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79章 弱主 (第2/2页)
的天子,还经得起一场吴曦叛乱吗? …… 这夜,江春驱车往临安城外走了一遭。 棚里,无家可归又未能卖掉儿女的流民聚集在一处,麻木而沉默着。 能看到有鬼鬼祟祟的身影穿梭过人群,趁夜将一些容貌较好的小童带走……贫苦流民已没什么别的东西可被偷的了。 欺凌总与贫苦长伴。 好在眼下只是十月,未入严冬,这些人还没到最惨的时候。 临安也不是最惨的地方,还有善人开棚济粥,不至于每日死人。 江春没有权力管这些,也救不了几个人。 他又想到自己连在御前规劝官家以国事为重都做不到…… “走吧。” 驴车掉了个头,重新向城里行去。 还未到余杭门,却有一童子上前,道:“车内可是江少卿,程相公有请。” 江春愣了愣,下了驴车,由对方引着,上了一辆宽敞而简朴的马车。 当年任县令时,只觉宰执高不可攀,而今夜相见,江春只感觉到程元凤的衰老与无力。 …… “右相竟也在此?” “老夫时常会过来看看,以免身陷临安繁华,忘了世情。” 程元凤指着街边的一间仓库,又道:“那是百万仓,在对街还有常平仓,粮食还有,但不多了,勉强能救济灾民到明年。” 江春松了一口气,道:“常平仓有粮,那就好。” “可今岁不是灾年。”程元凤喃喃道:“流民如何来的?常年战火连绵,军需糜费,朝廷发会子与百姓和籴,会子不值钱,百姓吃不上饭,只好卖田卖地,二十余年下来,流民越来越多了啊。” “战火已停息,为何今岁还是这般?” “老夫没能治理好啊。先帝在时,朝局尚有平衡;大敌当前,群僚尚有心气。如今这一口气散了,经制日坏,权势豪强兼并之习愈烈。” 江春想到官家那样子,便知如今朝廷内斗之烈,必是百倍不止于从前。 “右相当世名臣,必已尽心竭力,不宜妄自菲薄。” “载阳今夜亦看到了,物价腾飞,黎民多难,国库枯竭,君上无心国事……大宋社稷,如患沉疴重疾。” “是。” “犹有贾似道空口救国,实妄自尊大,欲施猛药,却不知这一剂猛药下去,则大宋必亡。” 江春不知程元凤与自己说这些做什么,只能感受到包括牟子才在内的许多重臣,与贾似道政见不合。 “至于李瑕。”程元凤缓缓道:“那四千万贯,本以为他会用来使川蜀百姓休养生息,未曾想,却是动兵陇西。载阳以为,他为何如此?” “为收复旧山河。” “若如此,甚好。老夫还担心,他只看中个人之功劳,还有公心,那便好。” 江春道:“右相言重了,李节帅一心社稷。” 程元凤抚须,缓缓道:“载阳知开禧北伐之旧事?” “是。” “知吴曦之叛?” “是。” “知李全之乱?” “是。” “知端平入洛?” “是。” 程元凤叹道:“我大宋国力,已远不如开禧、端平年间矣。此言,可有谬误?” “右相所言不假。” “那,李瑕动兵陇西,与开禧北伐何异?招纳刘黑马,与招纳李全何异?若起异心,与吴曦之叛何异?” “这……” 江春听得明白,还知道,李瑕有没有叛心已经不重要了。 就当今这个天子……太懦弱无能了,就驾驭不了李瑕这般大将。 让王坚镇守陇西,说实话也不妥当。 “不必惊慌。”程元凤摆手道:“老夫假设而已,收复陇西是好事,好事啊,若局势再好一些,老夫也一定是漫卷诗书喜欲狂,可社稷稳固才是重中之重啊。” 他已经看得很明白,李瑕绝不是什么忠臣良将。 狼子野心之辈。 但再开口还是很诚恳。 “眼下,社稷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兵戈既息,不如请非瑜再回朝任官,入枢密院、掌军国机要,振兴社稷,如何?” 江春一愣,不敢相信程元凤竟有意让李瑕入枢密院。 大宋有始以来,就未曾有过如此年轻的宰执。 “这……我作不了李节帅的主……” “载阳可致书非瑜,请非瑜信老夫,只需群臣协力、天子圣明,必可扭转大宋国势。” “可李节帅若是不……” 程元凤抚须笑笑,道:“官家已答应了,因重视非瑜,方先询问他的意见,枢密院诸相公已拟好奏章,调川蜀各路安抚使回朝施展才干……” 江春更多感受到的还是程元凤的诚恳。 也知社稷确实经不起大乱了,犹豫片刻,他点了点头。 “如此,便依右相安排……” ~~ 信使沿长江而上,拐入汉江……一个月后,一封急信递到了李瑕手中。 “杨公也看看吧。” 杨果看后,将信纸又递回李瑕案上,苦笑道:“又是这伎俩?” “是啊,还是这伎俩。但这次,我没有三策,只有三个字回应。” 李瑕随手将那信揉成一团丢了。 “我不去。” 7017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