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三十六章 十里楼台,万家灯火,扬州自古繁华 (第2/2页)
此以往,国将不国。 但就怕如苏绰与宇文泰所言,具官以立国。 贾珩在淮安府做好相应布置后,让徐开在河道衙门坐镇,以便等候京营大军赶来,而后在一众亲卫的扈从下,与内阁大学士赵默一同乘快马来到扬州。 已是傍晚时分,夜色低垂,因为下起了雨,视线愈发昏暗,而扬州城中的酒肆茶楼、青楼楚馆已经亮起了灯火,星星点点,或橘黄或彤红的光芒在雨雾笼罩下,略有几分朦胧意境,而歌舞管弦之音不绝如缕。 十里楼台,万家灯火,扬州自古繁华。 贾珩拉住缰绳对着一旁因为快马而奔,状态略有几分萎顿的赵默说着。 作为拱卫金陵的江北大营,内里驻军三万,节度使就是北静王水溶的叔叔水裕,如需调拨江北大营兵马,显然需要其协助。 赵默思量了下,点了点头说道:水裕三子说道。 贾珩皱了皱眉,与赵默对视一眼,道: 水裕的儿子倒也不敢怠慢,连忙应道: 先前联名向朝廷上奏的奏疏,想来这几天也能到了京城,如能赶得调兵之前旨意赶来,许会好一些。 其实心头隐隐知道,这样一来一回,根本来不及。 贾珩道: 贾珩沉吟说道: 赵默目光闪了闪,忽而心头一惊。 是了,盐院衙门就驻节扬州,而巡盐御史林如海就是荣国府的女婿。 就在赵默思量之时,忽而前方街道巷口传来阵阵喧闹之声,两人拢目瞧去,只见四五个差役模样的官军,正在和锦衣卫交涉着什么,不远处还有几位官员撑着伞,簇拥着一个绯袍官员。 这时,为首身形微胖,面皮白净 的绯袍官吏,拱手一礼,笑道: 赵默循声望去,目光微凝。 贾珩朝刘积贤摆了摆手,让几人过来。 扬州知府袁继冲快行几步,几乎让开了身后撑伞的幕僚,脸上堆满了笑意。 这人白白胖胖,一笑起来,眼睛眯成绿豆大小,只是目光闪烁之间,颇有几分精明之色。 贾珩打量着袁继冲,目光凝了凝,心头恍起一念。袁继冲? 他听宋暄说过这个名字,其人似乎在南阳府履任之时,贪墨朝廷赈济灾民的钱粮,后来被朝廷弹劾贪酷,坐罪免职,不知走了谁的门路,没事儿不说,又调至扬州府这等繁华之地担任知府。 未等贾珩答话,赵默已经开口道: 袁继冲面上笑容热情不减,这时站在雨中,雨水落在身上犹自不觉。 贾珩高声道: 申悦博笑了笑,拱手一礼,道: 赵默看向水裕,道: 扬州城,烟雨朦胧,天地苍茫,扬州盐院衙门的前院中 申悦博一身玉色长衫,头戴士子方巾,其人面如冠玉,蚕眉杏眼,风仪俨然,颌上蓄着短须,此刻手捻胡须,立身在窗户后,眺望着庭院中的雨雾出神。 随着沉重的脚步声,身前一声重唤响起,云堆翠髻、着水袖衣裙的妇人急步而来,正是赵默道的妾室周氏,以酥酥糯糯的吴侬软语说道: 林如海自先前被人下毒暗害以后,虽经太医诊疗医治,但自此身子骨儿就不怎么好。 林如海转过身来,道: 林如海叹了一口气,似是感慨也似是自语道: 周姨娘眸光闪了闪,递过去粥碗,惊讶说道: 林如海点了点头,接过粥碗,道: 仍在思忖着贾珩其人,先前玉儿寄送来的书信提及过,也不知其人是何等模样,小小年纪就已是军机辅臣,朝廷重臣。 简直如梦似幻一样。 这就是离得稍远一些的江南官场对贾珩的观感。 林如海对贾珩的了解,还是从邸报上,彼时贾珍因罪失爵,贾珩上《辞爵表》一疏,而后名传大江南北。 在之后,贾珩陆续迁转,直到成为锦衣都督、检校京营节度副使,再到最近中原乱起,晋爵为永宁伯,其间书信不断,因为并未当面见过,大多都是一些寒暄和问候。 就在这时,外间一个丫鬟进入书房,道: 周姨娘近前接过拜帖,看清其上名字,玉容微变眉梢带着喜色,说道: 林如海闻言,手中正拿着的汤匙倏然一顿,落在瓷碗上发出的清脆声音 ,心头大喜,接过拜帖,忙道: 扬州盐院衙门前厅,几个书吏都是偷偷打量着在官厅中正襟危坐的蟒服少年,在身后的几位着飞鱼服、绣春刀的卫士上打量了一眼。 这位就是永宁伯? 贾珩端着一杯茶盅,轻轻抿了一口,耐心等待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