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_第五百九十四章 崇平帝:六封奏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九十四章 崇平帝:六封奏疏? (第1/3页)

    ,红楼之挽天倾

    巡抚衙门,官厅

    坐在条案之后的蟒服少年,目光掠过下方一众官吏,沉声道∶

    下方一众知县,闻听这番解释,都是又喜又惊。

    太康知县叶朗面色一松,连忙拱手说道∶

    待众知县、知州议论之声稍停,贾珩徐徐道:

    中原之乱,前后俘虏贼寇逾万人,肯定不能即行放归,大致要劳动改造三年,而裹挟的丁夫两万余,多属煽动,罪责较轻,正好要以河工赎刑,等河役一罢,就可放归乡里,耕种田亩。

    同时,来自京营的四万步卒也要轮成几班筑堤,先前完全没有厮杀大战,派他们过来不能白派。

    这样一来,大约就有近十万军民,修堤挖渠的人手就不缺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银子,营堤造堰所需石料、土方都需银子购买。

    这一部分,贾珩打算抄没河道贪官污吏之财,然后再号召开封府城中的富户捐输,剩余若还是不够,再请求朝廷拨付。

    目前,锦衣府已经查封河道总督衙门下辖藩库,等朝廷旨意一至,即刻查账、核销,抄没河衙贪赃吏员的家财。

    可以说,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只要官僚机器自身运转起来,想要办成一件事,就没有办不成的。

    一省总督,封疆大吏,没有任何掣肘,几乎是说一不二。

    说句不好听话,昨天晚上贾珩做个梦,第二天都能让梦实现。

    贾珩面色淡漠,沉声说道。

    下方众官吏纷纷应命称是。

    贾珩目光掠向下方的数十位知县,默然片刻,转头看向祥符知县宋暄,道∶

    先前,宋暄主持搜集、汇总、核实相关贼寇以及丁夫所提供的州县贪官污吏的线索,在贾珩的指导下,对百姓反应的比较集中、比较强烈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对相关官吏以及事迹登记造册,另外派人稽查、核实。

    宋暄道:

    这位青年官吏,面容遗传了宋家的优良基因,白皙如玉,五官更是俊朗非凡。

    说话间,拿起放在手边儿的簿册,起得身来,看向场中一应官吏,高声说道∶

    通过对来自不同丁夫、贼寇的线索,汇总到一起,确信不同来源,经过核查,确认五个问题尤为严重、性质特别恶劣的五名县官。

    此言一出,中牟县知县康克庆面色大变,心神一沉,疾呼道:

    阳武县知县杜绍修更是「噗通「一声跪下,面如土色,颤声说道∶「下官冤枉,从未有贪

    腐之事。」

    其他两位知县也是面色苍白,手足冰凉。

    宋暄面无表情,沉声道:

    贾珩目光逡巡过几人,沉声说道∶

    看向按察副使廖明琨,道:

    廖明琨面色一整,不敢怠慢,起身朝着蟒服少年拱手道∶

    不多时,从官厅外进来衙差,将面如死灰的几位官吏架走,而廖明琨也出了衙堂。

    贾珩转而看向其中一位参议,道:

    他要对整个河南的人事进行一次梳理,并且派锦衣府探事对省域范围中的官吏,从官声到能力进行考核,综合打分,汇总成一个考核表,以便提拔任用。

    根据大汉会典,地方督抚,尤其是总督,位高权重,可谓集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军事大权于一身。

    其中监察之权,包括对所属文官布、按两司、学政以下,武官都司指挥使以下的各级官吏可行使考核权,对所属文武官员有具本题参之权。

    人事之权,文职道府以下有提调权,即可不经吏部而直接任命官员,但需要向吏部备案,提调范围因时因地制宜,但名额一般不会超过一半。

    也就是说府县以及分守、分巡两道的官吏,基本可以自由任命,除非全部撤换这样的极端情况,一般只需要向吏部备案即可。

    立法之权,包括可以制定省例。

    这就是为何史鼎心心念念想要做督抚之故,督抚在地方上等同于土皇帝。

    故而巡抚还好,权力局限于民政,总督就尤为权重。

    以往,大汉也就四川、两江、湖广、两广等四地设置总督差遣,而且因事常设常罢,就是说过了三五年,突然又进行裁撤,相关官吏或升或调,比如云贵总督也曾因战事短暂而设,事后即罢。

    贾珩在河南呆不久,也会随之而走,那么河南重设巡抚督查民政,权力肯定大为缩水。

    随着几位知县就被带走,场中官吏面色微变,大气都不敢出,心头凛然不已。

    贾珩面如玄水,声如金石,道:

    下方众官吏拱手应到。

    至于一些人心怀怨怼,可小胳膊怎么可能扭过大腿

    贾珩又对在场知县警诫了几句,然后吩咐人领着知县知州下去歇息。

    待地方官吏一走,贾珩目光逡巡过藩臬两司的官员,目光定在一人面孔上,唤道∶「许参议。「

    「下官在。「一个面容儒雅,身形清瘦的四品官吏,连忙起身,行礼道。

    方才当场免去五名知县的差事,不仅震慑了地方官吏,也将在场藩臬两司的官吏大为震慑。

    贾珩道:

    邸报,原就有之。

    许参议倒也不奇怪。

    贾珩道:

    这时代,受限于繁体字,百姓文盲率都比较高,大部分都看不懂报纸。

    所以报纸更多还是向士林宣传,而戏曲、评书则是向县乡基层的百姓宣教。

    他虽然不惧恶名,但也不会放弃舆论阵地,因为他不占领,别人就去占领,尤其是能够读书的都是中小地主,他们在省、府、县、学大造舆论,又当如何

    他不是要在中原之地大搞均分田地,不分善恶,从根本上摧毁一个阶级。

    而是要以司法狱讼名义,将豪强劣绅定点清除,缓和一下尖锐的社会矛盾。

    至于拼音简化字扫盲,开启民智,这都是他真正掌柄国政之后,攀科技树以后的事了。

    事实上,在未开启工业化前,低下的生产力根本就养不起那么多不事生产的人上人,都读书当官,都坐轿子,谁来种田谁来抬轿子

    那些掌握了文科知识的读书人,如果没有就业,将成为庞大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统治成本也会相应上升。

    科举教育终究要服从于工业门类的发展,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工业化时代的开启,自然而然需要受过初等普及教育、知识技能的劳动者投入生产部门,这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在迫切呼唤政治上层建筑的适应和匹配,你不适应,它帮你适应和匹配。

    贾珩思量着,看着时而迷茫、时而恍然的许姓参议,叮嘱道:

    其实,官办邸报,就有时政要闻,比如某某大员被吏部任命到何地,不过更多是面向官府和士林。

    官办报纸总要有个名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