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九章 神农火德,昊天转世 (第1/2页)
姜水流域在南瞻部洲,属于燧人氏一脉。所以被尊为神农的烈山氏在培育五谷,教导耕种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怎么“玩火”。 火,不仅可以抵御严寒带来温暖,又能照破黑暗驱逐野兽,同样的,它还能应用到耕作当中。 刀耕火种。 这是神农给人族带来的新变化。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生长了千年乃至万年的古树荒草在一片大火中化为灰尽,这些灰尽是养料,沉淀了千万栽岁月的养料。 燃薪成火,照我人族。 传自燧人时代的薪火,在这人道大世,被神农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人间烟火,是时代大潮中的推力,在人族眼里是希望,是粮食,是丰收,是温饱。 五谷与耕种,让人族告别渔猎生活。后来,神农又发明未耜等工具,这大大方便了农业生产,人族由此进入了农耕时代。 神农的贤名传到了陈都,以大庭氏为首的十三部族很是震惊。 因为他们为了能够继承圣皇的共主之位,可谓不遗余力地为人族谋福祉。但十万载辛苦,或不及神农万一,他给人族带来的改变,是他们依靠着神力也无法企及的。 “或许,由凡入圣,才是我族共主之路吧!”大庭氏颇为感慨地说道。 他遥望姜水,见彼处薪火高照,势冲云霄,人族气运呈现勃发之机,神农大有以火德而代木德之势。 昆连氏乃伏羲所敕封的火龙之官,当他得知神农的做为时,抚掌赞叹:“木以生火,五行更替也。神农以五谷耕种,开我人族新篇,其功其德,唯善唯贤,当继圣皇之道。我等可上表泰山,禀明青帝,请神农入主陈都,继任共主之位!” 阴康,葛天,昊英等人也明白神农怕是有天命在身,故而熄了心思,也赞同昆连氏的主张。 大庭氏却表现的犹豫不决。 阴康氏知其心意,便上前劝解:“族兄莫非还有企望?观烈山氏功绩,当知其势已成,我等切不可阻之。昔年之事,族兄不能再行第二次了!否则大贤有失,圣皇责怪下来,族兄可担待不起。 弟负圣皇之令,秉衡量之权,主持审判公正,赏罚分明,不避于私。若族兄一意孤行而造成大错,届时弟可不会留情面。” 大庭氏听后,苦笑连连。“族弟会错意了!我是在想,昔日圣皇登位,已然明道。而烈山无有修为,若早早来陈都,唯恐不妥。” 阴康氏等人听了,也觉得在理。 伏羲当初还有太乙修为呢,这烈山氏还是凡人,若就此登上共主之位,还真不能服众。 于是葛天氏说:“那我们就等等,圣皇入主我族,也有三议。我观烈山氏志不在小,或许他还有更大的作为,届时累功而论,即便修为不足,也有德行为基,登位共主亦可顺理成章。” 十三部族首领将决议上表于伏羲。 伏羲表示认可。 …… 薪火高照于人间,将各方的视线都拉到了姜水之畔。 许多神圣的心,随着这一把火变得炽热起来,他们目光灼灼,暗自计较着,谋划着。 天皇伏羲封禅泰山而证道,满天功德分享各方,这实在是太刺激人了。 要说他们不心动,那是假的。 谁都想参与进人道大世,谁都想分润人道功德,谁都想承接人族气运。 但不是谁想就谁有! 千百双眼睛盯着姜水之畔,这千百双眼睛的主人都很心动,却不敢妄动。 因为他们发现那位白衣道主早就到了。 他在人间。 在姜水之南的常羊山上。 他们见到了。 但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故此更不敢去。 伏羲证道后治世十万载,明玉除却最早的一万年随师妹去了趟天南,就一直待在常羊山。 他的无极之道,最后一丝契机落在人间。 所以明玉打算在人间待很长一段时间。 伏羲位主东方,青帝太昊以木德王。 而神农在南,木生火,他的火德会让人族之火燃烧得更加旺盛。 明玉在常羊九万载,就是在等这一缕烟火。 人间烟火。 一场又一场,百看不腻。 让他意外的是,神农也是个爱乐之人。 在一场前所未有的烟火中,神农取出了一张琴,演奏了一曲。 曲名《扶持》。 就像这场人间烟火一样,这是一首很燃的曲子。 在这首曲中,明玉听到了神农播种五谷,济养群生的志向。 “真好!” 明玉的星眸璀璨,他想了想,也取出一张琴。 梧桐所作,出于天南。 用来演奏这么燃的曲子正好合适。 火跳于眼底,烧于指端,星星点点,火花四溅。 神农以一曲《扶持》言志。 很燃! 但明玉比他还燃。 同样的曲子,同样的音符,在明玉的演奏下却成了燃烧一切的无畏。 天边火红。 一切都在燃,一切都在烧。 仿佛磅礴的生命被点燃,不仅没燃成灰尽,反而越烧越旺。 姜水之畔,神农的曲子早已停了。 可常羊山上的曲子却一直在弹。 这似乎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燃烧。 每一个音符都是火焰,草木在燃烧,森林在燃烧,飞鸟在燃烧,野兽在燃烧,虫蚁在燃烧,燃烧的火焰有大有小,但都在燃烧,都在用生命燃烧。 真的是生命在燃烧。 生命大道,火光冲天。 当神农发现常羊山的异样时,特意前去查看。 他听到了熟悉的曲调。 明明是自己的曲子,神农自己倒是听得心火大起,满头是汗。 可即便很煎熬,他还是坚持在听。 听了七日七夜,不知疲倦。 就是有点难受。 太燃,太烧了! 听到最后,神农实在扛不住。 一扭头,跳入了姜水。 他会游泳,还很能游。 神农沿着姜水,从常羊山一口气游回部落。 爬上岸时,纵使浑身湿漉漉的,他还是觉得燥热难耐。 回望常羊山,神农心有余季。 “算了,歇几天再去!” 是的,他还想去。 他觉得自己应该去。 哪怕去一回,要烧个七日七夜,哪怕去一回,就得跳一次姜水。 神农继续治理着部族,不断改进耕作方法。并且以凡人之躯,亲尝百草,分辨药性,开创了人族医药之始,由此凡人逐渐摆脱对仙人的严重依赖。 五谷的出现,使得普通人族不再需要仙人捕杀凶兽取食,种植技术的出现使得人族不再帮助频繁迁移部落,药草出现也减少了治疗病痛对仙人的需要。 姜氏部落的仙人因此有了更多闲散时间修习道法,外出寻觅机缘。 神农见此,又组织部落仙人发展贸易,出现了人族最早的货物交易之地——市。 他规定日中为市,汇四方之物,在姜水之畔进行交换,日落则散。 这大大促进了姜水流域人族之间的交流。 随着姜水流域的部族将交易之市,带到各地,神农氏的贤名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而在治理部族的同时,神农对常羊山还是念念不忘。 每有闲暇,他就会去听乐。 听完了,自己也差点烧起来。 这时候神农会熟练地跳入姜水游回来。 再听,再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