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秦从计划开始_番外11:他们等得起未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番外11:他们等得起未来 (第2/2页)

结束,大秦对西巴尔城的建设,已经足以支撑到大秦的后勤补给了,到那时候,就不仅仅是一块飞地了。

    如果罗马真的敢动兵,西巴尔城驻军只要退守东欧,立马就能够得到广袤的战略纵深。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即便是罗马,也不敢轻举妄动。

    赵昆不相信罗马会多线作战,或者跟大秦打消耗战。

    如果事不可为,赵昆当然也不想浪费大量的资源,去获取一块对于大秦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的飞地。

    但如今,一切部署都已经初见成效,他自然要贪一些。

    在赵昆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

    那便是,在他有生之年,将黑龙旗插遍全世界,然后带着嬴政畅游自己打下来的天下。

    在这个过程中,大秦一定会面对众多的麻烦。

    而其中,最大的麻烦,就来自于罗马。

    赵昆知道这个国家的潜力有多么可怕。

    如今的罗马共和国,其实还算温和。

    三权分立的制度,限制了其潜力。

    几百年后,罗马共和国轰然倒塌之后。

    在它的尸体上浴火重生的那个庞大帝国,才算得上是完全体的罗马。

    那个激活了全部潜力的怪物,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战争机器。

    在后面的几百年中,纵横欧洲,罕逢敌手。

    如果有可能,赵昆绝对不愿意将那个战争怪物释放出来。

    不是他对大秦没有信心,而是他不愿意自己的子民,平白将性命丢在战场上。

    如今西域已经归入大秦。

    之前大秦军队巡游西域的时候,一战就吓破了本都王国的胆子,如今的本都王国,已经成了一只鹌鹑。

    面对大秦几次三番无理的借道要求,本都王国都敢怒不敢言,乖乖顺从。

    可以说,大秦以西,一直到罗马,完全是一片坦途。

    一旦赵昆理顺国内的事宜,准备出兵西进,那么大秦的军队,可以畅通无阻直接到达与罗马对决的正面战场。

    而另外一边,扶苏已经在美洲站稳脚跟。

    传回来的消息,也极为喜人。

    预计在五年之内,扶苏就可以初步完成对美洲的掌控。

    到时候,美洲同样会成为大秦的领土。

    从美洲出兵,到达欧洲,距离可近多了,而且可以出其不意。

    战事一旦开启,就能够完成对罗马的包围。

    这种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的局面,大秦怎么会输?

    如今的赵昆,对于这种全盘规划,完全可以做到胸有成竹。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他才会答应王离的要求。

    “拟旨,命令王离率海军大部归秦,西巴尔城既然已经拿下,就不用在拱手让出,留下三十艘军舰,万名兵卒驻守。”

    说到这里,赵昆想到王离奏折之中的一条信息,笑道:“周波此人,既然被王离认可,便让其留在军中,如何封赏,全凭王离做主!”

    ........

    与此同时,秦岭深处。

    自从赵昆登基之后,便加大了对科学院的投入。

    如今的科学院,被拆分为民科院、农科院、科技院三大部门。

    专攻武器装备的科技院,便被挪到了人迹罕至的秦岭之中。

    大多数高新技术的出现,都是从军用装备开始的。

    科技院电报研究所,王雪和鬼谷子、姜潮等人,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台一人高的奇形盒子。

    从年初赵昆下令研究电报开始,至今已经过去了十个月的时间。

    在这期间,科技院集中大量研究人员,投入到电报的研究之中。

    电报的技术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在两千年后,随便一个爱好者,都可以鼓捣出一台设备来。

    但是,其中涉及到的基础元件,技术难度非常高,至少不是现在的大秦能随意达到的。

    这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科技院先是实现了大功率发电机的小型化。

    然后又攻克了不少技术难关。

    直到昨天,才有了一定的成果。

    这次,科技院总共制造了两台电报机样机。

    一台在几百里外的咸阳宫中,另一台就是众人眼前的这台。

    两台样机以电线连接,均由蒸汽发电机供电。

    虽说是小型化发电机,但体积也不小。

    眼前这个奇形盒子,主要的部件,就是发电设备,还配有一个蒸汽锅炉驱动。

    没办法,时间紧任务重。

    实际上有如今的成果,赵昆已经很满意了,所以派姜潮到这里体验。

    此时,锅炉烧得通红,巨大的蒸汽发电机声响,充斥着整个房间。

    姜潮一脸兴奋地坐在电报机前面。

    他头上戴着一个同样奇形怪状的头盔。

    这个偷窥有两个长长的护耳,顶端有一根电线,连接着电报机,看起来极为好笑。

    这便是科技院专门研制的,用来接收有线电报的耳机。

    其实有线电报的原理,非常简单。

    利用电门闭合,再配以一个发声装置,就可以搞定。

    目前的大秦,自然没有摩尔密码,在赵昆的提示下,科技院又发明了一套密码来配合使用。

    姜潮便是第一个学习电报密码的人之一。

    此时,所有人都紧紧盯着姜潮,想要通过他的表情,来看出什么。

    哪怕是鬼谷子和王雪也不例外。

    鬼谷子和王雪已经受够了这个时代,动辄几个月的信息传递速度。

    电报的出现,完全可以对这方面做一个颠覆性的变革。

    鬼谷子和王雪本来不是科技院的人。

    但有一天,他们主动找到了赵昆,说要跟赵昆一起改变大秦。

    赵昆欣然同意了他们,并让他们加入到科技院,带领那些原始的研究员,一起发展科技。

    虽然现在的科技,比不上他们脑中的那些尖端科技,地外文明,但把基础打好了,面包迟早是会有的。

    而且,经过前几年的发展,科学院的规模越来越庞大。

    就是科技院的研究员,都有上千人之多。

    即使现在的研究还很原始,但比起原来的大秦,不知先进了多少倍。

    相当于大秦几年的科技发展,赶上了原历史几百上千年的发展。

    要知道,蒸汽机与电报机的发明到运用,还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情。

    所以,该来的,总会来的。

    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他们等得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