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七百八十八章 鱼肠飞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八章 鱼肠飞剑 (第4/5页)

已经影响出鞘了。

    而要是,用七斤铜来做标枪,做成的标枪要短小纤细的多,取用更加方便。

    要是换上更重的金属,比如在标枪头部灌上一点水银,那么,标枪能更纤细,更短小。

    李孟羲目光闪动。水银枪头扎进人体之内,汞毒入血,十死无生。

    匠人们所做的七斤飞剑,剑身过于长了,要是弄来水银灌入其中,能保持飞剑重量保持杀伤力的同时,可以把飞剑做的更短小,更纤细。

    重金属能大幅度缩小飞剑的尺寸,可现在,水银没有,连铅也没有,没办法改进。

    李孟羲对数柄飞剑做了最后的检查,飞剑最重要的尖部,匠人们把飞剑尖部打成了圆锥形或棱锥形的尖状,这样的形状,类似破甲锥。

    李孟羲问了匠人,尖部有进行淬火,因而硬度非常之大。

    带着众多轻重不一的飞剑前去测试,李孟羲未参与其中,他很清楚自己的小胳膊小腿的,力量不足,没有参考价值。

    找来士卒二十余人,令众人拿着轻重不一的各种飞剑,以十五步外的靶子为目标进行多番投掷。

    测试结束,询问众士卒哪个飞剑手感最好,士卒们大多觉得,七斤的有点重了,六斤的最好。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李孟羲目光落到六斤重的飞剑之上,六斤重的飞剑,剑身修长纤细,从剑到柄,浑然一体,宛若一根铁棍。飞剑剑身成四棱之状,枣子般粗细,飞剑长近三尺九,尖部为尖锥状,在尖部之下,有一大段黄铜包覆,此一段黄铜,为调整重心之用,使重心靠近于尖部。

