买了。 在这些海商眼里,弥生三世心里实在是太没有逼数了。 你一个最尔小国,只能依靠大秦的市场苟活。 我们愿意拿东西跟你换白银,那是看得起你。 老子要是不愿意换,直接抢你,你又能奈我何? 要知道,初期的那帮海商,极为凶悍,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讨生活的一群狠人。 他们是这么想的,理所当然就这么干了。 所以,扶桑其实是大秦海盗的发源地。 无数正经海客,在来到扶桑之后,被强拉入伙,当起了海盗。 他们成群结队,劫掠银矿。 扶桑但凡敢组织军队抵抗,那迎来的就是毫不留情的屠杀。 弥生三世眼看着没办法,只能请求大秦帮助。 若他聪明一些,直接将扶桑的银矿送与大秦,也就算了。 但弥生三世偏不,他许诺银矿产出,都以最低价格销售大秦。 这让当初负责处理此事的陈平勃然大怒! 小小扶桑,居然敢这么不知所谓? 你不懂规矩,大秦就教教你,什么叫规矩! 陈平联系吴广,让吴广派人去扶桑剿灭海盗。 实际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吴广所部就已经将扶桑的海盗一网打尽了。 但扶桑的海盗却从来没有消失过。 后面冒出来的那些海盗,都是吴广安排的人手。 开海已经将近四年,他早就看清了弥生王朝的嘴脸。 如果说别的蛮夷,心里多少还能有点逼数。 那么弥生王朝就是标准的畏威而不怀德,举国上下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骄傲情绪。 对待这种国家,就需要留个由头,只要对方哪里做错了,直接把由头翻出来打一顿就可以了。 所以大秦东方,只有一个扶桑,还被吴广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东西南北,举目四望,都无敌手。 在这种情况下,修建城池,还有什么增加城墙的必要性? 广南城处在大秦中心,毗邻南海港口,是大秦最完美的商贸集汇点。 所以,赵昆将其定位为商都。 这座巨城,不仅取消了城墙,而且首次严格按照居民区、商贸区、工业区等板块,进行规划。 在频阳商品房大获成功之后,赵昆这家伙在广南城又玩出了新花样。 广南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区,作为主要施工方,樊会按照赵昆的项目指导书,摒弃了以往按照方位区分南北,按照勋贵、豪商、平民划分。 他按照各个城区不同的景致和周围的环境,将小区分成三六九等进行建设。 城外依山傍水的几大别墅区,更是寸土寸金,卖出了天价。 千万不要以为没人买。 樊会只是将图纸拿出来,全国的勋贵豪商,就挥舞着银行汇票,把钱送过来。 关系亲近的都得排队,关系一般的,想送钱? 滚一边去吧! 于是,广南城还没建成,朝堂投入到这个巨大工程之中的银子,居然就已经收回来了小半儿。 政都咸阳,则为大秦政治中心。 赵昆这条命令下达,同时进行的,还有工厂的迁移计划。 这几年,关中修建诸多工厂,虽然让此地成为大秦经济发展的心脏,为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输送血液。 但是时间长了,弊端也逐渐显现。 首先,凸显最严重的,就是环境问题。 因为当初没有统一规划,工厂想开哪儿就开哪儿。 以至于,渭水旁边开了好几家造纸厂、布料厂甚至是囤煤厂这些高污染的工厂。 这几年,关中土地肥力已经以rou眼可见的速度,逐年减弱。 科学院数次上书,请求将不合理的工厂迁移,但一直都被赵昆压着。 主要是,这些工厂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不错的联动体系。 贸然拆分,影响极大。 要搬迁,最好的处置方案,便是整体搬迁。 但之前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广南城的建设,就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工厂迁移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陆续完成。 到那时,咸阳将成为一个职能纯粹的国都。 赵昆正式登基,他酝酿的很多新的举措,全都一一实施。 初开之前说的那些不谈之外,还有一些小的举动,已经不在百姓的关注范围之内了。 比如说,朝堂放开了对报纸的管控,允许私人办报。 这件事情,也就是商户们才会关注。 朝堂主管的报纸,更名为国事时报,日后便专注于刊载与国家要事有关的-信息。 这份报刊自从创立,如今已经走过了六年的风风雨雨。 从开始的时候,只是在关中一地发售,到目前为止已经铺陈到了大秦全部领土。 甚至,西域诸国之中,也有发售,只是信息相对滞后一些。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报纸是他们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渠道。 但是,那些商户们,看重的却是报纸那庞大的影响力。 之前赵昆为了扶持商户,开启了大秦商行的广告时代。 商人们对叫卖这个词的理解,如今已经突破天际。 甚至,如今大秦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装怪卖丑,博人眼球,依靠黑红来推广的商品。 这方面,商人们是丝毫没有底限的。 以前,宣传渠道就那么一家。 为了博得眼球,大家自然是怎么夸张怎么来,为了赚钱丢脸,不算丢人。 现在,朝堂开放了私营报纸的经营权限。 几乎是第二天,到市场监管局申请建报的商行,就有数百家。 这些商行,有一家算一家,都是通商全国乃至海外的超大商户。 他们申请的主营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最多的是跟自己经营的行业有关。 比如说,卖陶瓷马桶的巴氏,申请创立的报刊,名字简单直白,就叫《桶报》。 这份报纸上会刊登什么内容,猜都能猜得到。 之所以申请建报的都是注册商行,是因为这些人心里极有数。 他们都宣称自己的报纸免费发送,不会收费。 其实更加类似于传单一样的东西。 报表交到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