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8章 阴谋 (第1/2页)
数日后,遂宁,灵泉山。 此地位于成都东面三百里,蒲择之收复成都时曾命段元鉴驻守,协助刘整守箭滩渡,后被蒙军攻破。 刘元振牵马在箭滩渡上了小船,渡过涪江,拖着疲惫旳步伐上了山,终于再次见到了刘黑马。 “父亲!” “元振!” 父子二人对视良久,眼眶皆有些发红。 “父亲竟伤得这般重?” “小伤,无妨。”刘黑马看着刘元振那被晒到脱皮的脸,摇了摇头,道:“你受了不少苦?” 刘元振回想起在成都干的那些苦活,把伤痕累累的手藏在袖子里,不欲让刘黑马看到。 但他肚子里还是“咕噜”了一声,声音很响…… 不一会儿,吃食被端上,父子二人谈起眼前的局势。 他们能有这舒服的处境,显然,都是答应了李瑕的某些条件。 “战败之事,莫与人言。”刘黑马脸色深沉,隐隐有些尴尬,道,“有宋军突围,故而我追击至此。如今大军犹驻于成都城外,与宋军对峙。” “孩儿明白,利州的粮草还会继续调往斩龙山?” “嗯。” 刘黑马应了,闷声闷气的。 这事说起来真是无甚意思,他也不欲再谈。 刘元振擦了嘴,道:“李瑕让我给蒲元圭带封口信,‘若有变故,蒲帷可为后路’,希望蒲元圭能给他回信。” “依他所言,他便放了仲厚与培之?” “不,李瑕说的是……不按他说的做,他便杀了五弟与二舅。” “这小畜生!” 纵是刘黑马涵养颇好,也忍不住骂了出来。 眼下,他考虑的已非如何击败李瑕,而是如何遮掩败迹。 他任都总管万户,统领西京、河东、陕西等地,地盘是自己的,还有些兵马,如今已派人回去再调。 但担忧的是,李瑕之后的反应。 “若有变故?”刘黑马问道:“李瑕真是笃定大汗会败不成?” 刘元振斟酌着,缓缓道:“孩儿在成都时,得到了些蛛丝马迹。” 他复述着与刘金锁闲聊时的细节,最后道:“一个身在南边宋军中的小校将,对草原之事有如此了解,怪哉。” “刘金锁不是故意与你说的?” “绝不是。” 刘元振很是自信,又道:“孩儿是何样人,岂能连个傻子都糊弄不了?他没开口,肚子里哪句话真、哪句话假,已一眼将他看穿。” 刘黑马点点头,喃喃自语道:“漠南王如今在哈拉和林,主持佛道辩论吧?” “说到此事,还有个细节,刘金锁认识不少全真教道士。”刘元振道:“孩儿曾听到他与旁人闲谈,聊到一句‘到时我们去抢了终南山,那些牛鼻子可富,佩的剑都是西夏剑’。” 刘黑马眼一眯,目光灼灼地看着儿子,道:“莫卖关子,你如何想的?” 刘振元开口,有些迟疑着道:“漠南王莫非与宋廷有所联络?” 话不必挑明,刘黑马明白这当中的意思。 有些事,他是最明白的……忽必烈的威望远远不能与蒙哥相比,甚至因其行汉法治汉地,蒙古诸王颇有抵触,骂其大逆不道。 因此,刘黑马揣度忽必烈的野心,该是如察合台、拔都一般分封,据漠南,为中州之主。 而不可能统治得了偌大的大蒙古国。 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也不可能容忍重用汉人的忽必烈成为大汗。 绝不可能。 这道理,刘黑马以为忽必烈懂…… 他不由沉吟道:“漠南王若真有此心,为何不与我说?” “父亲,我们与漠南王亲厚,这不假。”刘元振道:“但去岁大汗钩考中原,并未牵连到父亲与史天泽。漠南王只怕……并不信任父亲了。” 刘黑马与汉人无异,从心底上说,蒙哥与忽必烈之间,他更倾向忽必烈。 但刘家与史家一样,是成吉思汗时便投效的宿将,不需要依附忽必烈也能得到蒙哥的信重。 一定要站队的时候,刘黑马的选择确实难说。 总之,他与忽必列亲近,但非心腹。 “即便如此,你的猜想也不妥当。”刘黑马道:“漠南王是何等英雄,不至于让李瑕得到这般机密的重大情况。” “若是漠南王与赵宋中枢有所联络又如何?”刘元振道:“李瑕年纪轻轻,竟能任如此高官,背后势力必不小。” 话到这里,原本不该挑明的也直说了。 刘元振不再藏着掖着,语速加快,道:“且李瑕笃定大汗会败,为何?此子出身微末,能屡挫名将、收复川西,其背后若无一股大势力推动,孩儿真不信。而这股大势,赵宋中枢尚且没有。” 刘黑马眼神一凝,脸色愈深沉。 刘元振越说越自信,侃侃而谈道:“李瑕不肯归顺大汗,非因迂腐,那是为何?到底是谁给了他这样的底气?!” “不,因你看不透李瑕,故而有所臆想。漠南王不会如此,他岂能不明白,他的威望不足以震慑诸王,一旦造反,只会让大蒙古国四分五裂?!” 刘元振沉默。 他皱了皱眉,也开始怀疑是否自己想多了。 父子二人安静了许久。 忽然,刘元振扬起嘴角笑了笑。 “四分五裂又如何?”他喃喃道。 刘黑马眯了眯眼。 刘元振道:“大蒙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