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九十二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 (第2/2页)
于谦党羽,依旧颇有作为。 随着天顺元年于谦含冤而终,作为于谦党羽,年富也是锒铛入狱,成为了大明进狱系人才,若非李贤作保,年富的命都要丢在里面,而后年富被罢免放归依亲。 天顺不顺,就在次年,天顺二年,山东遭了蝗灾 ,数百万百姓遭了天灾,明英宗把满朝文武的人一划拉,得,一个可调遣的人也没有,也顾不得什么于谦党羽的事儿了,再不救火,再弄出个叶宗留、邓茂七来,明英宗连皇位都保不住了,便再次启用了年富。 年富走马上任,果然把受灾的百姓安置的井井有条,年富在天顺年间,作为于谦党羽,一路高升,官至户部尚书,靠的完全是自己的才能,除了公务,年富做的做多的事,就是给于谦喊冤,天天给明英宗朱祁镇添堵,一副你不杀了我,我天天骂你的架势。 明英宗也没办法,杀了年富简单,杀了之后呢?户部的事儿谁去打理?万一再闹起了遍及数省的大灾,把救火队长杀了,又拿什么救火? 一直到了明宪宗继位亲政,年富看着明宪宗,才没有抱憾而终。 冉思娘和朱祁钰又聊了许久,冉思娘爱听说书,这瓦舍去不得,每年也就是过年,百艺贺岁时候,冉思娘才能听一段,平日里便买些话本。 冉思娘聊到了晌午的时候,回过神来,察觉到了些许不对,这可是天大的恩宠。 朱祁钰解释了下,他还是做了事儿,但是做的不多。 偷得浮生半日闲,谁说朱祁钰不懂劳逸结合? 朱祁钰说起翰林院,那就是头大,翰林院的翰林们骂起人来,那是一个脏字没有,可是这话里话外,都是阴阳怪气指桑骂槐,句句都是扎心窝子的话。 朱祁钰不懂,自己怎么就混到了和隋炀帝杨广同台竞技的地步了?! 别的且不说,大明朝永乐年间,大明太宗文皇帝,不也是一边北伐,一边修官道驿路,一边下西洋,大兴土木,永乐年间还要加一个修北衙京师的大项目,也没见永乐年间闹出什么天大的乱子来。 冉思娘宽慰的说道: 朱祁钰满是不在意的说着话,夫妻闲话,哪有那么多的君君臣臣规矩所言,都是想说什么便说什么的闲聊。 冉思娘眉眼带着笑说道: 朱祁钰乐呵呵的说着话。 翰林院骂皇帝,在大明朝那的确是职责所在,说好听点就是以策伤时,规劝皇帝行正道,一些政令失道就需要他们站出来说话,说难听点,就是让他们当喷子的,喷的越凶名声越大,也是臣权和皇权的博弈,朱祁钰多少也习惯了。 但是这次翰林院骂他是隋炀帝杨广,他非常不认同,至少隋炀帝屡战屡败,朱祁钰则是靠着大明军勇武,屡战屡胜。 翰林院骂皇帝的确是职责所在,但有时候这用力过度,就出了问题。 成化八年正月,明宪宗朱见深的皇太子朱祐极病故,这翰林院就以太子病故为由,逮着朱见深一顿猛喷,用力过猛,明宪宗之后干脆就不上朝了,一直到成化二十三年明宪宗忧思成疾,龙驭上宾。 明宪宗不上朝和嘉靖皇帝、万历皇帝不上朝还不一样,嘉靖年间和万历年间朝臣是真的见不到皇帝,明宪宗不上朝是不视事,具体而言,每五日的朝议、每日廷议明宪宗都在,却是一句话不说,朝臣们说完了,汪直、梁芳一甩拂尘,宣布退朝 ,而后所做决定,臣工只能执行,质询封驳都是留中不发。 冉思娘略有些好奇的问道。 朱祁钰靠在椅背上,思索了片刻说道: 朱祁钰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的事儿,剩下的交给大明军。 说到底还是大明军北伐胜负未定,朝中人心惶惶,再加上商辂负伤,才有了朱祁钰越看越像隋炀帝的说法,其实朝臣们现在都很支持一件事,那便是见好就收。 东路军武清侯石亨、文安侯于谦,设伏杀了瓦刺四千余人,将瓦刺的两个万人队给打的支离破碎,战果不可谓不辉煌,即便是永乐年间,这也是能拿得出手的战果了,毕竟永乐五次北伐,后面三次都是武装巡游,连个草原人的马尾巴都没见到。 既然已经打疼了瓦刺人,就此谈判,或者逼迫瓦刺残部西进,让阿刺知院和也先火并的声音很多。 朱祁钰慎重思考过见好就收的想法,他今天偷闲,其实也是在等于谦的消息,他昨日发了鸽信给于谦,让前线将领说话,打仗的是他们,最有发言权的也是他们。 用了午膳,朱祁钰和冉思娘说着话,兴安就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把火漆封好的鸽信,放到了朱祁钰的面前。 朱祁钰打开看了片刻说道: 冉思娘站起身来,只是这冰镇二字,音有些重,朱祁钰自然秒懂。 冉思娘当然想让皇帝继续陪着她,可是皇帝要办的是国事,她只能恭送。 朱祁钰来到聚贤阁,看着堪舆图对着兴安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