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四十九章 崇平帝:这个蠢材! (第3/4页)
面,甄家因为四叔的事儿,不能受得牵连了。 …… …… 神京,大明宫,含元殿 正是午后时分,阳光照耀在殿宇上的琉璃瓦上,反射着熠熠流光。 崇平帝坐在金銮椅上正在与内阁阁臣、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科道等相关官吏议事,此外还有军机处的几位要员。 待议事项,除却今年秋粮征收事宜以外,还有今年的秋闱以及明年的春闱试,以及边事。 户部尚书杨国昌以及户部仓场侍郎魏伯阳,两人在下方,叙着今年的秋粮征收一事。 杨国昌手持笏板,苍声道:“圣上,今年河南汝宁、开封、南阳等地普遍即行改种番薯,河南布政司方面上疏奏议,番薯产量如能大获丰收,秋粮可按崇平元年输送朝廷,纾解国库之窘困。”【1】 【6】 【6】 【小】 【说】 现在是忠靖侯史鼎正在巡抚河南军政,而原齐党中人彭晔为藩司布政使,这自是隐晦再提及番薯的问题。 当然彭晔没有明着反对,而是说番薯产量丰收,也不用再请求户部减免,所谓架起火堆来烤忠靖侯史鼎,剑指幕后的永宁伯。 以彭晔给杨国昌的书信所言,将如此之多的土地,推广种植番薯,一旦歉收,生民困苦,怨声载道,彼时史鼎去职,贾某人自也不能独善其身! 至于番薯是否歉收?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在闽粤之地即行种植的番薯,岂能适种植于河南? 崇平帝沉吟片刻,看向杨国昌,目光幽晦几分,说道:“朕记得先前河南太仓方面解送了百万石粮食,输送神京,已完夏粮,河南历年的粮税缴纳几何?” 杨国昌道:“秋粮属赋税大头,往年也有一百二十万石,圣上,河南方面是否再行解运一些米粮,如今番薯已在河南各地推广种植,但产量犹未可知,老臣以为仍按往年的粮税收缴。” “河南方面刚刚遭了一场兵灾,根据各府县情形酌情蠲免,至于番薯,河南方面如是丰收,推广山西、河北、山东等干旱之地。”崇平帝沉吟片刻,说道。 那番薯已经在御花园中拓田种植下来,看着葱郁青青,但具体产量还要等十月中旬,还有些不确定。 其实对番薯的产量,崇平帝心头仍是打上一个问号。 无他,亩产几十石,谁知道移栽别处能有多少? 杨国昌闻言,也不强求,领命而退。 这时,军机大臣、兵部侍郎施杰道:“圣上,两江总督沈邡与南京兵部联名具题的奏疏于今晨送来,奏请整顿江南大营,重固江防,军机值房刚刚收到奏疏。” 经过六百里急递,沈邡的奏疏终于在今天早上送达军机处。 崇平帝沉吟片刻,沉声道:“前段时日,东虏方面的八旗正白旗旗主的亲王多铎,领人潜入扬州刺杀永宁伯,可见海防疏漏,永宁伯先前得朕嘱托,南下整饬江北大营,前日密奏已初理兵事,今沈邡与南京兵部提出整饬江南大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只是其督抚两江以来,署理民政有闻,可得整顿?” 提及前日的密奏,崇平帝目光也有几分失神,心头感慨。 虏王亲自刺杀,这待遇……无疑是来自东虏的认可,说明用对了人。 同时也说明,河南之乱的迅速平定,让东虏方面坐不住了。 兵部侍郎施杰定了定神,说道:“沈邡举荐了前江南大营镇海卫指挥同知甄铸,并以镇海卫为基础,独立建一水师,驻扎江口,警戒虏寇,此事两位兵部侍郎也极力赞同。” 南京方面经制兵额的调整是南京兵部主管,镇海卫扩充为镇海军,更增设节帅,这样的大事自要向神京奏报,得其确认,一般也会得到确认。 “甄铸?”崇平帝眉头皱了皱,问道:“甄家的人?” 当年在潜邸时到江南办差,甄家人之奢靡无度、横行无忌,给曾经的雍王留下了深刻印象。 虽然不如赖大面前,贾蓉还要唤一声赖爷爷那般托大,但在崇平帝眼中,甄家在金陵地面的确是逾越了一个家奴的本分。 施杰回禀道:“圣上,是金陵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四弟。” 崇平帝道:“此人有何能为,得沈邡举荐为水师节度使?” 施杰一时竟有些不好应对。 好在崇平帝只是简单询问一句,道:“此事尚需斟酌,现军机大臣、永宁伯贾珩就在扬州驻节辟署,处置机务,行文沈邡以及南京兵部,镇海军筹建上的事,要多与永宁伯协商,再联名写个奏疏,再行来报。” 此言一出,下方的内阁群臣,面色都是古怪。 永宁伯南下的钦差事务根本就并未得内阁和军机处诏谕确认,现在连驻节辟署,处置机务这种话都说出来了? 真就军机处、扬州分处? 这时,礼部侍郎姚舆道:“圣上,今岁诸省秋闱,即行进行,明年又是春闱大比之年,臣以为可着礼部仪制司派专员赴诸省巡察,接受举告,以防科举弊案。” 这也是历年的工作了,每次科举,从秋闱到第二年春闱的时间,各省的举子闹事者不少。 崇平帝开口道:“科举事关国家抡才大典,礼部方面能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姚卿用心了。” 就在姚舆拱手说着谦辞之时,一个内厂的内监从殿后的珠帘处来到近前,道:“陛下,扬州军情急报。” 因为贾珩的奏疏,在崇平帝的特意嘱托下,不论何时,都要速速来报,中间不得耽搁,而这等军情急递更是要第一时间呈送御前,否则严厉处置相关人等。 崇平帝闻言,看向那内监,冷硬面容上顿时现出一抹疑惑,子钰这个时候递送来急报? 而殿中也纷纷侧目而视。 戴权连忙离了崇平帝身侧,从那内监手中拿过笺纸,在群臣略有几分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