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_第七百九十一章 加都御史衔,这岂不是巡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九十一章 加都御史衔,这岂不是巡抚? (第2/3页)

跟来的少女,说道:“一路走来,也没见什么有趣的东西。”

    一路逛来,十七世纪中后期的濠镜或者说西方,并没有划时代的科技产品,因为工业革命还没有到来,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事儿,与现在相差将近百年。

    少女观察着贾珩的神色,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眼前这人似乎在思索着这些夷人的事儿。

    难道他去过夷人之国,否则那些夷语怎么会着?或者说,原是为了一旦被宫中发现,就逃亡夷国,所以提前学了夷语?

    “你在找什么?”

    贾珩道:“找近代的科技痕迹。”

    看向一脸懵然的陈潇,贾珩道:“可能有一天,会有一种不需要骡马而可以自己跑的车子,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输货物,省却了多少人力。”

    陈潇:“???”

    真就傻了?这两天在濠镜就一直说胡话?

    其实少女并不知道这是周围相对比较近代的环境所致,之前贾珩在神京根本没想过什么后世科技,因为既是在一片古代环境中很少发散联想,二来也是因为知道不切实际。

    没有淘宝现成的模块儿组合,怎么可能从无到有手搓出来一个呢。

    给没有学过木工的普通人一根木头、一把锯,做把椅子都做不明白,穿越之后还想大搞科技发明?

    贾珩道:“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陈潇轻声道:“你最近有些不大正常。”

    贾珩笑了笑,说道:“一时见着夷人之物有些感慨。”

    说着,忽而目光被远处的摊贩吸引。

    行至前去,拿起一把军刀,这是一把木柄银身带着花纹的匕首,刀锋明亮如水,整体有着一股古朴厚重之感。

    大马士革军刀。

    贾珩一眼就认出这匕首,拿起军刀,问道:“这个怎么卖?”

    波斯人锻造的军刀,显然经过一些年头,其上沉甸着岁月的痕迹。

    那葡人见对面的少年说着汉语,也用腔调怪异的语言说道:“二十两银子。”

    贾珩取出银子,买了匕首,翻身过来,道:“嗯。”

    陈潇目光盈盈如水地看向少年,目光落在贾珩手中的匕首上,讶异说道:“这是……”

    贾珩解释道:“这是大马士革军刀,古波斯人手锻的刀具,存世的真品不多,十分锋利,你用来削梨、削苹果最是不错了。”

    陈潇:“……”

    送了她一把军刀?

    不过还是好奇地从刀鞘中抽出匕首,见得冷锋盈盈如水,倒映着一张清冷的容颜,暗道:“这刀的确锋利。”

    贾珩凝眸看向眉眼清绝的少女,温声道:“天色也不早了,你还有什么要买的没有?没有的话,咱们回去吧。”

    在濠镜这边儿其实也没什么好逛的,没有他想要的东西,或者说这时候的东西方科技水平相差还不算大。

    毕竟按着平行时空的时间线,现在还是明末清初,要再闭关锁国一百年,那时工业革命。

    陈潇收起军刀,轻声道:“我没什么要买的,回去罢。”

    ……

    ……

    时光匆匆,眨眼之间就是三天时间过去。

    随着濠镜等地逐渐为广东粤海水师接管,在贾珩的提议下,广东藩司选派了一位参议在濠镜担任知事,设衙辟署,而贾珩在濠镜又停留几日之后,向布加路告了别,重新返回了广州府。

    关于开放海禁的事项,再次摆在广东一众高阶官员的案头。

    巡抚衙门,后院,广东巡抚周造一身常服,行走在假山回廊的花园中,在折角的凉亭中停了下来,在凳子上落座下来,眺望西南墙角,秋日之下开得绚烂的秋菊,问道:“濠镜那边儿结束了?”

    “原是疥癣之疾,粤海水师平定了。”幕僚压低了声音道:“东翁,那邬家原本就是和贾家是穿一条裤子的,这次可没少配合出兵,听说那位永宁伯也投桃报李,打算重开市舶提举司后,截留一部分税银用以供养粤海水师,同时从粤海水师分拨出一批人手,专司稽私巡海事宜,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嘛。”

    周造冷声道:“这个永宁伯,本官早就发现了,在江南江北大营整军之时,其他人都被拿下处置,反观那江北大营的水裕,身为领军节度使偏偏安然无恙,谁人不知水家和贾家是几代人的交情?你说他不徇私情,一心为公?老夫不信!”

    “东翁所言不差,这位整顿来整顿去,只是打击异己,培植党羽。”梁主簿轻声道。

    周造手捻胡须,目光凝重几分,低声道:“京中的赵阁老回了信,说朝中对再开海禁的事争议也不小,齐党极力推崇,天子也赞成此事,赵阁老叮嘱谨慎行事,这永宁伯圣眷正隆,要暂避锋芒。”

    梁主簿点了点头,笑道:“东翁不与这永宁伯硬碰硬是明智之举,他在广东能呆多久,总要回江南,回神京,听说这次过来濠镜原也是冲着引进红夷之火器,将来好和东虏大仗,这遂了愿,自然也就走了,纵然开海,这市舶提举司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周造微微颔首道:“这话是不错,开海归开海,关要还是谁来主导。”

    梁主簿道:“东翁为一省抚台,由东翁主持自是顺理成章。”

    “京中赵阁老和韩阁老也是这个意思,只是……”周造面色现出纠结。

    只是当初海禁不可开时,他已经向朝中多次表态,现在改弦易撤,脸面上挂不住不说,还容易落得官场同僚耻笑。

    梁主簿苍老眼眸转了转,低声说道:“纵然东翁不能主持此事,也要将其留在布政使司,以便随时过问,想那市舶提举司才几品,那时候还不是东翁一句话?”

    “我也是此意。”周造点了点头,目中现出盘算。

    而就在周造与幕僚应对广州重建钞关之时,贾珩乘船也到了广州府城。

    同船而行的广东布政司参政刘孝远道:“永宁伯,朝廷最近对开海之策再议,不知是什么主张?”

    这段时间,这位广东参政一有时间就向贾珩进言开海的好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