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章 半成品的面点 (第2/2页)
猜,认真看下去就知道了。”覃壮才说。 ………… 糯米粉要增加其可塑性,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将烫熟的糯米粉,加入到生糯米粉中。 将两者揉匀,就能得到一团具有相当可塑性的糯米团。 这样糯米团,就可以用来制作高典需要的饺子皮。 但是要将其擀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这饺子皮可要比一般的饺子皮更薄才行,毕竟还有另外一层,两层合起来,才是一般饺子皮的厚度。 擀薄对于面粉层来说,或许并不算多难,可是对于糯米层来说,难度就很高了。 将糯米层擀薄,需要极其扎实的基础才行,这点高典是符合的。 只见他很快将糯米层擀成需要的厚度,在案板上看起来,就只有很薄的一层。 甚至都有些半透明的感觉。 要知道,糯米层最终蒸出来的效果,是有些半透明,可是这是并不是熟的状态。 一张张糯米饺子皮,被擀了出来,高典将其小心翼翼的放在一旁。 必然是要小心一些,动作轻柔一些,不然的话,这饺子皮可是很容易破的。 接下来就是面粉层的饺子皮了。 这一步,难点并不是技巧上的,而是配方。 菠菜汁与面粉的比例,以及他必须要考虑,如何才能让菠菜汁不变色。 两种饺子皮都擀了出来,不过比起一般的饺子皮来说,要小一些。 高典将两种饺子皮合在一起,看起来比一般的饺子皮要厚一些。 随后,高典将其放在案板上,再次擀薄,直到普通饺子皮的厚度。 这一步就需要技巧了,因为两者的延展性不同,在擀薄的过程中,必须要随时注意,保持两者的一致。 通过这样的方式,两种饺子皮终于合二为一,变成了一张饺子皮。 如果单纯通过擀薄,将两种饺子皮合在一起,那么难度更高。 而擀的不是那么薄,做起来就要容易一些。 从效果来说,合在一起擀过的效果更好,可以让两种泾渭分明的饺子皮,真正的合二为一。 时间慢慢过去,高典将饺子皮做好之后,开始在准备饺子馅。 这些食材,都被高典处理好了,现在就去合在一起成馅。 这一步技巧上的难度几乎没有,真正的难度在于比例。 各种食材的比例。 如何将这些食材的味道结合到一起,使其互补,而不是互相冲突,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现在的高典,还没有完成这方面的完善。 他现在用的比例,就是他试验出最好的比例了。 制作这道面点,中途还有很多不起眼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某些地方,高典增加了一个看似不必要的过程或者步骤,这让跟认真观看他制作的王兆华三人,有些疑惑。 这些步骤在他们看来,完全没什么必要,不这样一样可以做出来。 杜大伟眼里也有些疑惑,不过他并没有觉得高典是在做无用功,而是在想高典为什么要这样去做。 杜大伟眼力是极高的,甚至比一些面点大师的眼力都要厉害。 他从小便跟着魏老爷子,跟着他见识过很多。 同时,杜大伟可以说是对自己师父面点最了解的人,即便是魏巧依,也没有他了解。 白玉翡翠饺子的创造,他也在现场,亲眼看着自己师父做出来的。 他对这道面点,极其的了解。 很快,杜大伟有些惊叹,因为他发现拿着看似不必要的动作,其实别有作用,能够让这道面点更加顺利的做出来。 至于味道如何,他没有品尝过,也就不做评价。 对于场中的这个年轻人,杜大伟越发惊叹。 ………… 陆惠英的叉烧包,要准备进蒸锅了。 实际上,她早就可以做完。不过为了比赛,她做的很慢,也做的很认真。 几乎每一步,她都做到自己能够做到的最好程度。 叉烧包在进蒸锅之前,需要喷一次水,这样一来,蒸出来的叉烧包表面就很光滑。 因为这个步骤,也有一个趣事。 在以前,没有喷壶这种东西,因为叉烧包存在这个步骤,所以就有人说,面点师会将水含在嘴里,然后一口气喷在叉烧包上面。 因此,吃叉烧包的时候,需要将外面的皮撕开,只吃里面的。 至于是不是真的,无从考证。 将叉烧包送进蒸锅里,陆惠英安静等待着。 她抬头看向对面,高典正在调馅。 十多种食材混合的饺子馅,调味上也是需要注意的。 高典调好馅之后,开始包饺子。 这一步就是看面点师心灵手巧的程度,包的好看与否,全看手巧不巧。 时间一晃而过,陆惠英的叉烧包已经做好了。 她举手示意,很快有工作人员过来,将她的面点拿走。 众位评委看着面前的面点,这包子有些难看。 因为包子表皮居然开裂了! 一般的包子,蒸出来都是表皮完好无损,特别是像灌汤包这种,对于表皮的无损程度,更是要求严格。 可是这叉烧包,表皮居然裂开了! 但是众位评委并不觉得奇怪,反而觉得很正常。 这叉烧包本就是这样,这也算是叉烧包的特色。 裂开的表皮,能够隐隐看到里面的馅,一股叉烧的香味,从裂缝中散发出来。 众人闻着,有些陶醉。 “这叉烧好香啊!”一个评委说到。 其余的评委纷纷点头,这叉烧确实很香。 随后,众人各自拿起一个包子,慢慢品尝起来。 叉烧包的的口感很有意思,最外面是光滑的表皮,吃起来很有韧性。可是中间,却是非常的松软。 一位评委用手,居然将叉烧包最外面的一层皮给撕了下来。 里面的叉烧很香,吃不到一点油腻的感觉,口感是糯中带韧,香味十足。 顿时,评委们就沉醉在叉烧包的美味当中,久久不能自拔。 他们享受着难得的美味,表情甚是陶醉。 过了一会儿,他们才纷纷清醒过来,却依旧恋恋不舍的,好似这味道的褪去,让他们心中怅然若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