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七百四十章 刘备夜探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四十章 刘备夜探营 (第4/4页)

盘训练队列动作的话,那么【学点本事傍身,也好护住家小】的说辞就没了说服力,因为寻常百姓,只以为舞刀弄枪是本事,而根本不会觉得往那站着不动站半天是本事。所以,单纯的队列训练卖场不好。再继续改进,李孟羲觉得,可以捎带上些许舞刀弄枪的玩意儿,随便耍耍刀子湖弄百姓一番。可麻烦就麻烦在“舞刀弄枪”这里,军中战兵,前身可全是黄巾流民,这些个黄巾流民,有几个会武艺?让战兵们舞刀弄枪,可以想象,全是胡戳乱砍,说不定还显得笨拙,说不定一个站不住还摔跟头了。笨拙至如此模样,百姓看的都笑了,哪里还有说服力。在此刻,李孟羲意识到,针对百姓们的认知水平,可能得需要专门设计一些看起来非常好看看起来非常牛逼的套路,也就是传说中的【花拳绣腿】,以此来取信于人。想想看,若是战兵们拿个轻的根面条一样的软枪,耍的那是枪影飞舞眼花缭乱的,那么诚然,花枪没吊用,但是以百姓们的见识,百姓们会觉得牛逼极了,会认为此是绝顶枪法,会相信跟着练会学到真本事。时代的局限决定了,百姓们见识不够,时代的局限同样决定了,更具观赏性的花拳绣腿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再想想,若是哪天招兵,派几个花枪兵给百姓们耍一阵花枪,就比如跆拳道学馆招生前会让学生出来踢木板一样,这是一样的目的。百姓们不懂实战兵技,但百姓们看到枪影飞舞的花枪,会惊以为枪神现世了,见如此牛逼,百姓会赶紧把自己孩子送到军中去学本事。花枪术追求视觉感官上的极致,这玩意儿,比关二爷耍大刀还具有说服力。而要问,李孟羲懂不懂花拳绣腿,笑了,前世看过多少武侠片,各种花拳绣腿各种漂亮招式见过老多了。虽然来说,什么枪招剑招之类的,都不会,但见过就够了,时间还长,找点身手轻灵的家伙慢慢练,要不多久就能练出一些百姓们眼中的【绝世高手】。李孟羲在纸上认真的写下,【花枪术等表演武术,及相关武术器械】武术套路所用的器械得是特制的,像柔软的白蜡杆,明晃晃的但是非常轻的大刀片子,还有纸壳锤子,空心斧头什么的。可太好玩了。武术套路无疑很有用,但现在也没有办法短时间弄出花枪术,所以,方法好用归好用,但用不了,只能另想办法。最后,有感于军中士卒之搏杀技术会很难看很笨拙,说服力不够,索性弃了搏杀术,用弓箭强弩等代替。战兵带着弓箭强弩去给百姓们试手,教导百姓们怎么去使用,这也是能被百姓们认可的“本事”。讨论到最后,练兵的“师出有名”,细则如此。战兵们到村中,先对百姓们晓之于情动之于理,给百姓们讲,世道不稳,不定啥时候就遇到事儿了,身上多学点本事,也好能护住家小。讲完,拿弓弩给百姓试手,还可以拿马给百姓试骑,以使百姓相信真能学到本事。此为辅助。然后,以弓弩兵器和战马为辅助,以队列训练为实。这么一套下去,百姓当就会踊跃参与了。再往下讨论,又增补了许多细节,比如可以扎一些草人,比如可以开辟出专门的训练场,比如加上聚集号令,锣鼓旗织等,以使cao练更显庄重。细节还有,因是要用军械湖弄百姓,所以,可将军械散到各队使用。再根据军械一条完善,刘备提到弓弩之类的容易损坏,所以,可以给战兵们交代清楚,交代好百姓们哪怕是把弓弩弄坏了,坏就坏了,绝不准声斥一句。弓弩坏就坏了,斥责一句,百姓们怕事儿了,被训斥一句就不敢再练了。一两具弓弩事儿小,而一地百姓cao练事大。只cao练一事,从一开始的讨论,越讨论越多,简雍从一开始插不上话,到后边越来越能参与进去,到最后,一切讨论完毕之后,简雍感到了满满的成就感。这是简雍第一次熟悉了李孟羲等人集思广益的讨论习惯,熟悉了之后,日后简雍当不会再有插不上话的感觉,当也能参与到讨论中来。话说,义军几个首脑的探讨方式,跟天下其他任何一处都是大不相同的。他处,不管是讨论个什么事,少有集思广益,乃皆是上边坐着主公,下边一群人各想各的,然后谁想出了个什么计策,说出来,主公想一下,觉得行了就采纳,觉得不行了就弃了。而往往这时,主公采取建议之后,旁人根本就不会说,“此中有不妥”,因为同室为官,得人情世故,拆别人台很不地道。这就造成了,好计策会有,好计策会出于智谋之士,但所有好计策,难以尽善尽美。又有,如果是主公弃了一个好计策之后,麾下之谋士,少有能问一句,“为什么”,上下尊卑在那里,质问主公大无礼。于是,往往这时,谋士晓之于情动之于理,各种苦言相劝,却往往,中间没有任何辩证过程。正所谓,理越辩越明,计策也一样,针锋相对的辩论,只会让计策中的破绽暴露出来,只会让计策在辩论中逐步完善起来。可惜普天之下,自圣人孔丘开始,师长与尊上者坐在那里说个不停,下位的人只能是听着,不敢也不能又质疑。也是天幸,天幸起兵之初,李孟羲与刘备关羽张飞这一群人全是笨蛋,打仗打仗一知半解,粮草粮草一知半解,招俘虏也没招过,收拢人心也不会,啥都不会。正因如此,自起兵以来,自讨黄巾以来,能力不足的李孟羲刘备关羽张飞几人,他们不得不事无巨细都聚到一起讨论,这从而,集思广益你一句我一句你驳斥我一下我驳斥你一下的讨论习惯就逐渐形成了。就此一处,能集思广益,能相互驳斥把道理辩个通透,不管是谁被驳斥了都不会在意,就此一处,义军已胜过旁人多矣。李孟羲把练兵相关整理成了两份,两张大纸记得满满当当,待刘备与简雍看过,李孟羲叫过外边待守骑兵,骑兵进帐,李孟羲将纸叠好交给骑兵,认真交代到,“劳烦回巨鹿一趟,将此交给关将军,切记,一定今晚交到关将军手里。”骑兵接过纸张,领命去了。待骑兵离开,刘备笑道,“羲儿,你明日再劳碌云长不迟,大半夜的,叫他起来做甚。”李孟羲嘿嘿一笑,并不作答。李孟羲是做事赶趁惯了,他之所以连夜就要给关羽传信,乃是考虑到若是明日再发传令兵,明日关羽不定在哪呢,传令兵找到关羽,关羽再张罗人手准备派发四处,忙了半天,天都晚了,一天耽误了。而今夜连夜传信,能早一日开启练兵。鬼知道官军会什么时候杀来,能早一日把兵练好,就早一日多了抵抗的本钱。队列练兵之法,三十天就能成兵,每练一天效果可就拔高一截,不分秒必争,便不能抢占先机。——后半夜,骑兵带着军令奔赴巨鹿城,将信件交给关羽,关羽披着衣服把信件看了一遍之后,看完了信中所说。关羽深感练兵之事事关重大。关羽觉也不睡了,直接朝军营去了,关羽连夜赶起全军人马,连夜开始筹备。看,关羽比李孟羲还要赶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