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1章 接人 (第1/2页)
驿馆小阁楼上。 雁儿与凤儿打包了行礼,将几件女装收起来之后,她们坐在桌边,已是困得不行,脑袋瓜子直往下点。 没办法,她们大姐儿交代过,近日只在白日睡觉,夜里得留足精神。 “真是困了困了,出门一趟好累……” “大姐儿都没叫累,不许叫。”雁儿搂着凤儿,便把脑袋靠过去,心想着大姐儿说的“事机”怎还不来。 那边张文静已早早换好了一身男装,嫌元严的一身道袍行动不便,要帮她也换一身窄袖。 元严时年已三十七岁,年轻时才色双绝,不知引得多少高门俊才求娶,如今年华渐褪,犹有林下风姿。 张文静给她裹好抹胸,笑道:“jiejie真是漂亮,怪不得我二哥念念不忘。” 元严自披着衣服,啐道:“小丫头怎就这么好色?” “夸你一句,怎就成了好色?” 张文静笑笑,摆出翩翩公子的姿态,捏了捏元严的下巴,又道:“jiejie莫不是在与小生调笑?” 元严无奈摇了摇头,道:“你若不好色,看中李瑕什么了?” “他好看吧?”张文静不急着辩驳,凑到元严面前,道:“他可不仅是脸好看,那风采姿态,jiejie可挑得出第二个人与他相比?” “是是,不仅是脸好看,身子也好看,宽肩窄腰,身长玉立。” “一眼之间便看得这么清楚,你一女冠,怎可如此好色?” 元严再次无奈,微微叹息一声,拉着张文静在榻边坐下,问道:“你可想好了?真随他走?女儿家的名节如何?” “jiejie也知我有分寸,我清楚我在做什么。此番西行,我并非便要弃了名节与他私奔,而是想当面谈清楚……” 话到这里,张文静低下头,抿嘴笑了笑,带着些羞意。 “谈清楚……婚嫁之事。” 元严道:“但这一去,便成了私奔了。” “他是君子,会给我个名份的。否则久在此间,他有危险,许多事也不好聊,我过去一趟便是。” “值得吗?” “jiejie近日观之,觉得他值得吗?” “确是英雄人物,非我有资格评述的。”元严自怜一笑,道:“我也与你说了,旁的女子若问我如何寻归宿,我只说寻个身体康健能体贴的便好。你呢,心气高,偏想寻个最出色的盖世豪杰,难免要吃苦受罪。” 张文静拉过她的手轻轻拍着,最后嘟囔了一句。 “我乐意嘛。” “好了,别拉着我。” 元严起身拿起一个沉甸甸的包袱,放在膝上,默默等着。 这包袱,便是她此行的目的了。 里面装着的是她父亲晚年编著的诸多书籍,《续夷坚志》《锦机》《诗文自警》《壬辰杂编》《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等。 元好问与别的北地名宿不同,金亡后未曾入仕,不能保一方百姓,能做的也唯有保留中州文脉。 偏这乱世之中,书籍是最容易遗散的。 今岁中统建年,元严的三位兄长已入仕任官,有些书也是不宜留在家中的。如《续夷坚志》与《壬辰杂编》中便记载了大量蒙军入中原以来横暴恣肆之行径。 元严犹记得父亲溘然长逝时的场景。 当时,白朴带回李瑕所赠的两句诗,元好问垂死病中,又以旧词回赠。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 这世间,有的人相处半生,所思所想犹天差地别;而有的人未曾逢面,已是毕生知己。 之后,元严于张文静处听闻杨果投奔李瑕、而李瑕今已得关陇,便起意将父亲一生心血交给其交情最深的故友。 她这次本就不是要回山西老家,而是要去寻杨果的。 原本还担心,张文静是为护送她,而起意离家出走,如今看来张文静却是极有主见。 时势也怪,两个女子相谈一场,竟是同时决定要西行。 像是两条小小的溪流汇往一条河…… ~~ 远远的,忽然听到了杀喊声。 “来了。” 张文静抬起头,笑道:“果然不出我所料。” 她径直起身,走到门边推了一把。 门没动。 “张延雄走了,听了我们的话,要趁乱去劫出廉希宪。” 元严道:“若按张延雄的主张,杀了廉希宪岂非更好?” 张文静道:“区别不大,将人交给李瑕,证明廉希宪就是叛逃了,对张家更有利些。” 她其实不太在意这些,在意的是李瑕要来接她了。 走到窗边,往窗外看了一眼,她开口清喝了一句。 “出了何事?!” “报大姐儿,小人不知。但张将军交代,请大姐儿……” “他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张文静喝道:“还不速将门锁砸了,要我死在此间不成?” “这……” 说话间,驿馆外李瑕已领着十余人大步赶来,纷纷大喊着“保护大姐儿”。 张文静大喜,指挥随她而来的二十余人摁住张延雄留下的人。 “大姐儿?” “快!报张将军,大姐儿又要逃了……” “嘭。” 李瑕一脚将一名向外奔逃的张家护卫踹倒在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