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八十六章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第1/2页)
朕就是亡国之君正文卷第八百八十六章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刘永诚是极其自豪的,作为大明的内臣提督提领大明水师南下西洋,宣扬国威的同时,奠定景泰年间的海贸基本格局。 他是煌煌盛世大明的亲历者,缔造者之一。 一个人能够经过两个盛世,尤其是在经历了由盛转衰,再由衰转盛的过程,这种大势所趋,更是让刘永诚格外自豪,而这一切,都是皇帝陛下的赐予,就刘永诚做的那些事儿,暴戾的大明皇帝没砍了他,十多年后再次启用了他,属实是天恩浩荡。 一个人的背叛是需要一定的筹码的,刘永诚背叛了他心中关于正统的理念,是因为陛下的英明,而整个南洋、西洋,都没有足够的筹码,让他背叛大明。 这也是皇帝敢启用刘永诚的原因之一。 刘永诚转着手中的茶壶,明日太阳升起的时候,大明船只将会再次南下,继续这次官船官贸的武装巡游,刘永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作为旧党,他对国事有很多自己的看法。 刘永诚说起了一个人名,这个名字略显有些陌生,对于一般的读书人而言,都不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到底是何人。 唐兴稍微思考了一下说道: 刘永诚惊讶的问道。 唐兴满是笑意的说道: 宦官专权的祖师爷是赵高,奈何赵高的蛋蛋到底有没有,是个比较有趣的话题,在秦时,宦官只是代表内官,不一定没有蛋蛋,但是这石显大抵是没有蛋蛋的。 唐兴和李宾言是抵背杀敌的至交亲朋,好到互换姓名的地步,唐兴和李宾言的友谊,让唐兴学会了读书,李宾言学会了骑马。 大明的军卒们是要读书的,下到大明的军卒要读书识字,背条例,中到大明的庶弁将、掌令官们要每年考评,还要进讲武堂读书成为天子门生,上到文安侯于谦本身就是个读书人,而且是会试第一、以语伤时把状元弄丢了的于谦。 大明军卒读书的这种风气,可不是为了科举,而是为了全面提高大明军的识字率,从而遴选出更多合格的炮兵、枪兵和夜不收,这一点,陈福寅能混个椰子大王的称号,琉球的椰制品响彻大洋内外,完全得益于陈福寅熟读《预防卫生与简易方》,在琉球混的风生水起,琉球人对于陈福寅的种种神奇,奉若神明。军伍中人读书不是什么稀奇事,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典故,人尽皆知。 这年头,你没读过书,好意思说自己是大明军的一员? 刘永诚说起了汉元帝,面色就极为复杂。 说起汉朝来,人们总是下意识的以汉唐雄风并称,可是这说起西汉,说完了汉武帝、汉宣帝之后, 大多数人都直接奔着西汉末年的王莽篡汉去了,仿佛中间的几十年,几个皇帝不存在一般。 汉宣帝驾崩之时,汉室江山已经来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而汉元帝接手的汉室江山,是个最为鼎盛的大汉朝,也正是在汉元帝手中,汉室由盛转衰。 汉元帝像谁?像稽戾王。 都是正统继位,都是盛世 继位,都是宦官僭越神器,都是党锢盈朝,都是兴文武,都是民不聊生,都是由盛转衰。 唐兴靠在椅背上,转动着茶盏,看着窗外的月色补充道:「汉元帝刘爽还是太子的时候,有次和汉宣帝奏对,刘爽对汉宣帝说: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汉宣帝大惊失色,教训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而后更是严厉的说道:乱我汉家者,太子也。」 汉元帝刘爽崇尚儒家学问,被汉宣帝批评的这段,唐兴是知道的,汉宣帝的这段霸王道杂之,更是道尽了汉元帝之前的汉室制度,虽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总体来说汉家制度,还是霸王道杂之,儒皮法骨的基本格局。 刘永诚眉头紧锁的说道: 刘永诚说的第一条就是兴文區武,这减少军支四个字,虽然看似轻便,可是把大汉军的脊梁骨差点抽断了。 连那塞外的匈奴左翼郅支单于,都敢对大汉朝龇牙了,要知道经过汉武帝和汉宣帝的持续不断的教训,匈奴人比那挨了打的狗,还要老实万倍,但是这郅支单于杀了大汉使臣谷吉。 在大汉朝的年代杀汉使,这不是龇牙,这是国耻。 唐兴想起了一个旧闻,笑着说道: 刘永诚闻言一愣,这俗儒真的是崇古,快两千年了,说辞都不带变一下,当今陛下难道和汉元帝一样好忽悠,眼瞎不成? 他敲了敲几案说道: 唐兴解释了一句,于谦可不是权臣,那是贤臣,而且于谦在这件事的态度上颇为古怪。 作为大明知名的正统铁杆拥趸,刘永诚这番话全都是对陛下的回护之意,一旦说出了陛下英明四个字后,这埋在心里的话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说出来了,念头便立刻通达了,投献一念起,刹那天地宽。 这冕服可是崇古礼法的核心,用棉不用丝,的确是节俭了,但是用棉那就是违了礼制。 这一句回复巧妙就巧妙在,整个大明朝没人能说他朱祁钰不节俭! 于谦就曾公开表示过陛下应该有一些享乐之物,理当劳逸结合,甚至对石亨进献各种玩物,熟视无睹,天子节俭当然是好事,可是陛下这太过于节俭了,四季常服不过八套,冕服就一套,这天朝上国礼仪之邦,陛下实在是有点不顾及朝廷的脸面了。 就比如那尼古劳兹和胡淡吵架,尼古劳兹吵不赢就往胡淡的肺管子上戳,就问皇帝的礼服居然还要洗?一句话让四十年的礼部尚书胡淡直接破了大防,骂骂咧咧不知 所云。 于谦甚至还思考过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当年京师之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