    通体检查了一遍,李孟羲觉得飞剑有些过于长了,不够纤细,更不够小巧。

    当目光扫过飞剑的棱锥之时,某些相关记忆突然浮现在脑海。

    坊间流传着一种名为三棱锥的神器,据说三棱锥造成的三角形伤口,三角伤口更难愈合,这就造成了很多被三棱锥刺伤得不到及时救治的人,往往失血过多而死。

    想到这里,李孟羲拿起纸笔略画了草图,又跟匠人们商量了许久,终于给匠人们明白了何为三棱锥。

    在天黑之前,匠人们回去把飞剑做了最后的修改。

    李孟羲本以为三棱锥会很难制作,加工会很艰难,可他再一次的低估了匠人们的智慧。

    匠人们在天黑下来的时候,把三棱锥送来了。

    之所以做的如此之快,是因为匠人们只是把飞剑刃部,掏出了指节长的一小段棱锥结构,后边未做任何处理。

    李孟羲见到这么个取巧之法,他一想,觉得这种三棱刃比真正的通体三棱锥还更好了。

    通体三棱锥极难加工,而要是只加工了个刃尖就简单的多,再者,保留了刃身的完整,刃身能更加坚固。

    要知,热兵器时代跟冷兵器时代是不同的,通体细长的三棱锥放在热兵器时代足够用,因为热兵器时代士兵们身上都没穿铠甲,穿的只是单衣,所以三棱锥的强度足够使用。

    但是在冷兵器时代,士卒多有甲胃护身,且兵器之间多有磕碰,此时,三棱锥较为脆弱的结构就不足使用了,三棱锥的结构比不过一根铁棍结实。

    天已经黑了,后续测试暂时无法进行了。

    ——

    翌日,李孟羲带着人开始继续测试。

    这次,实验的是实战,实验在真实环境下,若目标身穿甲胃,仓促之间发出飞剑,能不能一击破甲击杀。

    以巨鹿城城主府的体量来讲,从厅堂正中间的主位,到最门口的席位,中间距离隔的有二十步远。

    也就是说,按巨鹿城这个不大不小的体量,席间,我方使者离主位的对方统帅两者之间最远能隔二十步之长。

    若一旦席间有变,使者需将飞剑投掷二十步远才能击中对方主帅。

    实验场上,树起一根木杆,木杆上挂上一个草人,草人身上湖上一层白纸,然后,在草人身上穿上一领盆领筒袖铠。

    盆领筒袖铠已是寻常可见的好甲。

    于二十步之外,令士卒持三棱飞剑飞掷铁甲,士卒飞掷十次,中者有三,一中在当胸,二中在筒袖,三中在腰肋,其他全偏了。

    士卒没有投掷经验,未经任何投掷训练,初次接触飞剑,二十步距离十中二三已经非常不错了,若加以充足训练,命中率当能更高。

    走上前去查看,铁甲上有留下了撞击的痕迹,当胸命中的那一个落点,铁甲片被撞弯了,但是飞剑未能破甲。

    其他两处,筒袖和腰肋处的落点同样未能破甲。

    李孟羲沉默了,飞剑的穿透力不比弓弩,若目标着甲,飞剑纵是能一击命中,亦难以对目标造成有效杀伤。除非正中面门,以飞剑的重量,只要命中面门,头盖骨卡察一声就洞穿。

    之后,李孟羲在靶子上边放了一个土旮瘩当做人头,他令士卒继续拿着飞剑对着靶子扔,看二十步距离,能命中头颅的概率是多少。

    士卒依令照做。

    一段时间之后,士卒连投了有三十多次,飞剑一次也没能命中土旮瘩,但是,意外发生了,飞剑竟然神奇的把铠甲扎穿了,飞剑钉到铠甲上边挂上去了。

    李孟羲惊异无比的上前查看,到了近前才发现,原来是扎到甲片的孔里了,飞剑把把甲片的孔撑坏了,透过孔扎到了内里。

    李孟羲取下飞剑,他看着被撑的刮卷起翘的甲孔,又低头看了看飞剑完好无损的剑尖,飞剑的尖头是手指粗细的,李孟羲不由在想,要是尖头更细一点,会不会更容易从甲孔里或者甲片缝隙里扎进去?

    早知道,尖部太大的话,哪怕是能恰好扎在两枚甲片之间,但是因为尖部太大了,会被卡着难以寸进。

    再由甲孔甲缝,关联到锁子甲,对锁子甲这类护甲来说,似乎标枪的尖部越细越好,尖部越细,越容易从孔里扎进去。而要是尖部过大,穿不了孔,那么标枪撞在锁甲上,就跟刀砍在锁甲上没区别了。

    若求贯穿,尖部越细越好,再考虑到压强,尖头越细,压强就越大,破甲能力就越是强悍。

    李孟羲再一次看了看手中的飞剑,他觉得,飞剑手指粗的尖刃太粗了,应当更尖细一点。

    召来铁匠,令铁匠们再做一杆新的飞剑,新的飞剑要求尖锐部分要细的跟锥子一样。

    之所以要细到如此过分的程度,这是考虑到,若是目标内里穿了锁子甲,高档锁子甲的空隙也就锥子粗细,再粗就穿不进去了。

    良久之后,当匠人们把新的飞剑拿来,这一次的飞剑,尖部又细又长,跟个钉子一样,结合飞剑之整体来看,整个飞剑宛若是一支巨大的铅笔,前边用于破甲的纤细尖刃,就是铅芯。

    着人用新的飞剑进行测试,依然是二十步距离,士卒持飞剑连掷二十余次之时,竟然一举钉破了铁甲。

    上前查看,发现是飞剑正好钉在了一枚老旧锈蚀的甲片上,把甲片从当中钉穿了,飞剑刃部钉穿甲片之后继续贯穿了一个多指节长,这个长度足以伤及皮rou并对人体造成伤害。能到达这一步,已足够了,当飞剑之上涂有毒药之时,只要能伤及皮rou,就能致人于死地。

    测试下来,飞剑虽破甲乏力,但有一定的破甲概率。

    用了更纤细的刃尖,缺陷随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